回到明朝做仁君 第171节
作者:纣胄      更新:2022-07-31 20:37      字数:4690
    难道是打仗了?
    不应该啊,大明最近很太平。
    “让他们进来吧。”朱翊钧吩咐道。
    时间不长,张居正两人就从外面走了进来。
    见到朱翊钧,他们连忙想要行礼,朱翊钧却一摆手,让人给他们搬了凳子。
    等到张居正两人坐下以后,朱翊钧这才问道:“两位爱卿联袂前来,可是有什么事?”
    “陛下,三边急报。”谭纶不敢迟疑,脸色严肃的将手中的一份奏疏递到朱翊钧的面前。
    朱翊钧一皱眉头。
    有人闹事情吗?
    伸手从陈矩的手里面把奏疏拿着过来,翻开看了一眼,朱翊钧的脸色也严肃了起来。
    蒙古那边又闹腾了,俺答汗又来了。
    大明现在和蒙古的边境其实很太平。之所以很太平,是因为拉打结合的政策。
    俺答汗当年也是不可一世,觉得自个儿很强,可以和大明掰掰手腕。
    打了很多年,后来被戚继光打趴下了。然后在山西和陕西又被马方打趴下了。
    打了之后,大明又给了一些好处,有了俺答封贡。
    隆庆五年三月二十八日,下诏册封阿勒坦为“顺义王”,其兄弟子侄部下皆受封都督、同知、千户等官职。
    在延绥,红山敦,宁夏清水营等地开设“互市”,恢复汉蒙两族边民贸易。
    在大同北面的晾马台正式举行“顺义王受封宣誓”的仪式,歃血盟誓道“世世代代,永不复叛”。
    此誓果然成真,之后不但蒙古其他部落有样学样,以至“河套各部皆求归附”,且“边鄙又安,蓟宣以抵甘固,六十余年边民生息,遂长不识兵革也。”
    当然了,看起来是高拱张居正他们主持,实际能干成的原因是因为马芳。
    当然,俺答汗可是骄傲的很,也不服谁,也根本不把大明放在眼里,总是袭扰大明的边境。
    面对俺答汗的侵扰,马芳决定主动出击,如他对诸将所言“非大创之不可”。
    隆庆四年六月,马芳探知阿勒坦将主力屯于咸宁海子(今内蒙古商都),随即集中全部主力出击。
    战前马芳严令三军,全军弃掉辎重物资,每人仅带三日口粮,以示死战之心。
    四月七日,全军开拔,一路上“人噤声,马衔枚”,悄无声息高速急行军。在四月八日抵达咸宁海子外围时,俺答汗毫无察觉。
    四月九日,凌晨马芳发动总攻,先以火器攻击。马芳的“家兵”从阿勒坦大营两翼奇袭,马芳率主力正面突击,另有一支精骑在俺答汗逃路上截杀。
    俺答汗再次中计,马芳军“四面合围,驰突奔杀。”
    俺答汗军“仓皇弃营,踩踏砍杀殒命者甚重。”
    经一夜血战,俺答汗终于不支而逃。
    明军紧紧追赶,从咸宁海子一路向西追杀数十里。
    此战,俺答汗伤亡甚重,仅被擒的部落首领就有十数人,缴获战马辎重无数,史称“大创之”。
    正是因为大明有了这一次的胜利,俺答汗终于老实了,还有了后面的俺答封贡。
    这一次,俺答汗又来挑衅,显然是恢复了一些实力。
    说白了就是天晴了,雨停了,俺答汗觉得他又行了。
    “先生怎么看?”朱翊钧缓缓的问道。
    张居正悠悠的说道:“又欠揍了。”
    闻言,朱翊钧差点笑出声。
    没想到张居正居然也会这么说话。
    朱翊钧憋了半天,才恢复过来。
    看着张居正,朱翊钧说道:“先生的意思是要打?”
    “这些人都是欺软怕硬之辈,你越是退让,他越蹬鼻子上脸。他既然想打,那就打好了,让他知道一下咱们的厉害。像上次一样把他打怕了,他就老实了。”张居正冷哼了一声。
    朱翊钧点了点头。
    张居正在这方面很有手段,该强硬的时候绝对不手软,该安抚的时候也绝对不强硬,分寸拿捏的非常好。
    “就怕有人不同意。”朱翊钧想了想说道:“俺答汗只是向朝廷索要一些封赏,并不是很太过分。”
    “谁敢说给,直接让他去跟俺答汗打仗。”张居正不屑的说道:“一群腐儒,全都是误国之辈!”
    朱翊钧差点笑出声,转头看向谭纶,见他也忍得厉害。
    显然,谭纶也没有见过这样的张居正。
    “先生觉得派谁去比较合适?”朱翊钧问道。
    “马芳啊!”张居正没有丝毫迟疑的说道:“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
    第二五七章 马芳
    朱翊钧敬佩的看向张居正。
    张居正在有些方面比较固执,甚至可以用霸道来形容;可是在有些方面,张居正就显得很豁达、很开通。
    比如对文官,张居正看不上那些尸位素餐的,排挤那些和自己政见不合的;但是只要和自己政见相合,哪怕不同党派,张居正也会使用。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张四维,他可是高拱的学生。即便如此,张居正就把他放在身边,不但让他做了内阁次辅,还给了他很多权力。
    张居正以为自己和张四维政见相和,或者说志同道合。只不过张居正没想到,张四维却不是这么想的。
    张四维根本就没有什么政见,也没有什么抱负。他是晋商出身,把当官当成了做生意,所以他背叛张居正也背叛的非常快。
    为了迎合皇帝,张四维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
    这也就是张居正能容忍,如果换成别的人,肯定党同伐异,先把你干掉再说。我留你在身边,实在是太危险了。
    严嵩当首辅的时候,为什么一个朝堂半个江西?
    还不是党同伐异。
    在武将的使用上,张居正也更是如此。他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比如马芳这个人,非常有名。
    朱翊钧虽然是从后世来的,但也听过这个人,而且还详细的研究过。
    马芳的经历堪称传奇。他是山西蔚州(今张家口蔚县)人,八岁时被鞑靼掳走,替俺答汗放养马匹。他年纪尚幼,已能“腾跃控御”,使马匹不敢踢咬。
    自幼开始“曲木为弓”,精练骑射武艺,每发皆中。
    至青年时,一次随俺答汗狩猎,忽然窜出一只斑斓猛虎现身,直扑俺答汗。众人登时惊慌逃避,唯独马芳面不改色,弯弓搭箭,当场击毙猛虎。
    俺答汗对马芳赞赏不已,赠予他“良弓矢,善马”,还命他“侍左右”。
    他离开大明的时候年纪还小,又得到了俺答汗如此重用,飞黄腾达指日可待。若是换成别人,恐怕早就已经投敌叛变了。
    可是马芳却没有,他的心在大明,从来没变过。
    嘉靖十六年,马芳乘跟随阿勒坦至临近明朝边镇的大同外围狩猎之机,趁夜盗马逃出,连夜投奔至大同军营。
    跑到大同军营之后,马方遇到了伯乐——大同总兵官周尚文,
    史载此人“多谋略,精骑射,优将才”。这位爱惜人才的名将见到马芳后大感惊奇,把他留在了身边,着重培养。
    从此以后,马芳开始为大明征战,屡次奋勇冲杀。因他在蒙古生活多年,熟知蒙古骑兵的作战特点,所以每战皆能重创来敌,留下了很多功勋,官职也一升再升。
    能打仗,也会做人,马芳和戚继光比较相像。
    马芳每镇守一地,除悉心练兵防御外,更留心搜集当地珍奇土特产,用以馈赠各位“上级”。因此,他每每选将练兵,整饬军备,都“精兵良械优给之”。
    到了后来,高拱失势被逐,张居正取而代之。随后,身为高拱亲信的王崇古被御史陈堂弹劾“弛防徇敌”,不得不引咎辞职。马芳随后也未能幸免。
    他担心不能通过阅视,于是贿赂武库司郎中林绍、怀隆及兵备参议吴哲、阅视侍郎吴百朋。吴百朋告发此事,奏请朝廷提审马芳。
    经兵部尚书杨博说情,万历元年革去马芳的职务,勒令他“归家闲住”。
    按理说,这种人就没有什么再提起的必要了。除非到了边关有战事、万不得已的时候,人们或许会想到他,而且用不用还不一定。
    但是张居正没有这么做。张居正知道这是一个人才,并没有因为党派排挤马芳。
    万历三年的时候,朝政稳定了下来,张居正也掌握了权力,他又想起了马芳,马芳被起用为前军都督府佥书管事。
    这一次,张居正又把马芳提起来了。
    朱翊钧想了想说道:“就按先生说的办,这两天让马芳进宫一趟,朕要见一见他。”
    “是,陛下。”张居正连忙答应道。
    朱翊钧一直没有把马芳叫过来,宁可让俞大猷和刘显进宫,是因为不想过早的把马芳放到身边来引人注意。毕竟马芳曾经是高拱的人。
    现在看来时机也差不多了,高拱都已经到京城来了,也就无所谓了。
    马芳要去山西,自己正好救一救他。他的身体也不太好,这一次去山西就没能再回京城来了。
    如果不想想办法,马芳没有多长时间好活。这一次正好把他救治一下送过去,一来为大明出力,二来有些事情交给他去办。
    送走张居正和谭纶之后,朱翊钧转头看向陈矩说道:“你去告诉张扬,让他尽快打造十支枪出来,多准备一些子弹。”
    子弹其实并没有多大的难度,只是纸质枪弹。反而是打造枪需要耗费一些时间。
    不过现在已经有了经验,剩下制作应该不会有太大难度,又不是大规模的生产。
    小规模的试产,除了成本高一点,没什么坏处;大规模的量产,需要投入海量的金钱。
    无论是建造炼钢厂,还是建造造兵器铸造厂,还是上流水线,都需要大规模投入钱财。
    朱翊钧现在可没有这个财力。
    最近声望飞速增长,显然是山东那边的宣传有效果了。
    即便如此,朱翊钧也不舍得拿这个声望去兑换钱,那样太浪费了。
    朱翊钧忽然想起来一件事,问道:“养颜丹那边出货怎么样?”
    他这才想起来自己还有一条财路,这也卖了一段时间,收入怎么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