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汴京卖花 第137节
作者:吃吃汤圆呀      更新:2022-07-22 17:16      字数:5839
    长帝姬又气又恼:“我将你留在帝姬府她都能寻到,谁敢说没有半点坏心?”说着便要陪莺莺一同进宫面圣。
    莺莺没奈何,只好和她一起进了宫。
    太后看见随同进来的是长帝姬后眉头先是一蹙, 而后喟然长叹。
    长帝姬却无所畏惧, 只一脸警惕, 一副“你若是有异动我就掳走莺莺”的神情。
    太后不斥责长帝姬,而是递过去一本文册:“朝中有宗女自告奋勇愿嫁逻尨枞,已经草拟好诏书了。”
    长帝姬警觉接过去,翻翻看看再三确认这是正经诏书, 才松了口气,讪讪向太后赔礼:“太后娘娘大人不记小人过, 赎孩儿冒犯之罪。”
    太后摇摇头:“你也是为着莺莺好。再说了,当年也怪我……”
    话没说出口就吞了下去, 最后只是苦笑。
    原来外祖母是为着当年的事情后悔了?莺莺与长帝姬对视一眼, 心里揣测。
    倒是嬷嬷看着太后气色不好,忙打岔:“还有一桩喜事呢!”
    太后被提醒这才道:“官家适才送诏书过来时告诉哀家, 萧照押送粮草有功, 又奇兵救了邻县百姓免遭屠戮之苦,等回京便可封为三品了。”
    这实在是个好消息, 只不过莺莺奇怪,萧照来的信笺并未讲过他出兵的事情,想必是怕她担心有意隐瞒,每次来信只说他安安稳稳在后方运送粮草并无生命危险,不由得好笑。
    几人又说了一阵北地的形势这才散去, 长帝姬拉着莺莺的手出了太后宫里, 莺莺这才往后一退, 行了个正式的拜礼:“多谢干娘相助。”长帝姬姐弟当时被太后扶持上位,对方既是名义上的母亲又是实际意义的恩人,不管如何长帝姬都不能对太后无礼,可她还是能为了莺莺安危就将这些都抛至脑后,可见其肝胆。
    长帝姬受了她的礼:“哎你这小娘子就见外,倒不像你大咧咧。”
    两人说着话路过了御花园侧边的甬道,从甬道那望过去正值春天,御花园后繁花似锦,粉的桃花、白的梨花,正开着满枝热热闹闹,蜜蜂在花间嗡嗡地叫,一派繁荣景象。
    两人少不得脚步慢了几步,穿过嫩绿柳条就见前面花园亭子里或站或坐两个人,长帝姬一眼瞧出来:“是静妃。”
    静妃跟前还站着三皇子,她穿戴一新正在宫娥的簇拥下赏花,看见长帝姬和莺莺先是一愣,而后若无其事眼睛转到一边去,佯装没有看见她们。
    长帝姬一下便来了气,哼了一声:“我们好歹也是三皇子的姑祖母和姑母,也不来拜见,端的是好大的架子!”
    莺莺便想起宫里宫外说静妃抖起来的传闻不由得好笑,又觉她目光也甚为短浅了些,连官家的亲姐姐都不愿应付,这是有多目中无人。
    不过与她计较倒自降身价,莺莺便安慰长帝姬:“别说旁人,就是我多了人恭维后也觉比从前得意了许多呢。”
    长帝姬转怒为笑:“你与旁人不同。”
    “您这就是偏心。”莺莺捂嘴笑,两人便没有理会御花园里的插曲,只不过莺莺还是瞥见了三皇子,他不过四五岁的样子,瞧上去面色苍白,又忽然咳嗽起来,惹得一圈宫娥围过去。
    这孩子比起文韬武略的太子和素有心机的二皇子都有些太逊色了,可这是官家唯一的孩子,自然也就有运气。
    长帝姬和莺莺出了宫门上了马车往回走,在东华门处道窄,眼见着就与一辆马车挤进了一条路上却很快车身一晃,通了过去,下人在车帘外来回禀:“回禀长帝姬,是端王让了路。”
    “伪君子!”长帝姬撇撇嘴就要骂——
    忽然一滞,看了看莺莺眼色,将下面的话咽了下去。
    这时门外下人又回禀:“适才车身撞了一下,端王叫人送来两盒峥檎香赔礼。”
    峥檎香是最好的燃香之一,有价无市,送来两盒,那应当是知道车上坐着两人了。
    长帝姬本想拒绝,可想到这里就瞥了莺莺一眼:“收一盒退一盒吧。”
    莺莺不解,只抬起头疑惑回望长帝姬,长帝姬看她眼神不似作伪,脸上神色来来回回变,终于说了一句:“端王年轻时相貌周正,做事稳健,甚得汴京城小娘子们的追逐。”
    这莺莺是知道的,她如今也是出没社交场上的人,岂会不知道端王是汴京城里赫赫有名的美男子?
    长帝姬说到这里少不得以拳抵唇咳嗽一声:“当年,你娘也甚为心悦端王……”
    娘喜欢端王?
    莺莺先是错愕,而后是好笑:“原来娘年轻时活得这么活色生香呢!”
    一脸坦然,似乎年轻小娘子婚前喜欢个把男人并没有什么错处只是有趣逸闻。
    长帝姬怎么也想不到她是这等反应,而后一想:是了,南诏民风比汴京还要开放,再者蝶娘养出来的孩子又怎么会畏惧纷乱人言?
    便不由自主回忆起当年:“端王也喜蝶娘烂漫,两人很快就如漆似胶一般,我自幼觉得端王心思深重,劝蝶娘莫要与他在一起,两人还为此吵了一架呢!”
    当初蝶娘的确为了端王跟长帝姬争吵,可后来她们姐妹俩也和好了。
    “只不过和好后我是听也听不得端王的事,每每她说端王的事我都翻白眼堵耳朵,听都不要听。蝶娘也只是不好意思笑吟吟,后来与端王往来一点都不愿跟我讲。”
    长帝姬说起这遭事就有些后悔,早知道她当初就应该参谋全程,也不至于一无所知。
    “有天我无意去拜访宗正寺夫人才知道端王如今预备要大婚了,我再怎么讨厌端王也要看顾蝶娘面子,于是备了一份贺礼去寻蝶娘。”
    蝶娘自然是羞涩不已,收下了贺礼,再之后长帝姬和她因为旁的事情吵了一架,等她后悔了再去寻蝶娘时,才看到花满蹊楼去人空。
    这时端王的婚事如期举行,长帝姬在婚礼上看到了自己从未想象中的新嫁娘——居然是那个她们圈子里的郑素馨,并不是蝶娘!
    周围的宾客小声议论:说郑素馨虽然生得又黑又胖,可郑家势力强盛兵权在握,再加之郑素馨一贯仰慕端王,这桩婚事也算是门当户对。
    长帝姬一想又不对:郑素馨也常与她和蝶娘两人一起玩耍的,莫非是被端王这个人渣给骗了?
    她再与同来赴宴的宗正寺夫人一打听:原来当初端王议亲时候说定的人就是郑素馨,压根儿就没有换人!
    好啊你个端王,将我姐妹当成什么人了?!
    长帝姬这口气更是不打一处来,当即就掀桌子出府了,连这点面子都没给端王给。
    再寻着机会跟郑素馨说明真相,可郑素馨压根儿就不在意,长帝姬一看她扶不上墙处处为端王打通人情的样子就气不打一处来。
    之后她对负心汉端王每每都是冷嘲热讽,对知三当三的端王妃更是疏远,称得上是水火不容。
    莺莺听了这些顿了半天,才道:“也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娘应当是发现端王是个人渣之后就心灰意懒,这时候又与您吵架了不好意思再去找您……”
    长帝姬就叹息一声:“她想左了,我虽然不赞同她与端王,可难道她铩羽而归时还会嘲笑她?”
    “可当时她应当也不知道那些,再加上伤心。”莺莺揣测着母亲的想法,“太后娘娘又给她三番五次说亲也叫她伤心不已。”
    是啊,亲情、友情、爱情一一在蝶娘面前崩塌,端王的背叛像最后一根稻草压断了蝶娘对汴京的眷恋。
    长帝姬倒是这时候才明白过来:“我当时还纳闷,现在想来每一遭事都不算什么,可加起来却叫人一时之间以承受。”
    “说不定我爹那时候早就瞧中我娘了,听我娘有意离开汴京城便一起坐船陪她离开,一路上我娘对我爹生了眷恋之情,两人原本是大江南北漫游,等怀上我之后便选定了南诏落脚。”莺莺抿嘴笑。
    长帝姬听闻后却欲言又止,到底还是说出来:“莺莺,你没有怀疑过……”
    怀疑过什么,以莺莺的聪颖立刻就猜到了,她失笑,像是听到什么荒谬的笑话:“不可能!”
    她拨开头发转身露出后脖颈给长帝姬看:“我们苏家人世代后脖颈上都有一个红痣,我也有。”
    雪白脖颈上果然有颗红痣。长帝姬讶然。
    “再者,苏家人都有些腿酸的小毛病,脚后跟生得直没有弯,若是没做好的袜子穿上脚老是挂不住……还有,我跟我爹年轻时长得有许多相似,当初第一次上门苏家人一看我的脸就认出了我是谁。”莺莺扳着手指。
    长帝姬细细听完后才叹息一声:“是我想左了。 ”
    莺莺却笑眯眯安慰她:“我娘与我爹很恩爱,我娘那样火爆的炭火性子都耐得住性子给我爹熬他爱喝的紫米粥,夏天都在小炭火炉子前边做针线边照看一个时辰。”
    夏日对着炭火烤一个时辰,那的确是真爱。
    长帝姬这才放下心来:“看你娘后来过得好我便放心了。”自从见过莺莺就压在她心头的困惑终于消散,只觉心头敞亮不少。
    而后便恶狠狠想:“活该!叫你狼心狗肺,要不也不会有像莺莺这般伶俐的女儿!”
    第121章
    莺莺种在地里的长春花、浅紫的鸢尾花和紫红色的紫荆花, 连翘,金鱼草也逐渐长成,从先前冒出嫩芽到如今抽条开花,田间到处星星点点繁花盛开。
    春日里田野上这些春天开放的鲜花各个怒放, 格外精神, 叫人看了心情大好。
    莺莺便命田庄上的佃农将花木收割采摘下来, 再打包好送到城里。
    等这一茬春花开完,其中连翘和长春花这样的木本花木可以留在原地,像金鱼草这样的草花就可以锄地再种上一茬夏秋的草花,正好再过几个月又能收割赚钱, 同一块田地一年便能赚两到三次钱。
    莺莺颇有些满意这样的安排,就是田间地头的青苔她也不放过:狼尾蕨、文竹、铁线蕨、抱石莲、肾蕨、豆兰、虎耳草、观间草、毛兰、蓝翠云、小羽苔藓、菖蒲, 一一叫绿儿挖起来。
    绿儿自己先纳闷:“这小草怎么卖钱?”不过她跟在莺莺身边年份久了便直觉猜到自己家娘子有什么赚钱的法子。
    莺莺先是带人一起去了陶瓦工坊,烧陶的地方热浪扑面, 绿儿先给莺莺递过丝帕遮面:“娘子小心被热浪冲撞了。”
    莺莺却无所谓, 先去问掌柜的:“你们这里生意不错啊。”
    掌柜的见莺莺穿着打扮是个富家少奶奶的模样,还当她要订购家里用的陶盆陶罐, 想着那才能有几个?便有些漫不经心:“是好。大盆一个五十文, 小盆一个二十文,碗是五文, 盘子十文。”
    莺莺便又问他:“我看你瓦窑外面堆了许多破烂陶盆陶器,这些你打算怎么办?”
    一听这个掌柜就来了精神:“您要么?”那是陶瓦工坊每次烧制坏的废旧品残次品。
    原来每次烧瓦并不是都能顺顺当当出来完美无瑕的成品,像是黑点多、表面粗粝这样的缺点还能接受,大不了折价卖给穷人便是,可是烧裂了、花瓶烧坏了一半这样的残次品就是无论如何送也没人要的。除此之外还有些不小心打碎了碎陶烂罐堆在瓦窑附近, 整个瓦窑都被堆得乱七八糟, 几乎每家瓦窑都这样。
    掌柜听说有冤大头要买这些破烂当然是喜出望外:“价格好商量, 论车卖给您。”
    这些破烂影响瓦窑美观,他专门雇人运出去都要花不少钱呢。
    莺莺与他谈定了个极其合适的价格,只不过说定了暂存在他这里,过段时间莺莺便叫人拉一车回去,按车付钱,一车便是五十文。
    掌柜的欣然允诺。
    等从瓦窑里出来绿儿就再也忍不住了:“娘子,你买些破烂干什么?难道要去填湖?”
    她想了好久也就想到这一个用途,这些瓦胚烂罐别的做不了,唯一可用之处就是拿来填埋水坑湖泊,平整田地。
    “哦,我家绿儿倒变聪明喽?”莺莺笑得一脸调侃,“只不过我不填湖,是想做盆景。”
    盆景?
    “嗯,将万千江河湖海浓缩于方寸之间的盆景。”
    买来的瓦块烂陶罐中挑选一半块,这是一个做坏了的大肚子陶罐,从肚子处破裂只有下面半截。
    莺莺用水洗干净陶罐外表后便用土壤填入其中,她刻意顺着陶罐参差不齐的边沿放土,这样土壤也变得高低起伏。
    而后在土壤上放置上高低起伏的太湖石碎块,不消说这碎块也是莺莺从园林工人那里低价成堆买来的下脚料。
    绿儿和含蕊不由得惊呼起来:“这不就是一座山么?”
    巴掌大的太湖山隐约已经有了山的样式,莺莺便用黑土填充缝隙。
    而后再在山脚栽种一棵文竹,文竹枝条修长飘逸,叶片毛茸茸铺开一片清凉,顿时仙风道骨之感满满。
    而后再从正山间铺设一条雪白碎砂砾下来,扮演成瀑布。
    山间小心种上豆兰、虎耳草、观间草、毛兰、蓝翠云、小羽苔藓,再用小钳子小心铺上一层苔藓就算完工。
    莺莺做了一遍,含蕊青娘子几个也学会了,跟着上手做了几个都极其不俗,像猪剩嫂子、老黎家媳妇几个不喜山水,莺莺便叫她们做了她们熟悉的田园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