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欠外债的事,周家这边是没那么清楚的。但是他们却知道,苏起航家里是农村的,家里边的大致条件也早早的打听清楚了。因而提出这个条件,说白了,心里还是不大乐意将闺女嫁给他。
当然,这也是人之常情。
先不说苏启航的名声什么的了,只单说一个小伙子家里要啥没啥的时候,当爹妈的都怕闺女嫁过去了会吃苦。
这会,赵满英一面说着周胜男,一面就往橱柜那边走,然后就瞧见了上面摆着还没收起来的白糖罐子。
顿时,心里面那个气哟!
“你个死丫头!”想也不想,赵满英举起手就冲着周胜男身上打了过去。
“好端端的,你做什么打闺女啊!”刚从外面上完厕所回来的周新民一进门就瞧见了这一幕,赶紧上前一步,一把将闺女拉到一边来躲开了赵满英的那一巴掌。
赵满英没能打到周胜男,只能狠狠的瞪了她一眼,才对着周新民气冲冲的把刚刚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还说周胜男,“……都说女大不中留,这还没怎么着呢,她这胳膊肘就开始往外拐了!”
“她爱拐就拐呗!”周新民就说,“那小子我瞧着人也还行。”
周胜男一听,就冲她爸周新民高兴的抿嘴笑了下。
赵满英听了心里面就更气了,就说周新民:“你就惯着她吧……等将来,她吃苦头了就知道后悔了!”
说完,端起地上那盆黄鳝和鲫鱼气冲冲的就往外面走。
走了没多久,外头又传来赵满英的声音了,“新民,新民!赶紧拿把刀出来给我把这黄鳝杀了!一会建忠就该来了!”
周胜男听见这话就不高兴了,冲着她爸周新民就说:“一天天的建忠,建忠的……都一样是对象,可我妈这也太偏心了。”
赵满英嘴里的建忠叫杨建忠,正是周家二闺女周想华处的对象。只不过跟苏启航不一样,那杨建忠一开始就说好了,是要招赘到他们家来的。
谁让周家只生了两个闺女呢!
两口子生怕自己将来老了没人管,老周家的根也断了,所以这两个闺女就必须要留一个在家里。
周新民这会听了大闺女的话后,拿眼看了一下她,说道:“你要想你妈偏心你也行,那你留在家里招赘呗!”
谁料周胜男立刻应道:“行啊,我招赘留在家里,正好,航子也不用准备那两百八十八的彩礼钱了!”
周新民被话堵的,没法再说下去了,索性就不说话了,拿了刀直接出去帮赵满英杀黄鳝去了。
蹲在地上杀黄鳝的时候,周新民就跟赵满英在那里压低着声音说,“你说说你,既然都已经松口了两人的事,那航子过来的时候,你就不能对人家好点?对老大这边了,两个小年轻的想说句话都不给,对老二这一边了,你又好的不得了。完了你还打闺女……胜男这都多大了,你还打她?瞧你这一天天做的这些事,也不怕把孩子的心给伤了。你知不知道,刚胜男就在屋里说你偏心了……”
后面的话周新民没法再说下去了,因为他发现赵满英的眼眶红了。
“我也不想的,我就是,就是……”赵满英蹲在那,吸着鼻子突然就说道:“新民啊,要不咱们把胜男留在家里吧!”
周新民一下子就愣住了,他下意识的回头往屋子那边瞧了一眼,没在那看到什么,然后才扭过脸对着赵满英严肃着说道:“不是都说好了吗?咱们就让老二招赘。”
一般情况下愿意招赘到家里的女婿,总归是在哪一方面有很大的缺陷的。要么是家里条件特别的差,要么就是这个男的本身不行。
那啥啥都好的男的,怎么可能愿意跑别人家里去当赘婿呢!
同样的,家里面的闺女好,他们当爹妈的也不忍心闺女为着招赘,嫁个哪哪都比自己差很多的男人。所以像家里闺女多又没有儿子的,很多父母都是选最差的那个留在家里的。
而周新民的这两个闺女,大女儿周胜男各方面都比老二周想华强上一些。老二周想华呢,性格还软。
两口子就想着,让老二周想华留在家里招赘。这样的话,他们就还能看顾到。等到以后他们俩走了,老二生的孩子肯定也大了。到了那时候,老二又能有孩子照顾了。
可再是这么计划的,两个闺女里边,强的那个是老大周胜男,赵满英平日里有什么事,那也是跟她商量的。
“知道你是舍不得胜男又怕将来想华那边不稳妥。”周新民就说,“所以我才觉得航子那小子可以!单就他家那四兄弟,将来不管怎么说,咱们这边要有点什么,那边怎么样都会搭把手。”
为什么对老二周想华谈的对象杨建忠就这么好?那不还是因为他是招赘进家里的。说是赘婿,可是赘婿在他们看来,那也是儿子了!
是他们以后的依靠!
可同样的,大女婿就算比不上二女婿是招赘进屋的,但他也能当依靠啊!
周新民就继续说道:“当然了,航子家里条件是差了点,且还是农村的。可咱们不是跟他提了条件么?就那两百八十八的彩礼,他要是能拿得出来,那胜男嫁给她,咱们就也能放心了……所以下回航子来,你可别再这么一个态度了!”
赵满英就不说话了。
第4章 004
苏启航是在这边卖东西才偶然认识周胜男的。
周胜男个子高挑,人长得白净,对比起苏启航在村子里见着的那些个姑娘,是真的好看很多。而苏启航呢,长得也不错。
爹妈底子好,家里四兄弟一溜下来个个都是大高个。所以当初苏家给老大苏启明说媳妇的时候,家里也穷,可是孙小娥却乐意的很。
跟老大苏启明比起来来,老二苏启航长得还更好。也就是他一天天的不肯下地干活挣工分,弄得名声不好,要不然钱多娣也不至于这么愁他娶媳妇的事。
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周胜男和苏启航还又正都是适合的年纪,等到苏启航过来的次数多了,这么的一来二去的,两个小年轻的就私底下有那么点意思了。
于是,赵满英和周新民也知道这事了。
一开始两人是真的很气,因为那苏启航家里不仅是农村的,家庭条件还那么的不好。谁家当爹妈的舍得把自己家好好的大闺女嫁这么一个人啊!
可是如周胜男这般年纪的姑娘却根本不去思考那么多,她只知道自己喜欢苏启航,苏启航也喜欢自己……至于苏启航家里条件不好,可他人好就行了啊!
再说了,苏启航现在还年轻的很,谁能说死他一辈子就没出息了啊!
赵满英和周新民那段时间是把各种道理掰碎了去跟周胜男讲都讲不通,又怕逼的过火了,周胜男给他们来个生米煮成熟饭,那可就坏了。于是两口子就私底下商量了一下,在今年年初的时候,跟着苏启航讲了那个要两百八十八彩礼钱的要求。
提这个要求的时候,两口子是特意也当着自家闺女周胜男的面说的。
毕竟自己家里的条件,包括两口子在火柴厂上班的工资,周胜男是清楚的。
两口子是火柴厂的老员工了,虽然没什么能力往上面爬,可现在两个人都能拿三四十一个月的工资。
两人加一起,那就能有将近八十!
他们俩的收入摆在这里,如果苏启航连这个要求都做不到,那就别怪他们做爹妈的硬是不同意了。
苏启航也确实是答应了,只是他也说了,家里条件差,暂时拿不出这笔钱,希望赵满英和周新民能给他一年的时间。
这样的话一出来,周新民心思却一下子就被撬动了一个小口子。
苏家的条件他有去打听过了,那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穷!
而且还是非常穷!
可以说这两百八十八的彩礼钱既是被闺女周胜男逼的没法子了,同样也是一道拦截苏启航的门槛。
但苏启航却只说让他们宽限一年。
也就是说,苏启航在一年内,要去挣来这两百八十八块钱。
周新民转头跟赵满英就是这么说的:“那苏启航要是能弄来这钱,那胜男就真能嫁他!”要知道他们两口子虽然每个月能有那么多收入,可这笔钱还要用来供家里面六口人的开销,细算下来的话,一年到头实际上能存个百来块钱就不错了!
赵满英也懂这些,可她却说道:“那也得那小子把这钱真挣来了才算!”
那苏启航能去哪弄这些钱来呢?
最开始还没跟周胜男好上的时候,苏启航也就是山里地里水里这样的摸到点好东西,就想法子拿到城里去卖了。
只不过他做的这些事,是没法子对村子里的人去说的。大家就只知道这苏家老二懒到从不下地,见天的只知道往外面跑,游手好闲的混日子。
但就只靠他这样子搞,挣的钱是真不多。而且家里欠了那么大一笔债,苏启航也心疼父母,所以之前挣回来的钱大部分的都交上去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钱多娣和苏德平没有下死命去管他的最大原因。
可现在想娶媳妇了,想要挣那两百八十八的彩礼,苏启航就必须想新的法子挣钱来。
这不,从火柴厂的家属楼离去后,苏启航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揣着积蓄以及这次卖了黄鳝和鲫鱼瓜子换来的钱和东西,转头就上了县城里一班就近就要发动的往别的乡镇上开往的班车。
之所以选择就近发动的班车,那是因为这县城的班车每天发车的时间和班次都是固定的。几乎每个乡镇它一天只发两趟,而且还有些偏远又小的乡镇连班车都没开通呢!
就这么的在这趟班车上晃晃悠悠的坐上差不多半小时后,苏启航提着两个大空桶就下车了。
下车后苏启航继续往村子里走,瞧见有那屋门口散养着鸡的人家,他就停下来走进去笑着问别人:“老乡,家里添了喜事,能问一下有鸡蛋换不?用钱用东西都成的!”
家里有喜事过来换鸡蛋这事在乡下并不稀罕,尤其是谁家添了娃后更是需要鸡蛋。于是那些老乡虽然瞧着他是面生,可家里有多余鸡蛋的就都愿意跟他换。
因为换钱的话,一个鸡蛋是五分,这个价格跟村民拿去收购站的价格是一样的。
如果想换东西,那也成。
苏启航这边有什么,人家要是看的上,有需要的,他都给换!反正价格大家估摸着来,跟供销社里边大差不离的就成。
而他身上,就属火柴最多。
火柴这玩意反正在这时候,是家家户户都需要的,而且消耗的速度还特别的快。供销社那边火柴一盒是五分钱,一个鸡蛋刚好能换一盒火柴。
可是鸡蛋拿去收购站,需要费功夫,再跑去供销社买火柴,也要费工夫。而且送给收购站的鸡蛋还不能太小,太小了收购站那边就不乐意收了。但是在这跟苏启航换,大小他都给换。
这个时候,赵满英塞给他的那一包火柴就可受欢迎了。
大部分的村民都不要钱,给换火柴就行。火柴换没了后,换钱也成吧。就是得自己之后再跑一趟供销社了。
担心鸡蛋放桶里容易撞碎,苏启航还半道上还跟一户村民花了两分钱,买上了一些米糠。
一层米糠,一层鸡蛋这样子摆放好,之后只要不是用力去撞,那些鸡蛋就都不用担心被撞碎了。
于是就这样一家一户的换着,等到苏启航把这大半个村子都走了一遍的时候,他提着的两个大桶就又装满了。
东西换好了,苏启航提着大桶就得赶紧往县城赶了。毕竟他又不是真的家里有喜事来换鸡蛋的,所以这些鸡蛋他也没打算拿回家。
可这个点,苏启航之前下车之前就打听清楚了,班车早没了。
没有班车那就只能走路去县城了。
担心耽搁太久,晚上不好回家,苏启航就加快了脚步。然后就这么紧赶慢赶着,苏启航又折回来家属楼这边了。
苏启航这会委实有点累了,可他那两大桶的鸡蛋摆在那,被家属楼的那些人瞧见了之后,哗啦啦的一下子就把他给围了起来,一个个都在问他这鸡蛋怎么卖?
鸡蛋的话在供销社卖是按斤称的,一斤八毛钱。而苏启航这里卖的价格却是七毛五一斤,还跟以往也是一样的,大家是拿钱买也行,拿东西换也行。
别看只便宜了这五分钱,但就是这五分钱愣是让人感觉自己在苏启航这里捡了大便宜一样的。
一斤鸡蛋大点的就是六七个这样子,如果个头小点的话,就是八.九个这样子。所以只要这鸡蛋能卖出去,他就怎么都能赚。
于是苏启航就又被人群围堵了起来,一个个的都在那里喊着让苏启航卖他们鸡蛋。没用上多少会的功夫,苏启航那两大桶的鸡蛋就全空了。
桶空了,苏启航人也累惨了。
顾不上地上干净不干净的,人一屁股就坐下去了。
苏启航想着就这么休息坐上会,然后在回去之前跑国营饭店花上点钱,买点东西垫吧垫吧下肚子才行,这时就听见有人喊他了。
“航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