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三七失魂落魄地从钱家出来,老张亲自送他。无论结果如何,郑三七对老张都感激不尽。若不是老张,他还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摸到钱府上来。
老张看他丢了魂的样子问:“老郑,你接下来便要回去了吗?”
郑三七点点头。
老张露出可惜的神色:“也好,你早些回去,家人能早些出来。到时候一家子踏实种地,日子总能够好起来的。”
郑三七听老张也这么说,动了动嘴唇,什么也没说。
老张以为他是默认了,顿时露出满意的笑,又为钱大人说话:“这也是大人能做的极限了。大人虽然官位高,但许多事情也是身不由己。到京城来的每一个伸冤的百姓他都会亲自接见,无论再忙再累,总会给个说法出来。人要知足,换做别的官,你觉得人家会理会你么?也就是大人心善,看不得百姓受苦。你若是回去了,莫忘记大人的恩情,不要忘记同身边的人说一说钱大人是个好官。”
郑三七听着老张的话,忽然感到深深的疲倦。他已经尽己所能找到了钱大人,或许这就是最后的结果吧。
他尽力了,钱大人也尽力了。可那明明是他家有地契的地,怎么说收走就让人收走了呢?
他不明白。
但他太累了,或许他该像老张说的那样知足,钱大人愿意听一听他们的冤屈,亲自为他们解决,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他怎么还能要求更多?
郑三七最终沉沉地点点头。
老张的笑容更加灿烂:“这就对了。你这次回去也不必躲躲藏藏,谁敢拿你,你将信交给他们看就是。祝你一路顺风,早日归乡。这是一些银钱,并没有多少,你路上拿着用。”确实没有多少,十几枚铜板。
郑三七却惶恐极了:“我不能收!“
老张四下看看,硬将钱塞到他手上:“这是大人的意思,你快收下吧。”
郑三七摇头:“我,我已经得了大人的帮助,如何好意思再收他的钱呢?”
老张笑道:“你若不收,大人会怪罪我的,你就当行行好,收下吧。”
郑三七见推脱不得,浑浊的泪顺着挂了彩的脸向下淌:“谢谢,谢谢大人,谢谢你,老张。”
他被彻底打动,想着或许钱大人是真的尽力了,终于认命。回家吧,回家种地也好,钱大人说得对,祁国不能没人种地。
老张目送郑三七离去,直到看不见人,脸上热情的笑才卸下,成了冷漠。他不无得意地将另一只手摊开,其中是比方才给郑三七要多一倍的铜板。
他将铜板一股脑地倒入自己腰间的钱袋子里,慢吞吞地回去复命,心中更看不起这些上京伸冤的蠢货们。
果然他根本不必将所有的钱拿出来,只给他们一小部分他们就会感恩戴德。剩下的钱他要拿去自己花销去,给那些蠢货纯粹是糟蹋了。
老张心情大好地回到书房复命,钱大人正在摩挲一只色泽饱满的鱼跃龙门转心瓶,这瓶子一看就是贵货,与朴素的房间格格不入。
他爱惜地用名贵丝绸将花瓶擦拭好,而后小心翼翼地将床下的箱子拖出来,把花瓶放入其中,才又把箱子合好钥匙收起,而后从内室出来与老张说话。
“人送走了?”
老张谄媚:“正是,走的时候还说一定会和同乡宣扬您的大恩大德。”
钱大人听得熨帖,笑眯眯的:“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哪里值得什么宣扬?”他嘴上说着举手之劳,脸上的神情却得意极了。
“您可是他们的再生父母呢!”老张溜须拍马。
钱大人自我陶醉了一会儿,又叹气:“还是这些人太不老实了,这叫做什么冤情呢?让他们种地,他们种就是了,非要去种树!你说,树哪里有粮食好呢?树要多少年才能长成啊,那粮食可是一年就能看到收获的,真是蠢笨不堪啊,怪不得一辈子只能种些这个种些那个。”
老张笑呵呵:“您说的是。”
钱大人不由得回想:“不过这些时日来京城找我的也太多了些,这个是本月的第几个了?”
老张算算:“第一十五个了。”
钱大人吓了一跳:“这么多?还都是说侵占土地改作耕地的事……地方占了这么多耕地,交的税却都一样,多少是都肥了自己了。”
老张站在一旁不说话,心知这个时候他不需要说什么,只要听着老爷说话就是。
钱大人摇头晃脑:“我为他们地方安定民心,他们却上交这么点粮食搪塞我,实在说不过去。该加一加税,算是给我的报酬。”
老张赞同:“您说的是。”
钱大人打了个哈欠:“我这可不是欺压平民,各地官员开垦那么多的地,我加一加税,是加在各地官员身上的。”
老张:“您这么体恤百姓的人,当然不会再让百姓受苦,这些加诸的税是地方官该出的,又不是百姓们出。”
钱大人点头:“正是这个道理。还有,你去与城门的禁卫军说,后些时日入京伸冤的人便不要让他们进来了,当作乞丐打出去就是,不要让他们打扰我。我累了,需要歇息几日。”
老张连连点头:“是,大人最近都累瘦了。”
钱大人忙摸上自己的脸:“当真瘦了?”
老张连连点头:“真,比珍珠还真。”
钱大人欣慰起来:“想来是操劳过度,果然应该歇息。”
老张在心中翻了无数个白眼,觉得这胖子实在心中没数。他领命向城防交代不要再让入京伸冤的进入京城中来,也庆幸自己能够歇息一段时日。
世上哪有那么多巧合呢?一切巧合都是蓄谋已久罢了。
各地将逃窜的犯人名单以及缘由上报至京城钱大人这里,钱大人手下自会帮他整理后交由守城的禁卫军那里。
禁卫军在城门进行盘查时发现名单上的人来京城伸冤时,便会一边派人盯梢,一边去钱府知会老张一声。
老张总能和这些上京伸冤的百姓们“偶遇”到,先与他们套近乎让他们放下心防。钱大人又是个惯会装好人的,打一巴掌再给一甜枣的技巧玩得炉火纯青。寻常百姓早就晕头转向,被他摆平。那些没被摆平的,当然出去京城便被解决了。
所以各处都在传扬钱大人的美名,那些对官府不满的并不会直接反抗,因为美名都会选择先来京城碰碰运气。
祁国收获了稳定,钱大人收获了美名,各地官员收获了安心。
唯一可怜的只有百姓罢了。
钱大人一道收税的命令下去,各地纷纷实行起来。
他要多收一成税,传达到各郡时各郡下发命令则成了三成税。如果各郡只收一成,那就要全部上交,自己根本没得赚,所以得加税,反正百姓也不知道上面的命令是几成税。各郡向各县传达三成税的指标后,各县向各户东家征收五成税。东家向各户农民多收七成税。
传达到到百姓那里时就是祁国加收七成租税。
姜莞早就从薛管事得了加税的消息,只差传到谢家村这里。她看着村民们尚且什么不知道的样子,每日勤勤恳恳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还以为努力就能有回报,总有一日能攒下钱的模样,就觉得他们怪可怜的。
他们的生活看似平静,其实只需要上面一道命令就能变得一团糟。
零零九自打看了薛管事的信后就沉默寡言,许多日都不曾说话。它憋了许久,终于很不好意思地开口:“姜莞。”
姜莞故意大惊小怪:“谁?是谁在说话!”
零零九闷声:“是我,零零九。”
姜莞抑扬顿挫:“哦,是零零九啊,怎么有空一开尊口?我还以为你哑巴了,从此不能言语,还为此黯然神伤好一段时间。”
听她胡说。
零零九这下更不好意思开口,已经意识到它只要说话必然会被她奚落。
姜莞笑笑:“又哑巴了。”
零零九忽然明白自己说不说话都会被她嘲笑,于是破罐子破摔:“姜莞,你帮帮大家吧。”
姜莞懒得和它装那么多,直截了当:“不可能!”
她又笑道:“你别急嘛,这里可是有男主角在的,哪里需要我来出头。”
零零九一愣,忽然发现是自己太着急,明明还有谢晦在,在男主光环之下谢家村应当不会糟糕到哪里去。
前提条件是姜莞不动什么手脚。
在不知不觉中它竟然把姜莞放在解决问题时更有效的地位上,把自己的男主抛在脑后,这个认知让零零九更加郁闷。
“虽然有谢晦在,但是也没什么用。”姜莞笑嘻嘻,“他还太年轻,需要认识一下祁国的险恶。人微言轻,天真单纯,哪里斗得过姓钱的那只老狐狸呢?”
零零九一听就知道姜莞不看好谢晦,不由得紧张:“那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姜莞奇怪。
“他斗不过那个钱大人怎么办。”零零九叹气。
“凉拌。”姜莞满不在乎,“他斗得过我才不开心好不好,最好被姓钱的狠狠地骗,让他要做祁国的官!”
零零九一麻,只觉得姜莞真记仇。
第95章 怎么样?还想做祁国的官……
加税的消息终于要传到谢家村。
当日艳阳高照,村民们一如既往下地干活,面朝黄土背朝天。
东家来人,谢家村的村民们并不像之前那样诚惶诚恐。自打女郎住进谢家村,东家一月要来三次,每次都抬着大箱小箱,众人渐渐习惯他们的到来。
这次虽然没抬箱子,村民们却下意识还以为东家是来寻姜莞的。
然而东家这次并未先到姜莞这里来,而是直接去了村长那里。
村长见了东家顿时在心中生出不妙之感,忙低头弯腰问:“您怎么来了,有失远迎……”
东家对他的惶恐难得没有表现出欣赏接受,反而不自在地道:“我今日来是有一件事要告诉你们。”
村长心中顿时生出些恐惧,直觉告诉他东家要说的事应当不是什么好事。
人的直觉有时候是很灵验的,尤其是在不好的事情上更加灵验。
果然,东家神色不自然地开口:“县里又下了新命令。”说完顿了一顿,像是不好意思再开口了。
村长鬼使神差地问:“可是要加税吗?”
东家听他问话,松了口气答:“是,县里的话是要再加七成税,老爷可怜咱们,只加收八成税。你将此事与村子里的村民们说一说,我就不多待了。”他大约也觉得加八成税这件事很离谱,根本不敢在村子中多留。
村长一听此事,当场待在原地,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东家别过头去,不看他的神情。
村长哑着嗓子:“东家,八成税太多了……”
东家的脸色顿时变得难看:“八成税如何多!老爷已经是最通情达理的,别的东家可是要你们九成,我们已经少收一成。你若不信大可以去问问,看看我说得是真是假!”
东家说着说着神情又复杂起来:“今年是真没打算涨你们的税,可是人算不如天算,要怪……就怪官家吧。上面一道命令下来要收税,咱们也莫可奈何啊!”
村长被他一顿话说得哑口无言,浑身发寒,全然不知该如何应对。八成,这八成又要从哪里出呢?
东家说完后底气十足,和差劲的一比,他又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家是如此善良,村民们应当感恩戴德才是。
难道苦的只有这些百姓吗?他们也苦啊。谁还不是要向上交税的。
东家又说:“眼见着就快到了收获的时候,你们再努一努力,看看能不能让地里多收获些粮食,交了税后多出来那部分还都是你们自己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