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墨保持着捡书的姿势,一时间,觉得那道人影并非真人。
应是从她心里走出来幻觉。
然后这幻觉就走了过来,拾起那本书,淡淡道:“连书都扔了,二爷是不想要这份差事么?”
“没有没有,我这不是试试能不能背出来嘛。”元墨忙道,“家主大人来做什么?”
该不会来查她的背书进度吧?
在不在这么上心?
姜九怀道:“有点烦心事,想来尝尝你们的招牌菜,散散心。”
元墨立即明白了,想必是为赐婚的事,赶紧道:“我这就让黄伯做蹄膀……”
她说着就要走,姜九怀拉住她,“谁说要吃蹄膀了……”
声音不由自主顿住。
元墨也顿住。
随意一拉,拉住了她的手。
手上仿佛也有着自己的记忆与感情,瞬息之间将两人拉进从前那些日子。
还时元墨先反应过来,瞬间抽回了自己的手。
抽得太快,反应太大,自己都觉得不对。
好在姜九怀像是没注意,他只是朝窗外点了点下巴,道:“你的鱼鲙,才该是这乐坊的招牌菜。”
平江之上,半天都是行将落去的霞光,天上水下仿佛有火焰在燃烧。
另一半,则是淡淡的暮色,外加一片薄薄月亮。
元墨不知道该怎么宽慰他,她已经退回了自己的位置,有些话再说出口,就是逾距了。
她只好默默地挂饵,垂钓。
姜九怀也没有说话。
乐坊的画舫还没有出门,整片平江上只有他们两人。
灼人的暑气已经随着太阳的逝去而消退,风吹过水面,带来阵阵凉风。
一叶小舟随风荡向江心,两人的衣衫和发丝都微微飘动。
霞光、水光、清淡的月光,将昼夜相交的江面映成一片琉璃世界,两个人,一叶舟,像是盛进了这片琉璃盒子中。
这样,真好。
他将手枕在脑后,靠在船头上。
他自小受的教导便是君子站有站像坐有坐像,任何时候都不能失仪,很少有这么放松的时候。
元墨看了他一眼,递过来一只小小酒坛。
姜九怀接过,一口酒下肚,霞光渐淡而暮色渐深,月亮渐渐地镀上了一层银白清辉,舟行水面,仰面朝天,只觉得天大地大,无处不自由。
真好。
他一面喝着酒,一面瞧着元墨静静垂钓,心头仍是道:真好。
这世上,原本山就是山,水就是水,但一定会有一个人,让这山水不再寻常,让你觉得天上地下,一切都是神仙造化,再也没有比这好的世间。
只是他的这个人,属猫。
一旦靠得近了,便会跑。
所以他只能不动声色,广织罗网,将她一点一点收入网中。
元墨不知道身边的人打的什么主意,只觉得他以手支颐,靠在船上,支着一条腿,看上去好像十分悠闲。
这样的话,心情也该好一点了吧?
她手起刀落,鱼鲙很快便好了。
江面上,各家的画舫也渐渐出来了,丝竹之声穿风度月而来,竟比平时听着更好听些。
元墨情不自禁和着拍子,轻轻哼起曲子来。
哼到一半,大约是突然想起姜九怀还在旁边,戛然而止。
姜九怀暗暗一笑,口中语气疏淡,曼声顺道:“你诗背得如何了?”
问到这个,元墨就怂了:“呃……”
“背背看。”
元墨:“……能不背么?”
姜九怀淡淡道:“哦,随你。不想要这份差,就不背罢。”
元墨挣扎一下,绞尽脑汁,往外挤:“汉、汉皇重色思……思倾……倾国,御宇……多年……求……求……不得。那个,杨家有女……”
结结巴巴,异常辛苦。
姜九怀也不打断她,只静静听着,很快,元墨便再也挤不出来了,干巴巴道:“后面的还没背会。”
姜九怀听着这可怜兮兮的声音,要很用力很用力,才能克制住自己,不让笑意浮在声音里,他道:“这首诗最后四句乃是千古名句,旁的倒罢了,这四句是务必要背会的。”
元墨一听有折扣可打,顿时来了兴致:“好好好,我回去就背这四句。”
姜九怀道:“反正闲来无事,我教给你吧。跟我念,在天作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元墨便有样学样:“在天作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黑暗中,姜九怀却好一阵没有开口,元墨忍不住问:“我念错了么?”
“……没有。”姜九怀声音微微低沉,“再念一遍。”
元墨便念:“在天愿做……愿做什么来着?”
姜九怀:“比翼鸟。”
元墨:“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什么枝?”
姜九怀:“连理枝。”
元墨咕哝:“又是当鸟,又是当树枝,这是要做什么?”
姜九怀道:“这是说两个人上天入地,都不愿意分开,做鸟儿要共用一对翅膀,做树枝也要长在一起。”
元墨:“好好做人不行吗?”
姜九怀,“背你的诗。”
费了好大功夫,元墨总算记住了这两句,姜九怀再教她下两句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元墨跟着念了一遍,自觉颇有所获,道:“我懂了!他们好好一个人,一会儿又要当鸟,一会儿又当树枝,真觉得这日子长得望不到头,简直没法儿过了,真是恨得不行。”
说完,问姜九怀:“我说得对不对?”
姜九怀面无表情:“对,你都对。”
元墨顿时信心大增,觉得念诗也没什么难的嘛,遂在舟中,高声吟诵:“在天不做比翼鸟,在地不做连理枝,天长地久永无尽,一生一世好快活!”
姜九怀惊了:“你这背得是什么东西?”
“这是我做的诗。”元墨大言不惭,“你看看是不是很有道理?比这白乐天有道理得多吧!人嘛,就该好好活着,该吃吃,该喝喝,该乐乐,干嘛要一时当鸟,一时当树枝呢……”
姜九怀伸出一只手,捏住了元墨的两颊,捏断了她底下的厥词。
“回去。”他从牙缝里挤出这两个字。
元墨从这两个字里听出了明显的恼火和失望。
元墨惭愧:“那个,你别生气,我会好好背的……”
不,不行了。没用了。
那些美丽的诗句从她嘴里吐出来,再也不是动人誓言,而是“一生一世好快活”……
回程时元墨嘴里还在不停念叨这几句诗,人生头一次,姜九怀对自己的头脑产生了怀疑。
怎么会想要让她背诗呢?
有病吗?
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天时间转眼过去,元墨一首《长恨歌》背得半生不熟,忐忑地坐进了姜家的偏厅。
偏厅上已经有不少人在,一个个生得文质彬彬,正在攀谈,满口之乎者也,且从他们彼此套交情的话来看,不是某某书院的学生,便是某某大儒的高徒,一个个寒窗苦读不说十载,六七八载是最少的。
只苦读了三天的元墨越发忐忑了。
偏厅不远是书房,每隔一阵便有一个人被下人引着进书房去,不一会儿,便从另一头离开。
好容易轮到了元墨,进去一看,书房的摆设与扬州姜家十分相类,看来这便是姜九怀的书房了。
书案后无人,只立着一张紫檀木嵌云石的屏风。
平公公和封青坐在下首,元墨视线转了一圈,没见着姜九怀,心中顿时大喜。
除开姜九怀,旁的人就比较好糊弄了。
她先亲亲热热跟两人打招呼,然后道:“主子怎么不在?前天他可是亲口说了,要听我背前四句和后四句呢!”
平公公狐疑:“只背八句?怎么可能?要知道今日来的全是才子,你要是一首诗都背不全,就算咱家有意放水,对主子也交代不过去吧?”
封青看平公公一眼,用眼神发射:主子不是交代无论如何都要把他留下么?他真背不出来怎么办?
平公公发射:我心里有数,你少管。
封青:你不就是气不过家产送出去都没人要吗?
平公公:哼,看我怎么收拾这个不知好歹不识抬举的东西!
元墨和平公公扯了半天,最后各退半步,背半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