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官共有十二人,有文人雅士,有江湖豪客,也有达官贵人,姜其昀便是评审官之一。
等到六月初六,所有参选花榜的女伎将在会真楼进行第一次初选,只取前十二名,名为“十二春”。
七夕之夜,会在平江之畔抬起高台,从“十二春”中选出花魁,花雨开道,金辔香车,横贯整座京城,送入姜家献艺。
届时整个京城的人都将拜倒在花魁的艳光之下,那是无数女伎都渴望的最高梦想。
元墨上会真楼递花帖的时候,夏婆子起初不敢相信,随后哈哈大笑,全身的肥肉都在震动:“小老弟,你怎么这么想不开?选花魁要花多少钱你又不是不知道,若真有捧的起来的,捧一捧赌一赌也罢了,你们家那些货色,连我家仙儿的手指都比不上,你又何苦拿银子打水漂?”
“比不比得上,等比了再说。”元墨不卑不亢。
此时此刻,她忽然发现自己以前和夏婆子的针锋相对有多愚蠢——赢不了人家,放再多狠话也是赢不了;而若是有赢的底气,又何必去放狠话?
现在她心中就充满了这种底气,整个人都和和气气,从从容容,将花帖递给玉菰仙。
玉菰仙伸出两根纤纤玉指,仿佛多碰了这帖子一分,手就脏了似的。
在玉菰仙眼里,红馆和元墨都不过是垂死挣扎而已。她讨厌红馆,因为总有客人提起昔年的双璧坊,她也讨厌元墨,因为元墨整天都是笑嘻嘻的,就好像红馆不曾败落似的。
“装模作样!”
元墨走后,夏婆子向着元墨离开的方向道,“我就不信他能折腾出朵花来。”
玉菰仙轻轻将花帖扔进丝囊里,撇了撇嘴:“他敢来,那就掏空他的家底。替我把话传出去,今年的花灯不上一百盏,就不要再到我面前来了。”
夏婆子眉开眼笑:“是。”
元墨一回红馆,就被元宝请进了大厅。
姑娘们都在,手里不是捧着衣裳,就是捧着首饰,纷纷送到元墨面前来。
元墨不解:“这是干什么?”
“我的东西也不多,全在这里了。”欢姐抚着手里的一只螺钿盒子,脸上有一丝迷濛的微笑,“当年花钱如流水,早知道该省减些,给自己多打点金银首饰,如今后悔也晚了,你先拿去用吧。”
“还有我。”元宝从口袋里掏出几串铜钱,郑重放到元墨手里,“我算过了,以后我每顿少吃三个馒头,一天就可以省十文钱,省上一年,也有好几贯呢。”
衣裳、首饰、铜钱,堆在元墨手上,沉甸甸的。
元墨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了。
花魁是选出来的,更是捧出来的,每一名花魁脚下踏着的,都是金山银山。
元墨心里微微发热,这股热流涌到喉头,让她一时难以开口。
好一会儿,她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好,你们的心意,我收下了,等咱们家出了花魁,大家一起吃香的喝辣的!”
然而回到小院,脸上的笑容就垮了下来。
就是算大家倾囊而出,也只不过是杯车车薪,哪里够啊?
本打算先回屋放好东西,再去找阿九,结果阿九就在院中,立在树下,看枣树上新结的一粒粒小果子。
天更热了些,阳光也更亮了些,阿九照旧长发未梳,衣裾垂地,站在树下微微仰头,阳光洒在脸庞上,日光耀目,容光更耀目。
元墨想:就冲这张脸,赌便赌了。
阿九看了元墨怀里的东西一眼:“我不要。”
“这不是给你的。”元墨道,“是给我的。”
阿九再看了一眼:“哦,已经这般穷了吗?”
有些事情不要这么一猜就准好吗花魁姐姐!
“阿九,评选花魁不是单看脸,还要考才艺,你会歌舞吗?”
“不会。”
元墨不由有些头疼:“诗文虽好,但评选共有两场,最后还要献艺,总不能回回都是写诗。”
再者并不是人人都懂诗,总要弄些雅俗共赏的才好。
“欢姐的回旋舞很拿手,腊梅的琵琶也不错,要不要我让她们教教你?虽说是临时抱佛脚,但只要你一露脸,估计大伙儿也不大在意你到底弄了些什么。”
阿九默然片刻:“你可以买把琴来。”
“你会抚琴?”元墨大乐,“阿九啊阿九,你究竟还能给我多少惊喜?”
琴不必买,云画情屋中就有现成的。阿九在这里住得久了,云画情不再把阿九当那个男人,而是和元墨一样当作宝宝,宝宝要借琴一用,云画情自然是一百个愿意。
“还有一件事。”阿九道,“在进姜家之前,我不能露脸。”
元墨一呆:“这……不可能啊,不露脸,人家怎么知道你是丑是美,怎么选你?”
“一切我自会看着办,准备好面纱便是。”
后来元墨想,这就叫欲擒故纵,越神秘,便越吸引人,当真是妙极。
不过在当时,阿九淡淡说出这句话,隐隐然有股让人无法抗拒的威仪,她连个“为什么”都没能问出口,就乖乖去照办了。
这一去去得有点久,回来的时候,除了面纱,元墨怀里还揣着厚厚一叠银票。
她把红馆押给了夏婆子。
红馆是存是灭,就看这一局了。
第十九章
六月初五,会真楼初选。
这一场初选会持续续三天。
会真楼最角落的位置都挤满了人,点一杯花茶要五两银子,即便如此,还有大把的人客人被挤在门外进不来,抱怨不已。
“这回一定要把红馆买下来!”夏婆子暗暗发誓,明年,明年的评花榜,她的会真楼里将接纳所有的客人,只要有钱,每个人都能进来,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已经是第三天的深夜,评审官们连看了三天三夜的美人,各式各样,花团锦簇,就算是再好色的人也有些疲劳了,且心中大都已经把十二春的名额定下来了。
用膝盖想也知道,这是夏婆子的有心安排,按元墨递帖子的时间,阿九应该排在最后一名。
最后一名有压轴之效,反而更引人注目,所以夏婆子把阿九排在倒数第五名,正是评审官们满脑子“快看完了马上就可以歇歇了”的时候。
评花榜还有一项,就是客人可以给自己喜欢的美人投绢花,绢花一朵十两银子,绢花多者胜出。
昨天,元墨斥巨资买了一杯花茶,进来探了探敌情。
姜其昀没来,看来是没能逃出平公公的手心。
一名中年男子取代他坐在最正中的主席上,气度不凡,温文尔雅,十分英俊,是玉菰仙最大的恩客,古清古世子。
大央只有两位异姓王,一是姜家,二便是古家。
两家的先祖都曾在开国之战中立下汗马功劳,因此被封王爵,世袭罔替。
这位世子颇欣赏玉菰仙,前两年玉菰仙成为花魁,就离不开这位世子,这次显然是因为玉菰仙的关系,所以代替姜其昀来救场。
女伎则有一半都是熟面孔,也就是去年评花榜时落选的,另一半是新面孔,要么是各家乐坊新买的,要么是去年才貌不足而今年大有进益的。
总之是琳琅满目,花枝招展,香风阵阵,整个会真楼直如天仙宝境,看得客人们心醉神迷。
当是此情景,元墨暗暗发誓:明年,明年的评花榜一定是在红馆!
选出花魁的乐坊拥有下一届评花榜的初选权,旁的不说,单只这三天的茶水钱,就能赚得满盆满钵。
此时元墨陪着阿九在厅后,隔着帘子,隐约可以望见大厅的盛况。
初选行将结束,客人们已喝得半醉,正是最热闹喧哗之时。
元墨道:“阿九,不要紧张,一定要稳住,一旦觉得自己心跳过快,便放缓呼吸,这样,呼——吸——呼——吸——”
阿九半张脸隐在面纱后,一双眼睛露在面纱外,望着元墨,就像月下的深深湖泊,无风无浪。
呃……元墨发现紧张的其实是她自己。
“红馆,阿九姑娘!”
厅上的司仪唱名。
元墨的心猛地一跳。
阿九挑开帘子,离开之前,淡淡道:“皇帝不急,急死太监。”
声音是熟悉的清冽,也许是隔着一层面纱,变得有些含糊,含糊得,有几分温柔了。
然而阿九怎么可能温柔呢?声音里永远有淡淡的嘲讽,还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不屑。
元墨一听这话,顿时不紧张了。
因为紧张已经全部变成了担心——
千万不要用这种语气跟评审官说话啊姐姐!求你了!
厅上的喧闹如热浪,客人们的谈笑声、女伎们的嬉闹声、跑的唱诺声、评审官们的商议声……潮水一般布满整间大厅。
隔着细致的竹帘,元墨看着阿九走出去。
走向辉煌的大厅,走向喧闹的人群。
走向红馆的未来。
元墨整个人都在轻轻发抖。
阿九和任何女伎都不同,她根本管不了。
虽说是要弹琴,但之前在家里元墨百般央求,阿九都不肯试弹一下,琴艺到底如何,元墨压根儿没谱。
低低的议论声从外面传来,人们交头接耳:
“怎么还戴着面纱?”
“搞什么名堂?”
“哪家的?”
“红馆。”
“红馆?没听过……”
“乱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