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汴京卖花 第115节
作者:吃吃汤圆呀      更新:2022-07-22 17:11      字数:5320
    而且被夹也是因为他急着纠缠花满蹊的伙计手先伸进去导致的。
    这下花农们纳闷起来,于是交流起来,这才发现适才胡乱挤在一起乱糟糟听见了好几种说法,一会有人喊“有人欺负花农”,有人喊“花满蹊打人”,一来二去才起了冲突。
    这下大伙儿都懵了:合着有人在中间喊话挑事呢?
    红脸膛汉子脾气暴,记性也不差,当即起身从墙角揪出来一个试图贴着墙角溜走的人:“刚才喊的就是你!哪里跑?!”
    那人鬼鬼祟祟抬起头,赔笑道:“我看错了,一时气氛次啊喊得。”
    他却糊弄不了这么多花农,花农们你一言我一语喊起来:“你是个没面孔,没见过你!”
    “对啊,我们兄弟都是亲戚乡亲,你是哪个村里的?”
    “拿出你装花的车或者船给俺们瞧瞧!”
    那人见糊弄不过猫腰就想跑,谁知被花农们聚在一起质问起来。
    郜英彦在二楼看到不由得暗暗叫苦:这是他侯府的小厮,被他派去挑事,没想到那些花农人却不傻,三下五除二就发现了端倪。
    这下可如何是好!要是被花满蹊的发现,他还怎么在苏莺莺跟前扮英雄救美?只怕苏莺莺见着他都要躲着走!
    焦头烂额之际就听楼下花农大喊:“去告官!走 !挑唆生事,去开封府!”
    这事情可不能去开封府!难道他要沦为全汴京城的笑话?
    郜英彦再也坐不住了,忙叫自己身边的小厮赶紧去救场。
    小厮驾着一辆马车快马从花农们跟前经过,路过那小厮时候借机伸出了手,小厮忙抬脚上了马车,趁着花农们没反应过来快马加鞭出了包围。
    花农们七嘴八舌议论起来:“还好给那厮几拳头,不然真是亏得慌!”
    又有人来好心提醒莺莺:“苏娘子,那人挑唆我们在你家门口闹事,你可要多小心。”
    莺莺“嗯”了一声,只从地上捡起个腰牌:“马车虽然跑得快,可那人倒落下了个腰牌。”
    花农们高兴起来:“到底还是留下了个破绽。”
    腰牌上画着徽记,不过莺莺只看着眼熟却没想起在哪里见过,她将腰牌收起来:“回头我将腰牌送到官府,请他们查查。”
    见四下无事了花农们便告别,花满蹊店里小六芸儿几个好奇问莺莺:“东家,我们要这么多花木做什么?”
    莺莺神秘笑笑,吩咐她们先挑出萱草花、蜀葵这样容易保存的花束,又将绣线菊、金菊这样能做成干花的花卉,而后再将剩下的花束挑出来。
    “我们要这么多花木做什么?”绿儿不解。
    莺莺不答,叫芸儿几个跑腿去街面上杂货铺里买些蜡烛回来,再叫长寿去锡店铁匠那里订制些形状圆鼓鼓的小盒子回来。
    那些挑出来的花木被她清洗后挂在阴凉的地方晾干了水分,如今天天下雨天气潮湿,这晾干就用了许久呢。
    外面阴雨连绵,花满蹊店里没什么生意,莺莺便在后院升起了火,而后吩咐诸人将蜡烛剪短放进铁盒里。
    “娘子难道要做蜡烛玩?”绿儿终于寻到些许眉目。
    莺莺笑着应“是。”
    真的么?娘子可是买了足足好几箱几乎半个屋子的蜡烛,谁家玩蜡烛要做这么多?
    铁盒放在火上加热,里面的蜡烛逐渐受热融化,慢慢都化成了蜡水,而后莺莺又小心翼翼将蜡水倒好了自己做好的模具里,再用镊子夹着清洗好的花瓣放入蜡水中。
    随后蜡水慢慢冷却,重新凝固成了蜡烛。可是这次的蜡烛与先前完全不同:乳白、粉红的蜡烛形状是讨喜的桃花、圆乎乎形状,蜡烛里还夹杂着淡紫的薰衣草、明黄的金鸡菊、淡蓝的多倍利。
    看上去真叫人大开眼界。
    小娘子们皆瞠目结舌,而后都纷纷赞叹起来:“这个也太小巧精致了!”、“有花瓣,不知道燃烧起来会不会有淡淡的花香?”
    莺莺便笑道:“这个叫做花烛,燃烧起来闻起来带着花香。”
    即便是没有花香这花烛也格外吸引人眼球:郁金香形状的、桃花样的、猫咪形状的,中间还夹杂着各色淡紫粉白花瓣,一改往常单调的雪白、大红蜡烛。
    试问哪位小娘子不想要这样可爱精致的花烛?一个个围着莺莺:“我要学!”、“我也要学!”
    “自然是要教你们。”莺莺不慌不忙,“不过,这技艺可不能外传。”
    “那是自然!”几个人忙赌咒发誓的表明自己不会外传这法子。
    莺莺便叫她们怎么调配蜡烛颜色比例,加多少花瓣不会影响蜡烛凝固,还教她们用各色植物染料加入蜡烛,最后做出五颜六色的蜡烛:黄栀子染出的米黄色花烛、紫兰草泡出的浅紫色花烛、蓝蝶花染出的淡蓝、红蓝草染出的粉色花烛。
    这些天汴京城里都在下雨,有了雨水阻隔百姓们便不大往花满蹊去买花了。
    可是却多了许多在巷子里提篮叫卖的娘子:“卖花烛!花满蹊的花烛!”
    百姓们虽然不愿意趟雨水去花满蹊,可是当卖花娘子到门口也无人愿意拒绝,便打开大门瞧瞧热闹。
    一看便被惊住了:卖花娘子的篮子里除了往常见过的花盒、花束,还有从未见过的东西,再仔细一看似乎是蜡烛?
    卖花娘子热情道:“这就是我们花满蹊新出的花烛。”
    花烛?“可能点燃?”
    “当然,我们这便是有花束在内的蜡烛,当然就如蜡烛一般使用。”那卖花娘子站在屋檐下避风处,随手从篮子里拿起个火镰就点着了蜡烛,“您闻闻,是不是好闻的花香?”
    第97章
    “您闻闻, 是不是好闻的花香?”
    花烛在静静燃烧,随着小小火苗跳动间散发着淡淡的柑橘一样的香气,瞬间便觉提神醒脑。
    原本就当这样了,可是下一瞬又散发出甜滋滋的甜香, 像是一根悠远的线拽着人的心神。
    “怎的, 这味道还不一样?”街坊好奇问。
    卖花娘子笑着指点她看花烛上下:“我们花烛里面掺杂了不同的花瓣, 燃烧到不同花瓣便是不同香气。”
    “这就像花露一样放在家里能有淡淡的花香,而且就像一下拥有了好几瓶花露。”
    可花露是什么价啊,一瓶花露要二百两银子,这花烛应当便宜得多吧?
    街坊嫂子一下心动了:“你这花烛要多少钱?”
    “不贵不贵, 五十文一枝。”
    一枝寻常蜡烛也就几文钱,这花烛比起寻常蜡烛是贵了不少, 可是比起花露却又便宜许多。
    街坊看一眼天边阴郁低垂的云脚,这样天天下雨的天气最是沉闷, 不能出门无法逛街, 只能困在屋里。
    这时候若能点上一枝花烛,一来增加光亮二来也能多谢淡淡的香气, 想必在阴雨天也会让人心情大好。
    街坊点点头:“那给我来五枝吧。”
    “好嘞!”卖花娘子笑眯眯清点出花烛用干燥的油纸包好, 再用干蒲草系好递过去:“您收回,再过五日我还会来这片街巷, 若是想买再寻我便是。”
    街坊交了钱接了花烛回家,卖花娘子又提着篮子叫卖:“卖花喽,卖花!花满蹊的花烛!”
    雨丝朦朦,汴京街巷安静,她穿着蓑衣的背影迤逦而去, 似是水墨画里出来的人一样。
    这些卖花娘子有青娘子的同乡们, 还有小六、猪剩嫂子那些遗属们, 如今天天下雨,花满蹊的生意便没有从前那么好了,因此她们也闲了下来。
    一闲下来便主动请缨要去外面提竹撞卖花,莺莺担心她们淋雨,她们也有的话说:“在乡下时干活别说下雨了就是下冰雹都得去。”
    “如今已经清闲了许多,不用种田不用家务活,连饭都是阿婆做!说起来我们村里地主家的少奶奶都没有这么清闲。”
    “对啊,拎着竹撞满街走,下雨凉快又不用晒日头,权当是满汴京城散心了。”
    “可不是?逛逛汴京城捎带卖卖花。”
    她们极力要求,莺莺便吩咐下去大雨暴雨的时候绝对不许出门,再者就是三人一组,须得互相有个照应,又叫长寿在街角买了许多上好的蓑衣和斗笠分发给大家。
    这些卖花娘子在汴京城的街巷间叫卖,生意居然还不错,一来许多人因着大雨不想冒雨买花可实际还是有买花需求的,二来花满蹊的花烛当真是不错。
    这阴霾下雨天气,室内亮光微弱,点燃一枝花烛满室光亮,跳动的小火苗驱走心头的阴霾,淡淡花香让人心旷神怡,似乎置身于阳光灿烂的原野上。
    如此一来花烛的生意几乎称得上是火爆,鲜花的生意也连带着带了起来。
    绿儿核账时吓了一跳:“这回我们的鲜花居然卖得比平时还要多!”
    这个缘故细细想想就明白了:卖花娘子们走街串巷,有时候还会去离花满蹊颇远的城南城西,那里的住户很少买花满蹊的花,这时借着卖花娘子的便利也买了些鲜花。
    “要是还能再多些鲜花就好了!”绿儿感慨。
    莺莺摇摇头:“哪里再有这样好事?花农们是担心雨涝淹坏了花草才提前收割的,如今花田里应当都空空荡荡,短期内不会再有花木了。”
    不过这一笔已经赚了许多。
    别说普通街巷,就是平日里那些中等人家和钟鸣鼎食的簪缨世家花满蹊都没有放过。
    莺莺翻出店里的订单,将上面定制过花盒人家的地址都列出来交给长寿。而后命他驾着马车往各户人家家里送花烛和花盒。
    理由也很简单:“我们花满蹊新研制出了一种花烛,送些给府上娘子们把玩。”
    那些中等门户的娘子们因着下雨被困在家里正烦闷呢,忽然听说来了一种花烛,当即慌不迭命奴仆点燃。
    烛火幽幽,花香满屋,顿时心情大好,立即吩咐奴仆:“再上花满蹊购置上一箱花烛。”
    常与花满蹊生意往来做花雕、花木供应的那些簪缨世家也没漏了,莺莺亲自登门送上花烛、花笺:“实在是抱歉,近来大雨许多花木都没了,只能以花烛、花笺赔礼。”
    往年也是这样,汴京城一遇到雨季便没有什么鲜花可以簪发摆设了,贵门的管事们习以为常不以为然,不过看到花满蹊的掌柜送来花烛、花笺倒觉稀罕。
    贵门里的奴仆们各个变着花样的给主家解闷,此时看到花笺花烛一下来了兴致便进献上去。
    贵妇人们什么稀罕珍宝没见过?有时候她们来了兴致还叫婢女制造花笺呢,可是花烛却真的没见过。
    各色形状的花烛矮矮胖胖圆乎乎,蜡烛表面掺杂着各色花瓣,还有各色好看的颜色,不同于往常见过的蜡烛形制。
    点燃以后更是满室幽香。
    连日下雨,贵妇人们不能宴饮、郊游,一下闷得慌,能多这花烛倒觉稀罕,因而便叫下面的管事多订些:“最好是整座大殿都能以花烛照映。”
    花烛错落有致点燃在大殿里,满殿袅袅跳动的火苗,比起外面阴霾多雨,这里简直亮堂如白日。
    前来的赴宴的贵妇们啧啧称奇,一来二去,便纷纷往花满蹊订购花烛。
    这样一来花满蹊的花烛居然供不应求,好在制造起来简单易于上手,莺莺便与十几个帮手昼夜不歇交班制作花烛。
    永定侯府作为花满蹊的客户也收到了花烛,郜英彦去李菁那里过夜就看到了花烛。
    他好奇多看了一眼,李菁便解释:“这是花满蹊送来的。”
    花满蹊?苏莺莺?
    李菁当他没见过花烛,便耐心解释道:“如今大雨全城没有花草了,花满蹊却在雨季刚开始时便买了大量的花木,听说把整个汴京城的花木都吃下了呢!结果你猜怎么着?”
    整个汴京城的花木。郜英彦感觉自己血液有些凝滞,魂不守舍问:“怎么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