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从圆圆那里听的加税的事,知道的比谢晦还要早,之后书上的一个字也没看下去。
谢晦依旧古井无波:“你不必操心此事,好好看书。”
“可是加这么多税……”谢明心中发闷,不明白哥哥为什么总将他当小孩看待,不让他担心许多。
“我下午会去城里一趟,看县衙是否确实要求涨租,还是东家自己想涨租而推脱到县衙身上,再看周围村庄百姓是什么反应。”他如今真的践行起姜莞说的话,时时刻刻不忘眼见为实。
谢明沮丧地点点头:“希望不是真的。”
谢晦看他垂头丧气,重复道:“不必担心。”
谢晦说走就走,田间一日无人并不是什么要紧事。他一人出山,脚程快,决定先到城中查清涨税之事是否为县衙所为再做打算。
巴中县衙前已然是水泄不通,不止有谢晦,也有巴中的各个百姓来问涨税之事是东家所为还真是县衙有令。
真是县衙下令。
百姓们一个个呆站在县衙门前,不明白为何突然要加税,要等一个说法。
巴中县衙外人山人海,整座县衙被百姓们围了个水泄不通。聚集在这里的人多穿着粗布麻衣,有的身上甚至只挂了简单的布条当衣裳。他们个个被太阳晒得黝黑,脸上写满了愁苦与坚毅,肩颈手腿上分布着各种各样的疤痕。
这是生活为他们留下的印记。
谢晦在人群中伫立,端详着每个人脸上的神色,尝试模仿后发现自己的脸上很难出现这样复杂的神情。
他们是发自内心地感觉苦,这样苦涩的神情已经是浸入他们的肌理,成了一份肌肉记忆,没有尝过经年累月的苦楚,只靠模仿,是模仿不来的。
人们站在炎炎烈日之下暴晒却不退却,也不高叫呐喊,像一棵棵默默生长的树,扎根在衙门门口。
他们自发地聚集,不言不语,目的却很明确。
他们要县令站出来,给他们一个交代。
谢晦并不能感受到众人的感情,但觉得这么做确实能够逼县令出面。他头一次感受到群体的作用,或许一个百姓在县令轻于鸿毛,但一群百姓的力量却不容小觑。
他明白这一点明白得模模糊糊,大致知道这是一群人的力量,却又不太清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力量。
他读书读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但在感情上与外界有障碍,无法与人共情,便很难具体体会到缘由。
他随着群众一同站着,试图捕捉那份人人坚持站在这里的情感。
巴中县衙修葺得十分体面,高梁画柱,威风堂堂,窗明几净,朱漆明亮。比起百姓们住的茅屋瓦舍,这里不知道要华丽出多少倍。
守在门口的衙役见到这被众人团团围起的阵仗吓了一跳,本就是群混吃等死的,此时此刻也不要面子了,生怕百姓们打进来,于是直接将大门关上,屁滚尿流地去找县令去了。
巴中县令在后堂午憩至今,还没醒来。
县衙中的琐事他是不管的,自然有主簿为他处理。他只要人在县衙里就够了,并不拘要做什么。
主簿察看公文,实际上公文也没什么好看的。他们这里落后极了,除了上面传达的指令,县内都是些涉及伦理纲常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叫人看着犯困。
断案时也是看哪家好处给得多,便偏向哪家一些。
反正巴中离京城也远,这些人就算不服也无处可告。就算真有铁了心要去京城找钱大人告状的,那也没什么可怕的,钱大人会为他们兜好底。
县令时常觉得这些百姓们都蠢透了,世上哪里会有站在百姓一边的官员呢?他们官官之间才是同僚,利益牵扯可大得多,不彼此照料难道还真要向着素不相识的百姓不成?
两个守门的衙役一路跑进后堂,跌跌撞撞,上气不接下气,大呼小叫:“不好了,咱们衙门被那些刁民给围住了!”
他们声音因惊吓而破音,尖锐地将尚在梦里的县令吵醒,也将在衙门中打盹儿的其他衙役惊醒。
巴中县令惊得从床上弹起:“怎么了,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两个衙役连滚带爬地摸进后堂,气都喘不顺:“那群刁民疯了,一群人把衙门给围起来了!”
巴中县令脸上肥肉颤颤:“他们疯了!要造反不成?怎么回事!”
“是因为税!”有个衙役听得清楚道,“先是许多人在衙门口聚起来问加税一事是真是假,得知是真事后,他们就问是什么原因。我们也打发不走他们,他们非要个结果,许多人杵在衙门门口,吓死人了。”
县令吓了一跳,脸上挂不住,愤愤道:“他们是想造反吗!”
衙役们哪敢接话,一同装死。
县令愤而起身,又坐下:“你们两个衙役难道还怕几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百姓不成?”
另一个衙役咽了咽口水,纠正:“大人,不止是几个人,我看着有好几百号人。”
巴中县令大惊失色:“那么多人!”
衙役:“您要么……要么出面跟他们说一说。”
县令苦大仇深:“不行!你们都说了那么多人,万一他们要上来动粗,本官哪里经受得住?你们快去,多叫些人手,把他们赶走。不听话的给我通通抓到牢里去,杀一儆百。那群刁民看着团结,其实都怕事得很,你们去抓一两个让他们看到下场,他们自己就散了。”
衙役们无法,只得叫上刚刚打盹儿的一起往大门去赶人。
他们在遇到盗匪时吓得四处乱窜,这时候对着百姓却突然想起自己腰间佩着长刀,于是挥刀相向。
百姓们安静地站在县衙外示威,只想要一个答案,终于等到县衙大门打开。
不见县令,只见一个个凶神恶煞的衙役。
“尔等为何聚集于此,是要向县衙示威造反吗!”
民众们被问得一愣,纷纷摇头,方才静立的气势瞬间全无,七嘴八舌地解释起来。
“我们只是想知道朝廷为何会突然涨税。”
“官爷误会了,无人要造反。”
“我们这就走!”
……
一听“造反”的名头,百姓们都怕坏了,乱成一盘散沙。有的急忙解释表忠心,站在外围的怕被迁怒,吓得一溜烟儿跑了。
谢晦看这样便知道要那县令出面无望,转身走人。
他不明白一群人的力量怎么一下子就没了。
第97章 但是,我不告诉你
谢晦并未再去巴中城下各村庄一看究竟,能代表村子的今日都到县衙门口来了,他已经大致见过并差不多明白他们的态度。
他的目的达到,即确定加税一事确实为官府的主意,便顺手交了提前抄录完的书后又带了几本新任务回去。
一路上谢晦还在思索那份来自群众的力量。他不明白人们能够为何自发地站出来聚在一起施压,又轻而易举地溃散。
他刚感受到那份众志成城的力量,转瞬就化为云烟。正是隐隐感受到那份力量的强大,谢晦无法理解人们的恐惧。
明明只要保持团结,这份力量至少足以让巴中县令露面,可他们轻而易举地放弃。
纵然他聪明绝顶,但在事关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上,却参不透。因为他完全没有共情能力,根本无法设身处地地站在百姓立场上去想。
谢晦一路回去,心事重重。
他要满足他娘的遗愿,做个好官。过去他以为他出身一样低微,站在旁观者的视角已经足够了解百姓,如今发现不然。
他们有着他从未想过的力量,这股力量庞大又脆弱,他不明白。
直到夕阳西下,谢晦才回到谢家村。
一回到村子,谢明就先叫他:“哥,村长刚刚找你呢。”
谢晦点点头表示了然,暂时压下疑惑,向村长家去了。
村长家中不止村长一人,村子里许多说得上话的老人也在其中。
谢晦打眼一看便知道他们是在商议此次加税之事的对策,不急不缓地进了屋子。
“谢晦啊,你回来了。”村长一见谢晦回来,紧锁的眉毛舒缓了些,“你去了城里,加税之事究竟如何,可的确是官府颁布的?”
谢晦在众人殷切的目光之中,慢慢点头。
村民们的带着希望的神色顿时破灭了,还是村长低声像是在问人又像是在自问:“该如何是好?”
没人回答他。
村长等了好久,才抬头看向谢晦问:“谢晦,你看该怎么办。”
谢晦慢慢道:“这种不明不白的加税,不该交。除非官府能给出解释,说出加税之理。今年尚未收获,又不是丰年,无缘无故加税,我不信服。”
村长与其余几个老村民赞同点头,认为官府是该给出个解释。无缘无故地加税,今日是加税,明日可能就是无缘无故要他们去死了。
于是有村民问:“今日县令大人可有说缘由吗?”
谢晦:“他不曾露面。”
众人无言,但觉官府或许不会给个解释了。今日多人到衙门去,县令连面也不露,显然是打算敷衍到底。
“若是官府不给解释,咱们当真不交税吗?”村民喃喃,像在自问,又向在问其他人。
“不交税那就是抗税,与官府对着干,官府知道了如何饶的了我们?”
“是啊,说是不交,但哪有那样容易。咱们不交别人交了,那就更显得咱们村居心叵测想要造反。真是如此,到时候官府派衙役过来抓人一抓一个准,咱们连辩解也是不能的。我看还是要交税。”
……
众说纷纭,村民们本不想交,仔细一想说到底还是觉得不交不行。
村长忽然看着谢晦说道:“我有个法子,或许不仅能知道为何官府要忽然收税,甚至能免一些税。”
“什么办法!”村民们齐声问,想不出来是什么样的好法子。
村长转了眼神,唉声叹气:“但对谢晦太不公平,还是罢了。”
“这……”人们看看谢晦,又看看村长,一时之间不知道说什么好。他们想知道是什么法子,但又听村长说事关谢晦,便不大好意思问。
谢晦不明白:“是什么法子?”他没有立即答应,想知道是什么办法。
见谢晦主动开口,其余人跟着纷纷询问:“什么法子啊村长,你先说说,咱们也不一定有谢晦去做的。”
村长长吁短叹后才看着谢晦道:“谢晦,你还记不记得你家住了个身份尊贵的女郎?”
谢晦一下子明白村长的意思,没什么表情。
村民们却如醍醐灌顶,一个个瞬间明白:“是啊谢晦,你家有个能说得上话的女郎!你去问一问她!”他们还记得那女郎到他们村子住下时东家便为他们减了一成税,不然这次他们也要与其它地方一样加九成税而非八成。
“她在你家住了不少时候,想来与你们也有些交情。莫若你去问一问她,看看能不能有什么办法?”村长满怀希望地看向谢晦,虽然说了对谢晦不太公平,但还是盼着谢晦能去问上一问。
谢晦十分冷淡:“没有交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