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章 冯家姑娘
作者:三二一齐步走      更新:2021-10-19 15:18      字数:2293
  (),
  大家都在看姑娘家的表演,魏谨然却在看伍慈芳两姐妹。
  伍慈英脸色差,她能猜测出来缘由。而伍慈芳先还笑盈盈的,一会就变了脸色,也不知道是为何。
  她眼神飘忽,魏谨然自然能看出伍慈芳未曾注意场下表演的人。
  “二妹,你一会......?”
  在庆州,姑娘家也经常聚在一起,比这比那的。但是在庆州,比骑射也是让人叫好的。
  但是看着在场的姑娘,有些已经开始作画,有些抱琴侯在一旁,有些不知去哪,李媛媛猜测是去换舞裙了。
  这些人一看就是有备而来,李媛媛看着一动不动坐在一旁真的开始欣赏的魏谨然,有些担忧。
  “二嫂放心吧。我就没有准备下场。”别说现在她已经定亲,就是以前,她也一向不凑这个热闹的。
  “那我就放心了。”
  二人又开始喜滋滋的看着姑娘们大展拳脚。
  魏谨然觉得这样没有负担的宴席,其实也还不错。难怪夫人们,每次都喜欢弄些比试的名目。
  半个时辰下来,该上场的已经上场,剩下的除了魏谨然这种没有兴趣的,就是扭扭捏捏准备让人三请四请的。
  “冯姐姐,你去吧,你去吧,我可想再见一次你的绝技了。”一个姑娘围在冯丹云身旁道。
  冯家三小姐,冯丹云,冯家嫡出的女儿。冯夫人老年得女,自然十分宠爱。
  长得也是花容月貌,传闻中和进宫的冯贵妃,她的姑祖母年轻时长得很像,也是倾国倾城。
  至于为什么说是传说,实在是冯贵妃现在也老了,再富态,脸颊也下垂了。毕竟是快要抱曾孙的人了。
  而她早早的就进了宫,几十年过去,能活着已经是有福气了,魏谨然这些小姑娘自然是没有福气见过花容月貌的冯贵妃的。
  而听闻三皇子嫡次子也是个文韬武略的人物,因为等冯丹云,到现在还未定亲。
  一旁,李媛媛也偷偷的和魏谨然说起这个传言。
  “是吗?或许是吧?不过皇家议亲都晚。”这谁说得准呢?别说三皇子的嫡次子未曾定亲了,已经成年的五皇子还是他叔叔呢,不也未曾定下皇子妃吗?
  当然,和前边的哥哥年岁差了许多。
  母家?
  似乎没有听说过五皇子的外家是哪个,所以,五皇子其实和后面的皇子一般,都没有存在感。区别只是,五皇子已经可以议亲了。
  在大楚,皇子们都是低调的人儿。更不用说皇孙了。
  三皇子的嫡次子文韬武略,也是最近冯大将军在安州立了功,才有传言说什么“外孙似舅”,传出来的。
  至于三皇子的嫡长子,外头并没有太多的传言。也不知是捂着,还真是拿不出手。
  或许那些大人们会知道。所以,冯丹云也是众星捧月的人物。
  “什么绝技,我也想看看。冯姐姐,天仙一般的人物还不如大大方方的出来就是了。何必要人三请四请的。”
  这话如果是伍慈芳说,大家也觉得是合宜的。毕竟人家现在是荆王世孙妃呀。冯丹云再是要嫁给王孙,不还未嫁吗?
  但是这话是由伍慈英说的,大家都愣了。
  “三妹不可无理。”荆王府和冯家本来就不对付,伍慈芳本来就不准备捧着冯丹云。
  而且这次的宴席,伍家也就是意思意思请了冯家,没想到他们还真的来了。来了就来了,就低调些,现在弄这一出,是想喧宾夺主吗?
  伍慈芳说着不可无理的话,却也没有多热络,众人一想也就明白了。
  但是,伍家可以得罪冯家,他们却没有能力得罪冯家。所以有些人两边打圆场,有些人后退了一步。
  魏谨然和李媛媛呆的地方就显得挤了些。
  冯丹云不管才艺怎么样,这人定然是不差的。就伍慈英那么挤兑她,她反倒大大方方的上前,道:“既然伍妹妹喜欢。今日我就为你舞一曲吧。请诸位稍等片刻。”
  确实是片刻,冯丹云要上场,东西自然是早就准备妥当的。
  只见两个丫头搬上一架绣屏,上面是空白的绢。
  旁边还有人摆上文房四宝。
  “这是画还是舞呀?”众人嘀咕。
  “即舞也画吧。双手作画!”魏谨然道。
  “二妹见过?”
  “没有。”魏谨然努努嘴,让李媛媛看,丫头将文房四宝放置在两旁,和平日作画的样子不太一样。
  魏谨然猜测得不错。冯丹云确实是即舞又双手作画。
  只闻“噔噔蹬”的琵琶声响起,有种金戈铁马的意味。
  而且她的画,只看一个雏形也能看出是边塞图。
  她边舞边画,双手不停歇,将二者融入得十分的巧妙。
  就算和冯家有竞争的人家也不得不感叹一番。
  “看来,冯小姐是要一鸣惊人了呀。”李媛媛附耳赞叹道。
  “谁说不是呢?”魏谨然道。
  或许,外面的传言并没有错。三皇子府上还真有可能聘了她。
  不管何时,冯府自然是会不余遗力的支持三皇子的。当然他们也是有所求的。
  冯家如此出色的姑娘许配给嫡次子,冯府定然不会想为他人做嫁衣的吧。
  这是不是说忙完一出,数十年后还有一出呢?
  魏谨然为这样的人儿觉得可惜。
  她又在心里笑了笑:“或许,人家就喜欢这样过日子呢?轰轰烈烈。就像伍慈芳一般。”
  在伍家的地盘上,在伍慈芳的面前,冯府这样张扬,是准备撕破脸。
  魏谨然在心中一叹:看来平稳了几十年的大楚,将遇到自己的坎了。
  这坎不是外族的入侵,而是内部的争斗。
  魏谨然想着这次父亲的决策,就安了心。
  父亲的意思定然是效忠皇上的,谁是皇上他就效忠谁。所以此次天大的功劳,他就安安稳稳的守着庆州,哪也不去。
  倒是自己,因为余琦良的表现,又在京都有些惹眼了。
  不过也没关系。余琦良还年轻,就算得了些功劳,只要以后低调些,估计也没人会想到自己。
  毕竟有伍家和冯家在前头顶着呢。
  房大将军此次作为攻打安州的主将,也比父亲显耀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