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大早,谢晦重新带她出山。
今日天色并不好,昨夜便不曾见到满天繁星,想来今天不会是个大晴天。山间的雾气像牛乳又像丝绸,条条缎带模样绕在人的周身,伸手去抓时又是两手空空。
“谢晦。”姜莞的兴致和不佳的天气一样,并不怎么高,“你现在怎么想呢?还觉得自己能够救祁国么?”
谢晦:“不知道。”
她听他已经不确定起来,眼睛便笑弯了:“好,那你多看一看,多想一想。”千万不要做祁国的大官。
没有谢晦,祁国在日后两国战争中完全可以早些投降,不必支撑良久。
骆家庄离谢家村有些距离,谢晦与姜莞赶到时太阳已经冒出头不少,只不过即便如此,他们到时东家的人还未到,大约还在睡大觉。
然而村子里的村民们却早早在村子里等着人来。
过去他们还能骗自己离收税还有些时日,当作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日日地过。但今日收税的人要上门了,他们不能再自欺欺人下去,只好苦大仇深地等着东家上门收税。
村民们一个个面黄肌瘦,发如枯草,畏畏缩缩地站在村外。年纪小的孩子并不知道在等谁,却要被大人抱在怀里等在外面,任风吹日晒,一个个脸上都皴了好大一块。
东家喜欢看人人都尊敬他们的样子,表现的好些东家说不定能从手指缝里露出些粮食给他们。
巴中城内有两大东家。一家是有骆家庄这一片土地的张家,另一家就是谢家村那一片的陈家。两家互为姻亲,几乎平分了巴中城内所有田地的地契,地契是从县衙买的。张家比陈家还要势大,巴中县令就是张家的大女婿。
张家人在快要日上三竿时才慢悠悠地来,与村外可怜等候的村民相比,他们简直不像是一个世界的人。
他们一个个穿布衣,头发油亮,一看就是菜肉没断绝过。更不同的是他们脸上的神色得意极了,与村民们的畏畏缩缩全然相反。
各家各户的税已经在院子中准备好,都用口袋装好,由东家来人们称重完毕后确认斤两无误再带回查验。是不敢有人弄虚作假缺斤少两的,过去有这么做的已经被东家活活打死,看到这下场,人们只会更加害怕。
这些来收税的大多是东家里的喽啰,地位并不高,却活的比平民百姓不知道好到哪里去。这是他们最喜欢的时候,能在最底层人民面前肆无忌惮地彰显自己的优越。
“您来了。”骆家庄的村长点头哈腰,愁苦地向来人问好。
几个人从村民们这里得到“尊敬”,满意地向村子里去,村民们紧随其后。
他们问:“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吗?”
村长忙答:“准备好了,只是……”他惴惴的,后面的话不大敢说出来。
“只是什么?”东家来人敏感捕捉到他话中的未尽之意,立刻问道。
“只是今年的收成虽好,要交够加税却是万万不够的。”村长说到这里时五官不由自主地皱在一起,像一张干巴巴的树皮。
“不够?”东家来的那几个人听到这两个字立刻跳脚,“今年收成这么好怎么会不够!一定是你们嘴馋,都偷吃了!”
村民们急忙辩解:“没有……怎么会呢?”一片干巴巴解释声响起,却依旧熄灭不了收税人的怒气。
“怎么不是,你们勤劳干活,不贪小便宜,怎么会不够交税!一定是你们私自藏了许多粮食又在我们面前卖惨!”收税的一群人怒道。
“东家,这次加了九成税,田地是固定的,就算收成好,粮食的数目也不会多上哪里去,怎么会够交多涨出来的九成税呢?”村长哀切道,努力想向东家解释清楚不是他们不想交,是拼尽全力也交不够。
东家却不听他们这些话,一口咬定就是他们不卖力,要么是他们私下里自己贪墨许多。
姜莞看得眼睛不眨,似笑非笑:“人总会陷入一个误区。”
谢晦看她,用眼神问她是什么误区。
姜莞慢吞吞道:“总要努力和畜生沟通,并以为他们能听懂自己的话,不明白对牛弹琴这个道理。”
零零九觉得她一下子骂了许多人。
东家们虽然嘴上骂骂咧咧,该收的一样没少收,强人似的进了各家院子将抵税的粮食称好后收在板车上。
一个村子的粮食收起来也快,板车上堆得高高隆起,一派丰收景象。
然而东家们依旧对此不满,站在村子中怒视着一个个含胸驼背的村民,恶狠狠道:“你们这里最多的也不过交了加税的五成,还有那么多税没交,是要我们老爷给你们补上么!”
村民们只会乞求,拼命解释:“我们已经尽力,实在是无能为力啊!东家,您行行好,这些已经是我们所有的粮食了。我们下一顿还没有着落,全都交了税,您就高抬贵手,饶我们这次吧,我们实在拿不出别的了。”
东家们一啐:“呸!老东西,少在这里装疯卖傻!你这税交不够,东家如何向衙门交齐?全让东家来贴补,你们自己偷偷留下粮食吃个饱是不?一□□猾的东西!快,赶紧将你们私藏的粮食拿出来!不然把你们村子一把火烧了,让你们自己也没得吃!”
村民们有的已经哀哭,所有人只会说那一句:“我们没有私藏粮食,这就是所有粮食了,东家你行行好吧!”
东家们并不行行好,眼见着用烧村威胁也并不能让他们再多拿出一份粮食,心知这些村民没有说谎,这愈发让他们愤怒。
他们目光扫过每一个村民,眼神所到之处村民们将头埋得更低。
“放屁!你们村子里肯定还有粮食!”其中一个东家目光倏利,恶狠狠地叫道。
村民们辩解:“真没粮食了,真没有了!”
“你们没粮食,家里如何还养得起女儿?”那个说话的东家随便一指村里的一个女孩道,“你们既养得起女儿,家中定然有余粮!”
村民们傻眼了,不明白这是什么道理。难道是女儿就要活活饿死么?
“既然你们不肯交粮,那就用你们的女儿抵税去!”豺狼露出了它的爪牙。
第104章 所以你叫什么?
村民们傻站在原处,尚没品过来要用女儿抵税这话是什么意思。
东家们倒是很快领略这意思,带着恶意地看了彼此一眼,气势汹汹:“没错!你既然有闲钱养女儿,你家肯定有粮食!你要么交粮食,要么拿你闺女抵税!”
村民们这才明白过来是要拿人抵税,一个个脸色惨白,忙阻止道:“东家,我们是真的一粒粮食都没了,你行行好,行行好吧!”
他们纷纷向东家跪下磕头,地上尘土飞扬,眼泪打在土里,让土的颜色更深。
大人们哭,孩子们不明所以,被吓得跟着哭。女孩们也哭,宁愿在家里当劳力也不想被拿去抵税。
“怎么会这样……”零零九在姜莞脑海里小声说,对村子里发生的一切无法理解。
姜莞什么也没说,静静看着一切。
谢晦眉头微皱,让人猜不透他在想什么,不过他也没有任何行动。
东家们才不管村民们的哭求,直接将村子里的女孩拉起来往板车上丢。
村民们扯着自家闺女下来,本能让他们在这一瞬间爆发出反抗的力量。他们将孩子护在身后,悲怆而绝望地怒视着完全不给他们活路的东家,很有壮士断腕的决绝。
人被逼到绝路上的时候反倒没有什么可畏惧的了,左不过一死。
东家们倒被人群这突然爆发的气势吓了一跳,惊疑不定地盯着这群作乱的刁民。
“你们还敢还手!”东家们气急败坏,对平日能肆意欺压的村民敢反抗这一点表示出勃然大怒。他们这份怒中更多的是恼羞成怒,他们羞耻于在刚刚一瞬间自己竟然真被这些刁民们吓了一跳。
而村民们的勇气也只维持在刚才那一瞬间,被东家们一吼之下那股劲儿顿时不见,重新变得胆怯,不知所措地望向东家,求饶起来:“东家,放过我们吧。”
东家们再度占据上风,急切地要洗刷刚才的耻辱。他们洗刷耻辱的方式是暴力,只有无能的人才爱用暴力解决一切,他们正是在无能狂怒。
拳头如雨点般落在刚才几个反抗最明显的村民头上,其余村民们看着瑟瑟发抖,再不敢多说什么,生怕拳头砸在自己头上。
四下只有拳脚相加声、被打村民的呼痛声以及被压抑的哭声。
东家们终于撒了气,再将村里差不多年纪的女孩们抓起丢上板车。
这次没人再反抗了。
地上被打的村民们满脸是血奄奄一息地躺着,手还颤抖地向板车那里勾。
东家们的脚自村民们的手上踩过,从村民中点初两个看起来力气大的:“你们过来拉车!”
被点名的不敢有任何意见,老老实实地过来推车,细看之下也能发现他们的手都是抖的。
一群人推着车离去,村子里的兵荒马乱终于停下来,一群村民们站在原地久久不能回神。
村子中大一点儿的女孩儿们都被带走,村民们一下子觉得村子空了。少的人倒不是太多,可为什么村子里一下子像没人了似的。
他们终于意识到地上还打着被打的同乡,一个个回过神来上去救人。
那几个被打的村民是东家用来杀鸡儆猴的,东家下手格外狠毒,几个人被打的脸都变了形,根本看不出本来的样貌,奄奄一息。
年纪小的孩子看到变了形的人被吓得哇哇大哭,又是一片鸡飞狗跳。
村民们心里苦极了,带着满嘴都是苦味儿,只有眼泪是咸的。
“怎么会这样呢?”有村民实在想不通,不由问道,倒也不知道是在问谁,更像是在自问。
村民们对这句问话产生了极大共鸣,他们同样不明白怎么就会这样。
明明他们已经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地活着,眼见着田里庄稼日日长成,收成比往年都好,已经幻想好收获后该如何。
要先将债还了。若是还有余粮,便留着自家吃用。若是连吃的也够,那就稍卖一些,攒些银钱,存钱留着日后买牛用。如今他们犁地还都靠人,如果能有一头牛,日子一定能轻松许多。
可是怎么会走到如今这一步呢?
大约是从一开始就错了。
和郑三七一样,和祁国的许多农民一样,他们被卖给东家的田地原先都是无主的。是他们的祖辈在此定居下来,用人力开荒,荒芜的土地才变成良田。
然而就在数年前,忽然有人拿着地契告诉村民们这地被官府卖给了他们,也就是他们如今的东家。
荒地忽然有主,他们求助无门,只好稀里糊涂地认命,白做给人种地的佃农,一下子要交租交税。
或许从那时开始一切就都变了。
他们没了粮食,闺女们又被抓走,急火自心内涌起,让人只想尖叫发泄。
“是时候了。”姜莞忽然对谢晦道。
谢晦眉头微皱:“他们的粮食已被抢走,联合抗税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他们很可能并不答应。”
姜莞不大乐意地白他一眼:“你连试都不肯,去死吧。”
谢晦二话不说向下走,又被姜莞叫住:“你知道要说什么么,就这么直接过去。”
谢晦的眼睛会说话,问她该如何说。
姜莞轻嗤:“好好看,好好学。”
她一面踩着土坡向下走,一面念起顺口溜:“不得打,不得骂,加税收粮把女卖。贪东家,贪县衙,上梁不正下梁歪。”
零零九:“你是事先想好的么?编的好快!”
姜莞一面用嘴嘹亮地诵着顺口溜,一面一心二用,在脑海中回答零零九的惊叹:“有没有想过是我特别会骂人呢?”
零零九一琢磨,是这个道理。姜莞本就是个聪颖智慧的人,在损人一途上更是少见的才思敏捷。
村民们远远听见女子的声音先是发怔,再是哀痛不已,很快便被这通俗易懂的顺口溜勾得同感顿生,跟着用乡话一起念起来。
“不得打,不得骂,加税收粮把女卖。贪东家,贪县衙,上梁不正下梁歪。”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