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初相识,犹似故人归 第二十八章:绣品 扶三大义
作者:春日迟迟      更新:2021-05-14 11:13      字数:3501
  :(),
  她大姐是年纪小了些,虽说大夫都是看老不小的,但是有些医馆坐诊的年轻大夫也看上去不大啊。
  那些医术高超的老大夫都是一脸花白胡子的才让人觉得靠谱可信的,女医这行做的人少,要求应该没有那么多吧。
  “你大姐可知道中药有多少种?”顾六问道。
  “不知。”云岫垂眉回道。
  “你大姐可知药方有多少条?”顾六又问道。
  “不知。”云岫的头又往下低了低。
  “你大姐可能识字?能否写自己的名字?”顾六再次问道。
  “不能。”云岫摇摇头。
  “那你就不要异想天开了。”顾六无情的阻止了云岫的胡思乱想。
  又继续道:“当大夫的第一必要条件,就是得认字,你看你们村子里村长,略懂些医术都是识字的。否则到时候医书、药方你什么都看不懂。有时候念起来听上去一样的两种药,写法不同,就是两种完全用法不同的药。”
  “况且药理高深,学医没有个十年八年的历练,功夫不到家,到时候治死了人,几条命够你们赔?”顾六正色讲道。
  小丫头想法简单不说,这个想法还危险的很。
  当大夫不必别的,一个出错就是拿别人的性命在开玩笑,怎么能容半路出家的来胡闹。
  “哦。”云岫也一脸严肃的点了点头。
  她就知道,读书还是很重要的。
  顾六怕她多心,以为是自己嫌弃她不识字,又好心解释道:“你看你们村的刘村长,识字也认得很多草药,但是功夫不到家,也是不能做大夫的。”
  “嗯嗯,知道了。”拿别人性命当儿戏这事,她也做不出来的,大夫这条路绝对走不通了。
  不能做大夫,她想不出还有什么活计能适合她大姐的了,一脸渴望巴巴的看着顾六,等着他给拿个主意。
  “你家大姐可会针线活?”顾六思索片刻,问道。
  “会的会的!”这个她大姐最是熟练了,以前的时候,她们家给人家缝穷,做出来的针线活是主顾们最喜爱的。
  来派活的刘妈妈总是夸她大姐针脚好,缝的衣服结实耐穿,有时候还有回头客,宁可加一两个铜板都要指定大姐给他做活呢。
  看小丫头眼睛亮亮的,顾六正要开口,又突然想起来去她家的时候在屋子的角落里看到用布盖起来的衣物堆,那应该是接到家里做的针线活。
  “缝穷那种可不行。”顾六提醒道。
  一个铜板两件的缝穷,那得日夜操劳不眠不休的做到什么时候才能养家糊口,平日闲来无事做些补贴家用还成,当成正经活是想都不要想的。
  “那是哪种?”她们姊妹三个,只给人家做过缝穷的活,村上女人做的针线活不都是缝缝补补的么?
  “绣活!”顾六语气坚定的说道。
  “绣活?”云岫摇了摇头,这个她们姐妹几个都不会“我娘活着的时候见她做过绣活,后来我娘没了,家里就没人会了。”
  云岫她娘之前在娘家的时候跟着邻居的绣娘学过刺绣的手艺,但是她娘嫌做绣活太苦了,而且十二分的费眼睛,她.娘才三十多岁就已经看东西有双影了,不愿孩子们跟着遭罪,就不曾教给她们。
  所以即便是当初她们姐妹几个好奇,想学,云岫她娘怎么也不同意让家里的姑娘跟着学这门手艺。
  后来她娘的彻底眼睛使不上了,做出来的针线活卖不上钱,云岫就再也没见过她.娘那起过那些五彩斑斓的线,刺绣那些东西,只在她美好的童年里曾经见过罢了。
  “缝穷天天仨瓜俩枣的,是卖不上钱的。但是绣活就不一样了,一副绣品按照主顾们的要求,只要完成了就是几两银子几两银子的进账。”顾六说道。
  “几两银子?”怎么可能!云岫记得她娘当年给人家绣东西,一个满绣的也不过几钱而已。“爷,你骗我年纪小吧。”
  知道她年少无知,顾六也不计较,继续给她科普到:“你说的是那种做工粗糙的绣片。爷说的是摆在店里卖的绣品。”
  这个云岫没见过,几两银子,她爹活着的时候给人家做三四个月的木匠活,也拿不回家几两银子,得什么样金贵的绣活才能几两银子一副,她有些不信。
  顾六看了看她,道:“不相信爷?”
  云岫点点头,又摇了摇头。连忙打床.上起身,搬了个椅子坐到顾六旁边,拉着顾六的胳膊撒娇的说道:“爷,我是不敢相信。我还小,没见过世面,几两银子的绣活,我是想都不敢想。”
  “无知。”
  “嗯,我无知,不过爷,能介绍我去学么?”只要坐在那里绣几幅东西,她就能把欠顾六的巨债还干净。这种美差,她想去。
  顾六看她满脸带笑的样子,这丫头该不是自己动了去学的心思了吧,试探的问道:“你想去学?”
  “嗯嗯嗯!”云岫点头如小鸡叨米。
  “想什么呢。”顾六伸手敲了敲她的脑袋,这丫头天天活蹦乱跳的跟个猴儿似的,坐都坐不住,人家老先生肯定不会收她的。
  “我知道望京城有一家秀衣坊,他们家有个老师傅手艺高超,你大姐要是能跟她学上几年,那后半辈子别说吃饭了,置办田产都不成问题了。”顾六道。
  听到是望京城的老师傅,云岫又低头不说话了。
  她们镇上的绣工师傅,要想跟她学上几天的绣活,都得真金白银的带着银子上门才能学艺,刺绣是个学会了就有饭吃的手艺,除了母女相传外,想拜师学手艺,没有银子是不可能的事。
  望京城的师傅,那得多贵啊。更何况她又不认识人家,估计去了连人都见不到。
  “爷,有没有不是望京城的师傅,便宜点的,我能出得起学费的给我介绍几个呗?”
  “这个师傅不用花钱。”知道她怕花钱,顾六好心提点道。
  那个老师傅家里也有个姑娘,小时候因为发烧,没有及时医治,后来双腿残疾了,没几年的功夫就死了。若是健全人去了,老师傅未必会收,但云岫她大姐这样有腿疾的孤女,老师傅看到了就得想起自己的姑娘,怎么也会多几分薄面的。
  更何况那秀衣坊的老板就是扶三爷,就算是看在上午送去的两麻袋青椒的份上,扶三也得给他这个薄面吧。
  “爷,是你家亲戚么?”不花钱,除了亲戚哪有那么好心的人。
  “是扶三儿的前老丈人,上次你见过的,那个大着肚子的胖子。”
  扶三小的时候看上了人家绣工师傅的手艺,拉拢不成功就要凭美色哄骗人家坐在轮椅上的姑娘,小门小户的姑娘哪见过世面,被扶三儿一天一个小礼物吓得抱着她娘嗷嗷的哭。
  后来还是卫国公府的女世子出面,请来了卓神医来给小姑娘开了副续命的药。那绣工师傅才答应了到扶三手底下做工。
  可惜冥冥之中自有上天的安排,天意如此非人力所能强求的,即便是卓神医的独门秘方,也没能保住那绣工师傅的多病独女,扶三真金白银的日日人参灵芝给她续命,六七年的光景,绣工师傅的女儿还是撒手离去。
  扶三看她孤儿寡母的可怜,即便自己还没成亲,也无惧旁人的劝阻,把给绣工师傅死去的女儿抬了贵妾,入了扶家的祠堂。
  要知道没有嫁人的姑娘,只能草草找个坑埋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野狗跑出来做了孤魂冤鬼,扶三爷能在这个时候拉她一把,就是她们家的救命恩人。
  绣工师傅感扶三大恩,一身天上有地上无的好手工,分毫不藏的都交给了秀衣坊的绣娘们。
  扶三有了最好的绣娘,又背靠扶相这颗大树,宫里的独得圣宠的贵妃娘娘又是他表妹,多年来秀衣坊一直引领大陈时尚风向。成为无数高门贵女千金也要买上一件的身份象征。
  云岫她大姐要是去了秀衣坊学刺绣,也是一段福分。
  “那可得好好感谢人家了……”云岫嘀咕道。
  她心里清楚,这种事情不是有银子就能碰到的,除了运气之外肯定要天大的人情债,又欠下顾六一份恩情,要是还不完,估计下辈子得投胎到顾六家当牛做马了。
  “扶三儿爱吃青椒,爱的顿顿不离的那种。下次他再来,让李婶给他多做几盘青椒他就心满意足了。”顾六好心提点她。
  云岫认真的点了点头,顾六说的事情从来都是十拿九稳的,他能提这事,那肯定是已经板上钉钉了。
  那扶三爷这次真的是帮了大姐的忙,她回头一定把恩人的爱好刻到墙上,一天看一遍准记得住。
  顾六出去了,云岫却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有重大石头落地的如负重任,又对未来的努力与渴望。
  她在心里一遍一遍的的盘算着,大姐学了绣活家里就又添一项营生了以后,她在顾六这里好好做活,还清了债就回家,跟二姐两个好好种他们家的一亩三分地,以后二娘肚子的弟弟或妹妹出生了。四妮也长大了,四妮懂事还能帮忙看孩子。
  慢慢攒了钱,她也能学冯寡妇那样,在村子里做些营生。
  日子嘛,只要努力,一点一点都能变好的。
  “云岫——”
  声音远昭昭的,听得不清楚,云岫好像听到有谁在喊她的名字。
  “云岫——”
  又传来一句,这次清晰入耳,听起来好像是二姐的声音。云岫猛地坐起来了,提上鞋子跑到院子里,就看到云二妮半个身子掩在外面,露着半张脸满脑门子是汗的在那里喊她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