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药膳手札 第13节
作者:朽月十五      更新:2022-07-22 17:43      字数:4500
    旁边的曹木工也吃好放了筷子,他越发沉默寡言起来,想来是那日阿春发脾气后,更受了不少排挤。
    想到她,晏桑枝便说起曹氏的事来,正坐起身,“阿叔,你要不现下去把婶子给带过来,我给她把个脉,也该换个药膳吃了。”
    “啊,”曹木工楞楞点头,“哦哦好,我去把她带来。”
    “叫阿春一块来吧,我与她投缘,说说话也好。”
    曹木工沉默,而后道:“成,阿春正好待在家里无事。”
    他说完便大跨步出了门。
    两刻钟后,门外才响起滚滚的车轮声,阿春手挽着曹氏进来,面上些许衰疲。
    曹氏之前中风不算太重,至少未瘫,晏桑枝打量了一眼,面上红润了点,走路时手也能摆动。
    “来,婶子你坐,”晏桑枝示意曹氏坐到石桌上,把她有点僵直的手摆正,脉象相较于先前好了不少。只是这人一旦病了,又受恶言恶语,便容易忧郁。
    曹氏就是这般。
    晏桑枝旁的没说,只是对着阿春交代道:“好了不少,得换荆芥粥吃了。你来帮我吧,麦冬麦芽,你们看着婶子。”
    自己往灶房走去,阿春看了眼曹氏,跟在她后面进去。
    晏桑枝没有拿食材,进屋后拍了拍木凳让阿春坐下,像是朋友闲聊一般开门见山地问,“没想换个地方住?
    这件事闹成这样,便是阿春有理,名声也臭了,更何况这些人说出来的话带刺。怎么想也住不下去。
    “想过。”
    这个念头阿春有过数百次,却从未对人提起,今日倒是脱口而出。
    那李氏和旁的人家虽怕了她的泼劲,不敢歪言,可李氏见天的在家里哭嚎,扰得她们一家不得清眠。
    “尽早换了吧,观你面色有恙,如今休息好便可消,可再熬些时日,成病可就不好医了。况且你受得住,你娘可不成。她忧思过重,纵是中风好了,迟早也会患上别的病症。”
    跟晏桑枝自己一般,得了心病饶是自己也医不好。
    阿春蹙眉,她低头看自己的手,语气低落,难得有些许倾诉的念头,“找过许多地方,都不太好,不知道换到哪里去。”
    哪有那么容易的事。
    晏桑枝不算是个很热心的人,她大多碰上这样的事也懒得理会,信奉各人有各人的命。
    恰好阿春投了她的脾性,也肯帮她琢磨一下出路。记忆有些久远,东城巷里有空宅院的她早记不清了,托腮想了会儿,忆起一个人。
    她终于想起之前麦芽说的阿花是谁了,她家倒是合适。
    “你若想换的话,这巷子里有户人家合适。她家孤儿寡婆的,孩子年岁小,阿婆年纪又大了,烧火做饭也成问题,大多靠孩子自个儿生火,时常会受伤。你们要是能住进去,还可帮衬一把。”
    说到这,晏桑枝叹口气,前世时她也时常送东西去阿花家,雪落之后,这家是最早垮塌的。
    也不怪她想不起来。
    “搬到这里来,”阿春在唇齿间念着这句话,她默默念了好几遍,觉得真是合适。
    可,她没有直接应下,只道:“我与爹娘商量后,再请小娘子帮我们问问那个阿婆。”
    能住的话,日后的日子应当也有盼头吧。
    作者有话说:
    明天会早点更新,多更一点的。
    椒面羹来自《饮膳正要》
    高粱粥来自《新食疗本草》感谢在2022-05-26 23:46:53~2022-05-28 00:23:2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柯达小芬基、淦饭人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fuyunjixue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3章 桂花焐熟藕
    ◎成县救灾◎
    晏桑枝让麦冬麦芽回来,腾地给他们一家三口商量,与其一日拖一日,不如快刀斩乱麻。
    他们确实没有商量多久,阿春便过来说:“小娘子,能先帮我们问问阿婆吗?”
    “自是可以,你们跟我一道过去,到时在外头等,”晏桑枝点头,“若是阿婆愿意,那再进去看看屋子里头。”
    她说完将目光放在麦芽身上,这路不熟,真不知道往哪里走。
    “麦芽,你带着我们去一趟阿花家。”
    “去阿花家,”麦芽不明所以,却还是答应下来,“好啊,可是阿花很忙的。”
    “问点事情。”
    一行人往外头走去,阿花家住在东城巷很偏的角落里,独门独巷,高墙板门。
    麦芽没有敲门,而是绕到墙边上,那里有个小洞,对着里头大喊:“阿花!”
    “来啦。”
    阿花大部分做活都在墙边,生怕麦芽过来找她,自己却没听见。
    门很快被打开,阿花弯起的眼,在看见门口这么多人时,立马垂下,只去看麦芽,小声道:“这是做什么?”
    “我阿姐说,想跟阿婆说些事情,”麦芽去挽她的手,凑进在阿花耳边说:“他们是想花银钱住你家呢。”
    “真的?”
    阿花听闻后又鼓起勇气看了一眼他们,瞧着都面善,这事她可做不了主,对晏桑枝道:“阿栀姐,你们先进来吧,我去请阿婆。”
    她的阿婆今年虽才到知天命的年纪,头发早白了,背佝偻,坐在院子里挑拣豆子。
    听到阿花说的,撑在桌子边缘颤颤巍巍起来,嘴里道:“阿栀来了,我去拿点炸小鱼过来。”
    那是很久以前晏桑枝爱吃的东西,她赶紧走了几步上前搀扶阿婆,摇摇头,“阿婆,我今日不吃,下次来时吃。”
    “好吃着呢,下次来我现做与你吃。阿栀,你说他们几个想住我家这里?”
    李阿婆眼睛有点糊涂了,可看人还是准的,这三人都面善,不像会做恶的。
    她想找人住很久了,人老了就喜欢热闹,家里只有她和阿花,日子沉闷。
    “对,阿婆,他们想找屋子,我便想到了你老人家。人还算不错,里面的阿叔是个木工,在我家里做活,若非他妻子生了病,之前住的院子不能静养,怕也不能挪窝。”
    晏桑枝替他们解释,原本想先一个人进来说的,只是阿花让大家一道进去,也不好落了她的面子。
    “我人老了,就想着有个伴。家里屋子多,不住要生虫,匀几间出来不成问题。只是先与你们说清楚,我人老了,觉少,起来得早,怕扰你们清净。”
    李阿婆将丑话说在前头,“至于银钱,看着给吧,若没有,帮我做些活计也成的。”
    “我也觉少,不怕被扰,力气也大,做活计不成问题。阿婆若是成的话,明日我们便想搬来。银钱我与你老人家细说。”
    阿春打量过这房子,大且安静,站在这里也听不到隔壁的声响,院墙高大,不用担忧有贼过来。
    “你这霞子我欢喜,搬来好,我和阿花缺几个人作伴呢。”
    人老了,便贪热闹,李阿婆笑得合不拢嘴。
    曹木工和曹氏放下心来,要帮忙把屋子给收拾出来,阿婆便带他们一家去看。
    麦芽看他们进去,悄悄问阿花,“你喜欢吗?”
    要是她的话,家里多几个生人,总是有些不习惯的。
    阿花没有摇头,她扭着身上的衣裳,很小声地告诉麦芽,“他们与我爹娘有些像呢。”
    “哦,我还没遇见过呢。”
    没遇见过长得像她爹娘的人。
    麦冬拍拍她们两个的脑袋,一副做大哥的模样,掏出两粒糖,一人一颗,“别说这些,吃颗糖,我们看他们收拾屋子去。”
    得了糖,小孩便欢喜起来,手拉手兴冲冲跟上,晏桑枝慢悠悠跟在后面。
    一切事毕,阿春他们先回去收拾东西了。
    他们姐弟从李家出来后,麦芽还在笑,手里握着两条煎小鱼,含糊不清地道:“阿姐,下次能做点好吃的吗,我也想带些东西给阿花。”
    “好,麦冬你有想要的吗?”
    麦冬老是不怎么说话,晏桑枝有时候会忽略他的想法。
    “阿姐你上次说教我们认字,可是你忘了。”
    晏桑枝一拍脑门,她真给忘了,郑重道:“阿姐回去就教你们。”
    回到家中天色尚早,她赶紧把之前的纸笔翻找出来,坐在院子里,在麦冬聚精会神地注视下,于纸上写下他们的名字。认什么字都不如从认识自己的名字开始好。
    麦冬、麦芽。
    指着那字教他们认,“这读麦芽,麦芽可当粮也可当药,性甘甜,阿爹取时就盼你日后甜蜜富贵呢。麦冬的话,取自药材,又叫麦门冬,能治不少病。”
    麦冬摩挲着自己的名字,忽然发问,“那阿姐的名字呢?”
    桑枝听起来跟他们的不太一样。
    “桑枝也是药材,只不过我那时生下来后,院里的桑树开得正好,就给取了这个名字。”
    晏桑枝感慨,后来桑树死了,晏家就没落了。
    她无意在这上头多说,让他们先认认自己的名字,晚点再学着写。
    秋日的天黑得格外快,巷里人家的灯笼高挂,炊烟缕缕升起。
    可晏家没有生火做饭,晏桑枝让他们收起纸笔,提起今日赚的那一兜铜板,在他们耳边晃了晃,说道:“今日赚了些银钱,我们出去外面吃。”
    “阿姐,吃什么去?”
    “吃藕。”
    之前教桂婶做藕粥的时候就馋了,一直忍到现在脾胃好点。
    “我知道哪里的藕好吃。”
    麦冬放下纸笔回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