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他和他的妈妈唐薇离开云洲市,就是被外公外婆接到了龙城。
后来为了唐薇更好的养病,唐奶奶先陪着女儿去了国外,唐爷爷带着唐祁在龙城生活了几个月——主要是那个时候唐祁并不想出国。
唐祁有厌食,唐老爷子也不怎么会做饭,这一老一少一起生活,吃饭就是一个大问题。
那段时间,唐老爷子就带着唐祁到处找龙城那些好吃的店铺。
唐祁准备带姜妤去的地方,是一家京菜小饭馆。开了几十年了,店里的老爷子和唐老爷子很早之前就认识。
别看只是一家小店面占地不到二十平方,店里老爷子的父亲当年可是庆和堂的厨师。
庆和堂,这家民国时期有名的饭馆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但是当初,能被排进“八大堂”的庆和堂还是相当的有名气的,还招待过不少名人呢!
就像一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唐鲁孙,放在清朝的时候也是个满清贵族,据说是珍妃的堂侄孙。他在一本专门写吃的书中提到过庆和堂。
据说庆和堂当年有一道菜,叫做桂花皮炸。
唐祁跟着他家老爷子来的时候尝过一回,觉得相当的好吃。
其实光听名字,估计还真不知道这道菜到底是啥。
这道菜和“桂花”也没什么关系,说白了,其实就是炸肉皮泡发后切丝儿,加鸡蛋碎和火锅末炒一炒。
但说的简单,做的时候还是有不少讲究的。
就说这肉皮,也是老师傅自己选了料亲自做的,这里面其实也有讲究。做不好了,肉皮发的不匀,保存的不好更会有一股奇怪的味道,像是变质了一样。
老师傅亲自制作原料,选择猪脊背上三寸宽的一条肉,毛去的干干净净,用上好的花生油炸的均匀,然后沥干晒透密封保存,要搁到第二年才能拿出来吃。
做的时候先用水泡,再用高汤泡发。吸饱了鲜美的汤汁,切成丝,然后鸡蛋、火腿末一起进锅里翻炒。
这“桂花”二字,估计是觉得鸡蛋碎看着比较像才取的吧。炸肉皮被切成了细丝,也难怪吃到的人一时半会儿认不出。
“这家店现在是老爷子的儿子在做,不过我和老爷子关系不错,今天约好了,他会亲自下厨做两个菜。”唐祁拉着姜妤,打开车门,把姜妤塞了进去。
“那你当时吃到桂花皮炸,知道是用什么做的吗?”姜妤问道。
唐祁略带神秘的笑了笑,“等你到时候吃了,你就知道了。”
姜妤一路上听着唐祁描述,兴趣已经被高高的吊起来了,满心满眼想着桂花皮炸到底是什么味道。以至于都坐到车子里了,才反应过来,“你这么快就买车了?”
唐祁向她展示了一下手里的钥匙,“不是,朋友知道我今天要用,先借给我的。”
姜妤点了点头,也没问他朋友到底是谁。
两人驱车就往唐祁说的那个小饭馆的方向开去。
第31章 小吊梨汤
车子在一个小胡同的外面停下了。
姜妤和唐祁下了车,往小胡同里走去。
这条小胡同很长,并且看起来有些冷清,一路走过来也没看见几个人。
不过很快,到达唐祁所说的小饭店的位置,就会发现小饭店里的热闹和胡同的冷清成鲜明对比。
因着唐祁是提前和这家店的老爷子约好的,一进去就有人过来招呼着。
来人是一位身材颇有些圆润的大妈,手里拿着抹布笑盈盈的,“唐祁来啦,老爷子知道你要过来,一早就在念叨着呢!来,我带你们到后头去。”
小饭馆也就二十平米,后面隔出了大概三平米的地方当作厨房。
加上店里生意不错还是满客,就更显的拥挤了。
趁着唐祁和大妈打招呼的功夫,姜妤瞟了一眼店里的菜色,果然都是一些传统的京菜,看卖相还是挺不错的样子。
“好了。小妤儿,走吧!”唐祁和大妈寒暄了几句,就让姜妤一起跟着往饭馆后面走。
这小饭馆的布局还挺有意思的。
外头一个小门脸用来开店。
中间有个小院子,养了点鸡,种了不少菜,院子后面的房子就是自己一家人住的了。
院子里一棵柿子树下面,摆了一张摇椅,摇椅上眯着眼睛扇着蒲扇似醒非醒的,就是唐祁这次带姜妤专程来见的,常老爷子了。
常老爷子现在完全是一副传统老大爷的模样,左边的小几子上放着茶缸子,没事喝上两口。
右边房檐下面挂着一个鸟笼,里面两只漂亮的画眉鸟在唱歌。
常老爷子嘴里还哼着京剧,一副自得其乐的模样。
“爸,唐祁来了。”胖大妈喊了一声。
常老爷子嘴里的京剧声一听,睁眼一看,乐了。
“呦呵,小唐来啦!快快快,自从你外公外婆跟着闺女去国外了,好久没有人陪我下棋了。”
没有错,唐祁的外公和这位老爷子是棋友,当年两人就是因为下棋才认识的。不过常老爷子和唐老爷子两人的棋艺水平旗鼓相当,一样的都是臭棋篓子。
唐祁对老爷子见面就要下棋的事儿似乎还挺习惯的,“下棋可以,那得看您今天做的菜能不能让我们满意了。”
“哦?”常老爷子转头看见了唐祁旁边的姜妤,“哟,小女朋友带来啦?”
调笑的口吻,听的姜妤的脸唰的一下红了。
正准备解释,就听唐祁道,“这是我青梅竹马的小姑娘,家里也是厨艺世家,专门带她来尝尝您这手艺的。常老爷子,您可小心不要翻船啊。”
一听这话,常老爷子原本摇着的扇子就停了。
认真的打量了姜妤的长相。
“小姑娘,贵姓啊?”常老爷子问道。
姜妤笑了笑,回答道,“姓姜,生姜的姜。”
常老爷子想了想,“姓姜的厨师我记得的不多,东北那地儿有一个,江南那地儿也有一个,川蜀地区倒是有俩还是两兄弟……”
“听小姑娘你的口音,是江南的——你爷爷难不成是姜大石?”
想到这个猜测,常老爷子瞪大了眼睛,从摇椅上坐直了身子。
这一点是没料到的
“常老爷子,您……认识我爷爷?”
姜妤知道自家老爷子当年做过国宴厨师,肯定在龙城有认识的人。但是没想到会这么快遇见一位。
“可不是认识嘛!”常老爷子感叹了一句,重新躺回摇椅上,体重估计有些过重了,压的摇椅吱嘎吱嘎的响。
“当年姜大石还在龙城的时候,我俩经常私下比赛做菜,胜负……也就五五开吧!”
“后来姜大石退休去江南那边了,就再也没找到能那么随心所欲比赛的人了。”
厨师,特别是有名气的厨师,相互之间也不是随便能比试的——当然这里指的是公开的比试,私下里比一比那随便什么时候都可以。
因为公开比试的输赢,会影响一个厨师在《名厨录》上面的排名。
《名厨录》是由各国厨师协会联合发布的官方杂志,平均每半年更新一次,从国际排名、国内排名,到省内、市内排名,有名的厨师几乎都会入榜。
常老爷子这些年来一直经营的就是自家小饭馆,虽然有一身当年庆和堂传下来的手艺,但是并没有什么名气。
而那个时候姜老爷子已经当上了国宴厨师。
因此当年常老爷子第一回 要求公开和姜老爷子比试厨艺,其实双方的地位不平等,姜老爷子可以拒绝的。
但是姜老爷子他答应下来了。
然后让常老爷子一败涂地。
常老爷子并不死心,后来又不断的挑战姜老爷子(都是私下挑战),姜老爷子只要有空的时候都会答应。
一般情况下,常老爷子都是输多赢少。
所以这会儿对着姜妤说自己和姜老爷子水平五五开,常老爷子是有些心虚的。
姜妤可不知道,一个头发都白了的老大爷还要在年轻人面前讲大话挣面子。
一听常老爷子和自家爷爷认识的,姜妤立马就觉得常老爷子看着亲近起来了。
常老爷子估计也是一样的想法,站起来做了两个伸展性的动作,“行了。既然是姜大石的孙女,那我肯定是要好好做几个菜来招待一下的。”
常老爷子今天本来就是要做菜的。
原本看在是唐祁的份上,肯定是要做上两道菜招待一下的。
但现在,姜妤从“唐祁带来的小姑娘”变成了“姜大石的孙女”,就又不一样了。
并且常老爷子都夸口说了自己和姜大石厨艺五五开,更是不能随便做两个菜打发了。
儿子在厨房里正忙着,常老爷子就赶紧把儿媳妇叫出来,“刘芬,快!今天准备的食材不够,你帮我联系老李,再送点东西过来。记好了,要一条牛尾、一份牛肚,都要最好最新鲜的。”
既然要多加几个菜,甚至于食材还需要重新联系,姜妤和唐祁就不得不等上一段时间了。
好在也不是干等。
常老爷子把自己的棋盘端出来让姜妤和唐祁下着玩,又提着一个铜水壶出来,“也是你们运气好,我今个儿专门做了小吊梨汤……可不是那种快餐店里的那种,我这用的是古法!”
说着给姜妤和唐祁一人倒了一杯,又把铜水壶放在一旁的桌上,“要喝的话自己倒,我去给你们做菜了啊!”
“行!您老慢慢来,不着急。”
姜妤看着杯子里呈现金黄色的梨汤,浓郁的梨香,加了银耳的关系汤底还有些稠,喝上一口,清甜可口,感觉喉咙有什么东西顺滑着就下去了,舒坦。
怕他们等的饿了,胖大妈很快又端上来几道常老爷子儿子刚做的小菜,好歹填填肚子——等常老爷子这顿,估计要等到晚饭了。
不过等待是值得的。
差不多等姜妤和唐祁慢吞吞的下到第三十盘棋——五子棋的时候,常老爷子端着两盘子冒着香气的菜过来了。
“还有两道菜要稍微等等,你们先吃着,正宗的爆牛肚还有桂花皮炸。”
姜妤先吃了爆肚。
两个字,好吃!
这道爆肚的特别之处在于麻酱调的特别浓稠,爆肚裹上麻酱,怎么吃怎么觉得赞!爆肚特别嫩,入口都是满满的劲道,麻酱的滋味充满了整个口腔,一口下去就想再来一口。
桂花皮炸也不愧唐祁之前的夸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