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汴京卖花 第134节
作者:吃吃汤圆呀      更新:2022-07-22 17:15      字数:5415
    太后嗔笑一声:“常乐那孩子,当年与蝶娘玩得好,倒也瞒着哀家!”
    官家便替皇姐打圆场:“想必是当初您在洛阳,捎话怕惹您心里不痛快,索性就想着等您回汴京再说呢。却没想到今日有缘您先与外孙女相见了!”
    随后便从腰间解下个白玉佩:“这是大相国寺主持开过光的,正好贺母后寻访到外孙女,也是做舅舅的一份心意。”
    按辈分是舅舅没错,可两人一点血缘关系都无,官家更是真龙天子,莺莺不敢接那份玉佩。
    还是太后笑,用眼神示意她收下:“赶紧谢过你皇帝舅舅。”
    莺莺便接过玉佩,又冲官家盈盈下拜。
    官家看上去颇为高兴,苍白脸色上浮现出了难得的红晕:“难得母后有这样喜事,朕便替母后摆宴席,也叫皇亲贵胄们都知道母后寻到了血亲。一起乐呵乐呵。”
    太后先是打算拒绝,想了想又没有拦着官家:“那我老婆子就不客气了!”
    莺莺好久才从殿门外出来,绿儿早在院子里等得心急,急不可耐冲上去,却见自己家娘子被几个宫娥簇拥着出来,打头的太监还一脸恭敬,传了软轿将自己家娘子一路送到了宫门。
    绿儿一肚子的疑问,看着轿子落下娘子出来,正要上前问,就听得宫门处萧照急切的声音:“莺莺。”
    莺莺抬眼去看,却见萧照一脸急切,两眼泛着血丝,丝毫没有往日里沉着镇定的模样。
    莺莺忙安抚他:“我没事。”
    小黄门便上前给萧照见礼:“太后娘娘和官家亲自叫人扶着萧夫人上的软轿,萧大人大可放心。”
    萧照眼风一动,似乎现在才看清楚那顶软轿。
    莺莺又好笑又感动,快步走过去扶住了萧照胳膊:“九郎,我们上车上说话。”
    马车粼粼,萧照好半天才回过神来:“我知道太后是再嫁之身,却不知她居然还有孩子流落在外头。”
    莺莺也感慨:“谁能想到呢?”
    她第二天便与萧照两人去母亲牌位暂居的寺庙,上了香,又跟母亲低声絮语了半天。
    不过心里始终困惑:“娘最善良不过,与长帝姬不往来还能说是好友赌气,与亲娘都不通音讯又是为何?罔顾人伦岂不是要遭人唾弃?”
    她左右想不通,便又去寻长帝姬解惑。
    长帝姬听完前因后果后长叹一声:“原想将你藏过去,没想到还是被太后娘娘觉察。”
    又道:“蝶娘与生父感情甚笃,当初她生父缺味稀罕的药引,唯有皇家才有,蝶娘却求太后,太后娘娘不愿,她爹便去世了,想必两人就此留下心结。后面又有几件事,两人便分道扬镳渐行渐远。”
    白家当家人对女儿慈爱百依百顺,可在太后眼里却是卖妻求荣使得她们母女分离的薄情郎,别说提供药引了,就是千刀万剐都使得,母女两人自然无法达成一致。
    莺莺还是心里困惑,娘亲为人大方宽容,绝不是那种得理不饶人的性子,即使当时无奈,事后也会体谅太后的不易,又怎么会老死不相往来呢?
    第116章
    “什么?苏三是太后外孙女?”
    苏环失声喊出来。侯爷从她口里榨出了全部消息后就将她关押在汴京城郊的庄子上, 她才得以听到门口两个看守她的媳妇子边嗑着瓜子边回话。
    “那还有假?城里都传遍了,前几天宫里摆筵席庆贺老夫人和侯夫人都去了。”紧闭的木门外一个媳妇子将瓜子放到牙齿间“咔咔”咬下去。
    苏环像是被人抽走了最后一个主心骨,失神靠在门板上。
    原来是这样!
    怪不得侯府上下对苏莺莺恭恭敬敬,太后也喜欢苏莺莺, 原来一切都是有缘故的!
    前世苏莺莺也应当是认了亲, 所以太后时常叫她进宫说话, 还时不时赏赐东西下来。
    侯府老夫人将苏莺莺视作亲孙女一样,侯夫人满口称赞儿媳妇,世子的两个通房都被撵了出去,房里干干净净连个丫鬟都没有。
    苏环还当是因为苏莺莺运气好、侯府长辈厚道、世子洁身自好的缘故。
    不是的!这些都只是因为苏莺莺是太后外孙女。
    她那个被苏老夫人骂“低贱不堪乡下人”的娘亲居然是太后血脉, 她并不是什么苏环口里嘲笑的“南蛮”,而是高高在上的凤血。
    苏环心里一阵阵发苦。
    门外的白脸媳妇子还在议论:“太后大肆设宴, 竟然不避讳自己嫁过人还有孩子的事!”
    “有什么好避讳的?”另一个媳妇子高声大嗓反驳她,“改嫁还不是因为男人家不行?我们女人家就应该二嫁三嫁都使得。”
    又不满瞥她一眼:“好男人才不怕媳妇有改嫁的心思呢, 只有那些无能男人担心浑家改嫁才用三从四德牌坊拿来哄女人, 你不会也那么傻就信了吧?”
    “不信不信。”白脸媳妇子脸上一红,又给她抓一把瓜子, “说起来生过孩子二嫁都能当太后, 那看来我们庄户人家二嫁也没什么?”
    “当然没什么!”大嗓门媳妇子胸膛拍得邦邦响,又眨眨眼, “说不定你改嫁了也能捞个太后当当呢!”
    “我哪有那本事?”白脸媳妇笑,脸上神色却明显很是意动,恨不得今儿回家就去与那个打人的丈夫和离。
    她们说说笑笑一阵,又或许是想到苏莺莺是苏环的堂姐,说话语气明显客气了许多:“苏姨娘, 你想法子带个口信给堂姐, 就是买了你去也好过如今光景啊。”
    庄户人家没那么多心眼, 不知道旁的事,只看到苏环被关押起来不让出门,又听说苏环是官家小姐沦落为姨娘,即便她平日里摔摔打打爱骂人也不当回事。
    因此也颇为朴实劝她另觅出路。
    苏环眼珠子转了转,鼻腔了哼了一声:“别以为攀上太后就了不起。”
    前世大皇子被贬谪后自杀了,二皇子却始终活着,因此她的情报对侯爷没什么用,可苏环敏锐感受到今生一切都发生变化了,那么苏莺莺攀附的太后有没有用还两处。
    媳妇子面面相觑,听出了其中的不和睦,却也耐着性子劝苏环:“再怎么闺中有些龃龉也是一家人,万万不会眼看着你在这里吃糠咽菜,退一万步至少能叫你出门不是?”
    苏环闭上眼睛,不再回话。
    不会的,她不会再像前世一样接受苏莺莺那个贱人一丝半点怜悯,永远不会。
    侯府里郜英彦和侯爷父子两人也是面面相觑。
    他们也没想到那个不显山不露水的苏莺莺居然背后有这样的身世。
    郜英彦还有些侥幸:“再怎么外孙女也不是皇家血脉,又兼之是太后不光彩的过去……”
    “胡吣!”侯爷瞪儿子一眼,“太后才干和权势岂能不高贵?没有皇家血脉是她的血脉只怕她要更疼爱些,何况这有什么不光彩的?真正凤命凡夫俗子承受不住,少不得要多些波折。”
    郜英彦便缩缩脖子,不敢放肆,只谨慎道:“那,爹,还求娶苏莺莺吗?”
    他们前段时间一直在谋划如何说服苏莺莺改嫁,甚至还与人合谋搞了一出,可还是没成功。
    再加之有了太后血脉的消息让郜英彦开始打退堂鼓:他娶这么一尊大人,还怎么在外面拈花惹草?
    侯爷也沉吟起来:“如此一来倒不能再轻举妄动,索性叫女眷与她走动些。”
    于是李菁少不得被公公和丈夫示意去萧家送礼拜访。
    可惜主人家不在家,守门的小厮说:“主家在庄子上猫冬呢。”
    李菁一愣,随后想起如今已经是腊月时节,地里的庄稼收割后地主农人们便会在庄子上喝茶玩乐。
    苏莺莺这样门户的人家自然不用种地,只不过是去田庄上吃喝玩乐赏花听曲,光是想象就能猜到她此刻何等逍遥快乐。
    李菁这时候是发自内心的羡慕苏莺莺,她将贺礼放下一路上不说话回了侯府。
    莺莺却不像她想象的那样逍遥,她正一边剪花样一边与萧照抱怨:“这样躲清净出来,也不知城里的铺子如何了。”
    萧照安抚她:“如今绿儿几个都上手了,也应当不会出什么大错。”
    莺莺便苦笑:“这回太后搞这么大声势,宫内外贵人时不时就要上门送礼拜访,我们就是想低调也不成。幸好还有个温泉庄子可躲。”她仍旧称呼外祖母为太后。
    萧照拍拍她胳膊安慰:“太后老人家骤然寻到血亲,少不得要大办,再者也能冲冲前段时间宫闱内外的紧张。”
    这倒也是。
    莺莺不搭话,她先是激动于有了个外祖母,可慢慢相处倒觉得她有时过于高深莫测,譬如那天她随口跟太后说了几句萧照这几天忙着不归家,太后便立刻警告她莫要想着给萧照要官。
    这都哪跟哪啊?莺莺愣在那里半天,她哪里就有想给萧照要官的意思了?明明只是像寻常百姓家里跟外祖母聊聊家常罢了。
    这样的事情还有几件,终于莺莺遗憾地发现外祖母除了是外祖母,还是权柄在握高高在上的太后。
    莺莺从前羡慕旁人有个可以撒娇依靠的长辈,当她自己认了外祖母之后才发现在权力面前亲情不值一提。
    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都要经过细心揣摩和预演,许多看似不经意的动作和言语其实都是处心积虑。
    想通这些莺莺便不再强求,反一等萧照休沐就驾车去了田庄,远远避开这些烦心事。
    当初莺莺还不解母亲为什么离开太后,现在想来母亲那么一个民间率直惯了的性子误闯进皇宫可不就如一只蝴蝶翩翩飞进金碧辉煌殿堂?
    浑身上下都不搭得很。
    她将自己的遗憾放下,转而问萧照:“我的身世之后官家态度可有什么不同?朝堂上可还有什么反对声?”
    萧照认亲后成了太后孙女婿,这么一来官家还能放心萧照吗?须知太后虽然与官家面上和睦,到底不是亲母子!太后要是强硬些甚至可废了官家只握着三皇子继续垂帘听政。
    过去多年远离权柄也可说成是韬光养晦。
    就算官家不在意,朝堂上自然也会有官员从这般角度考量参奏萧照。
    萧照摇摇头,只扶着莺莺肩膀:“我的事自有参详,倒是你要放宽心,明明是认了亲,人却有些郁郁。”
    莺莺睫毛微闪,她对太后的认知过于单一,无法判定真假,自然也就无法拿出来与萧照讨论。
    谁知这时萧照却问:“可是那天太后让你别为我要官让你不悦了?”
    莺莺愕然瞪大眼睛,那天是在太后宫里,上下都是太后的仆从,谁知这话居然就能传到萧照耳朵里。
    再看萧照眼睛也只是含笑不语,便知萧照的手已经伸到宫里去了,连老谋深算的太后宫里都已经有了他的人。
    虽然已经知道这些时日萧照已经逐渐接手了大批废太子乃至二皇子的势力,可知道他能将深宫里的对话都毫不费力说出来还是震惊到了莺莺。
    倒是萧照摸摸她额发:“是二皇子从前留下的暗桩。我叫她们留意着查宸妃的事。”
    宸妃吸入花粉中毒的事情静妃也在严查,可惜查来查去都不得章法,静妃本意是将自己摘洗干净,因此大张旗鼓叫诸人都知道她的态度后便也不放在心上。
    倒是萧照多了个心眼:幕后之人的态度倒不像是想要整治宸妃,反倒想是针对宸妃,要不是那天机缘巧合太后与莺莺认了亲,只怕如今莺莺早就进了大牢名声尽毁了。
    因此他刻意安排人下去在宫里探查此事。只不过这事不想告诉莺莺惹得她担心,因而他只是目光微闪说旁的事情打岔:“听官家的口风,我可能过些日子要出京赴任,你也要收拾好东西跟上么?”
    外任?
    莺莺唬了一跳:“我说怎么官家忽然好心放了你休沐几天,原来后面还有大招等着。”
    萧照便笑:怎么也要到年后积雪消融才动身,万万不会正月还在外面奔波。
    莺莺便有些惋惜:“说起来二月里裴娘子出嫁,只怕也赶不上送她出门了。”
    随后坐在窗前,开始与萧照两人盘算外任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