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六节 生活不习惯
作者:飞天小龙      更新:2021-07-01 08:00      字数:1167
  [第6章 第六卷]
  第7节 第六节生活不习惯
  县委的车缓慢地挪动着,家的步伐更近了。
  “师傅,慢一点,前面就要拐弯了。”天成把身子往前探了一下,有点兴奋地说。
  “就在这拐弯吗?”司机问。
  “对,对,拐过去,再走几百米,就到了。”天成用手指了指。
  小车向右一拐,走上了一段土路。又往前方走了几分钟,总算到家了。
  陈主任一直把他们送到了家门口,卸下了东西。小车调了个头,陈主任与王师长告别,返回县城去了。
  短短的不到20公里路程,走了整整一个多小时。
  周静真是长见识了。
  她真没想到,在改革开放多年之后的今天,这并不算偏的地方,依旧如此贫穷。
  村民们依旧喝着池塘里的水,并没有用上自来水。
  洗衣服还要下池塘,夏天时都站在池塘里洗衣服。
  而让她有点无法忍受的是,这里既有人挑水回去吃,又有好多人在池塘边洗衣服?好在池塘水域面积广阔,还是活水。
  这里种庄稼还是靠天收,遇上水灾或是旱灾,粮食就减产或绝收。
  鸡鸭在悠闲散步,狗猫在脚边晃荡,偶尔还有一头猪“哼哼唧唧”寻觅着食物,小羊在池塘边啃着青草。
  周静看着这一切,既好奇又颇感新鲜,也有几分的憎恶。
  她憎恶什么呢?鸡鸭一点都不讲究卫生,到处都是“地雷”和“炸药”,一不留神就会“中招”。
  周静吃着老家的美味,似乎是种享受。鱼是池塘里的,鸡是吃虫子长大的,蔬菜是以有机肥为原料种植出来的,都是原生态的,都是那么的原滋原味。
  享受了美味之后,这是解决了进的问题,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还有一个出的问题,体内的东西要排出去。
  各类进入胃里的食物,要进入循环通道,通过体内的一道道工序之后,还要回归大自然。
  当她需要上厕所时,问题就出现了。
  她问天成:“要到哪里方便?”
  天成把她带到一口“大缸”前,缸里波浪不兴,狼藉一片。
  这里没有城市的厕所,没有马桶,也没有蹲坑,只有那种大缸。
  周静看着这大缸,望中缸中一坨坨的飘浮物,心中泛起一阵阵恶心的玩意。
  本来是要从下面排泄的,差点就从上面冒出来了。
  她感觉难受极了。
  更不习惯的,或许就是睡觉了。
  一方面是被子不合适。农村人习惯盖棉花被,大冬天盖十二斤或十五斤重的大棉花被,被头怎么也盖不严。被子很沉,一点都不贴身,非常难受。
  另一方面,床是木板床,非常硬,睡在上面难受够呛。
  当然,还有好几方面,让周静非常的不适应。
  公鸡打鸣,一晚上要打好几次,基本上过了十二点,每隔两个小时,就要啼鸣一波次,让人好不心烦。
  农村多数用的是白炽灯,这在夜里特别的刺眼。突然一开灯,让人的眼睛根本无法睁开。
  周静在享受着农村的美食,也在忍受着生活不习惯的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