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那书院大比,旁人可能不知道,她家跟读书人做生意的,自然知道这个。
参加书院大比的门槛虽然不高,可一个只有几人的小书院参加后居然还能和其他书院交好,那必然有出挑之处,需要另当别论。
无奈这才是第一次见面,确实不方便打听太多,崔五娘就强压住自己的好奇心,道:“我不瞒你,早些时候这宅子我买下后,不信邪,让家里人去住过,虽未闹出什么人命,但也是大病了一场的。”
一边说,她一边观察沈翠的面色,见她面不改色,显然并未改主意的模样,对沈翠的好奇和赞赏不由又上了一层。
她遂也不多说什么,接着道:“你若是真喜欢那处宅子,就这样。契书改上一改,不签一年了,先签三个月的。”
三个月就是十五两银子,这也是她的一片好意——因为如果沈翠他们住下后真的遇上了诡异事儿,反悔不租了,也只是亏了三个月的租子。不用像前头那样,一亏就是一整年的租金。
“这……这不大好吧。”牙人在一旁插上了话,“三个月的契,时间也太短了一些,回头二位还要再签订新契。”
牙人的佣金跟后世的中介一样,是按着交易额来抽成的。
五十两的契,他能收取五两银子的佣金,也不枉费这大热天忙前忙后跑几趟。
换成十五两的契约,那就是只挣一两半的佣金,而且牙人其实也觉得沈翠他们后头肯定是要搬走的,并无再续约的可能。就算后头续约,也只需要崔五娘和沈翠双方自己签,并用不到他们牙行了。
“那就还按着一年签?”沈翠虽然感谢对方的好意思,但其实还是想长租——毕竟这种好事儿实在太难得。虽然崔五娘看着不像是那等会坐地起价的无良之人,但还是白纸黑字的契书更让她心安。
崔娘子也是玲珑心肝,当下道:“那就按着一年的时间定契,但写明三个月后你们随时可以退租,租金也按季度来交。至于牙人的费用,我还按着前头说好的给。”
她快人快语,做起事儿来比沈翠来雷厉风行,话音落下她状似随意地瞥了一眼牙人,那牙人就不敢再置喙,立刻去修改契书,一式三份。
而后便是三方共同画押,沈翠和崔五娘每人留存一份,第三份留在牙行,由牙行保存。
手续结束之后,沈翠和崔五娘肩并肩往外走,崔五娘还出言邀请,说她知道附近一家卖冰碗的铺子,正好结伴去吃一碗消消暑。
个把时辰相处下来,沈翠也对豪爽干练的崔五娘颇有好感,但她还是不放心梅若初,想回院试考场外头候着,就给婉拒了。
也是不巧,正说着话,天边轰隆隆传来一声雷响,眨眼的工夫,豆大的雨滴就噼里啪啦地往下砸。
夏日里总是不缺雷阵雨的,但沈翠看头顶云头浓重,就知道这一场雨怕是短时间内停不了了。
她和胖儿子虽然打了一把伞过来,但这样大的雨,一把伞就不顶用了。
崔五娘就道:“我家马车大,你们去哪儿?我捎你们一程。”
沈翠看着光幕上的时间,此时已经下午两点了,快到院试结束的时间,沈翠便没有再拒绝对方的好意,而是道:“我们要去院试考场外头接学生,不知道和您同不同路?”
崔五娘一听这话都不由惊讶道:“若我没记错,今天是院试复试的日子,你家学生都进第二轮复试了,就这样你还说是小规模书院?还真是谦虚。”
沈翠微笑着颔首,“是学生自己出息。”
“我正好要回文昌街的书局,顺路的,咱们这就走,别耽误了你接学生的时辰。”崔五娘没再同她打听什么,邀请沈翠和穆二胖一道坐上马车。
如她所言,崔家的马车确实宽敞,坐五六个人都绰绰有余。
穆二胖先让沈翠上去,他后头再上,上去之后,他目不斜视地坐在最外侧,然后面向外头,只把背影留给她们,顺带也能挡一下车帘缝隙飘进来的水汽。
崔五娘见了,忍不住对沈翠道:“你不愧是能开书院、当山长的人,这也太会教孩子了。我家里的弟弟、侄子像他这个年纪的,都皮得不像话,莫说是照顾长辈了,不上房揭瓦就该偷笑了。”
当娘的没人不爱听人夸将自家崽子的,沈翠抿唇笑道:“您家家大业大,养出了孩子率真的性情。我们普通人家,大概就是应了那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操心的事儿多了,便也比同龄人成熟些。”
崔五娘混迹商城这些年,三教九流的人都打过交道,她也算有些手段,只要想跟人结交,总能摸到人家的脉门。
不是她要以出身来区分人,但确实这世间常情便是出身就决定了一个人的眼界和性格。
今遭认识了沈翠,则又让她觉得前头自己想错了——看她的穿着打扮便知道她只是普通百姓出身,但谈吐气度却又没有一丝一毫的小家子气,一直是落落大方的。
崔娘子是真起了结交之心,便道:“不知道你家准备何时搬到那宅子去?到时候我备上贺礼去贺一贺,沾沾喜气。”
这个时代搬家动土是件大事,讲究些的还要看黄历来决定。
沈翠并不准备大办,就说:“大概是要等院试结果出来,我们一行人回县城收拾一番,过完中秋再过来了。您也不必准备什么贺礼,到时候若得空,便过来喝杯水酒。”
说定之后没多久,马车也就到了考场附近。
崔娘子让侍女下去帮着撑伞,一直把他们送到茶摊上和劳不语汇合才离开。
“山长怎么去了这么久?可还顺利?”劳不语手边多了好几把雨伞。
前头下雨之后,有机灵的小摊过来兜售了,他便买了几把。本来还准备寻到牙行去给沈翠和穆二胖送伞的,没想到他们后脚就回来了。
外头也不是说话的场合,沈翠就道:“只是发生了一点小插曲,一切顺利。”
他们这边汇合没多久,龙门开了。
雨势比之前稍小了一些,但还在下着,一众接考的家长撑着伞就往龙门处冲。
沈翠这边当然也要去接,但穆二胖和劳不语都没让她动,让她先去马车上候着,他们两人各撑一把伞,也挤上前去。
后头沈翠在马车上坐定后没多久,众人先后都打着伞来了。
大家身上头上都沾上了一些水汽,但一场大雨而已,不至于影响了他们的心情。
他们也不急着说今日考试的情况,而是问沈翠去签契顺利吗?
跟前都是自家人,沈翠也没瞒着,就把今日的来龙去脉讲给大家听。
知道一切都顺利,他们松了口气,接着再开始聊旁的。
三人都说今日题目不算难,发挥的还成,梅若初则表示若不出意外,起码也能坐一下‘红椅子’。
这所谓的‘坐红椅’,其实就是说放榜之时,最后一名底下会用红笔勾一下,表示名单到此为止。也就是考倒数的意思。
卫恕听了这话忍不住笑道:“梅兄莫要说玩笑话,你堂堂府试案首都要坐‘红椅子’,那我还真考不上了。”
梅若初笑了笑没说话,众人便都只当他谦虚。
后头回到了小院,一行人各自回屋更衣洗漱,梅若初留了半步。
等其余人都走了,沈翠才出声问他:“考的不顺利?”
对着沈翠他并不隐瞒,苦笑着屈起手指敲了敲自己的头,“如卫兄所言,考题不难,我写的也十分顺手。但是交卷之前……”
交卷之前,他正上方的屋顶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漏雨了。
若他那时尚且未写完试题,一个不留神可能整张卷子直接让水滴毁了。
但所幸他早就写完了,也反应迅捷,抢救及时,但卷子边角上还是不可避免地沾到了雨滴。
他很快用干帕子擦拭过了,虽然擦干了,但纸张泡过水后必然会影响卷面。
别小看这时候的卷面分,若恰好遇上了特别在意细节的评卷人,可能直接给黜落了,根本不会去看你写的内容是什么。
所以梅若初尽管知道自己这次发挥甚好,但也不敢打包票一定能考上。
“山长先别知会他们,省的影响了他们的心情。”梅若初温和地笑了笑,“能平安顺遂地考到现在我已经十分知足,结果好坏都无甚。至多我就再等一等,回头和寒山一道再参加一次院试。”
沈翠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而后更衣擦洗之后,她又开始做针线活儿了。
从交卷到放榜还有三天,这三天就是评卷的时间了。
她也不知道现下把梅若初的幸运值再刷回去会不会有用,但总归试一试,万一顶用呢?
第一百零九章
等众人都换好衣裳,守在家里的周氏从井里捞出湃好的西瓜。
这西瓜过去在水云村也有人种,但品种并不大好,皮厚汁水少,也不是特别甜,卖的价格还不低。沈翠就一直没买过。
这府城到底是繁华地方,在这处买到的西瓜,除了籽略有些多,口感就跟沈翠在后世里吃到的差不多了。
外头还在大风大雨,听着风雨声,吃上一囊沙沙甜甜的西瓜,自有一番风味。
吃完之后,卫恕、卫奚和梅若初就把试题内容默写出来让劳不语评奖,穆二胖程度差一些,劳不语没让他做题,只让他也跟着一道听听。多听多学总归是有益处的。
后来等看到梅若初复试的卷子,卫恕越发笑道:“都说梅兄谦虚了,就这诗文,你还跟我说‘坐红椅’?”
梅若初依旧笑而不语,对自己遭遇的那点小意外缄口不提。
劳不语心情大好,按着他的经验,三个学生该是板上钉钉的秀才公了!
早些时候他还担心过完不成那个十年之约,如今才两年呢,身边秀才都出三个了。怕是根本不用等什么十年,提前就能完成那个约定!
若不是前头因为吃酒闯了祸,他暗自发誓要戒酒,兴许又要忍不住小酌几杯了。
一堂课讲到夜色浓重时分,散了学,众人才想到自打吃完西瓜,就没看到沈翠过来了。
在这小院里,沈翠不用充当时间增益开关,日日守着他们,但前头已经养成了当陪读的习惯,并不会偷懒。
众人便想着她许是白日里奔波累着了,准备去看看她,然后再各自歇下。
穆二胖负责敲门,问她睡下没?方不方便进去?
沈翠自然还没歇下,把针线笸箩一收,“进来吧,没睡呢。”
几个少年先后进了来,确认她脸色无虞,便都暗自放下心来。
“娘怎么又做针线?”虽她把东西收起来了,但桌上掉了根线头。而她所用的绣线都是从系统买的,跟周氏日常用的又不大相同,眼尖的穆二胖一下子看到了,说完这个他佯装吃醋道:“娘前头做针线都是给梅大哥,这次他们都考完了,是为谁做呢?”
沈翠立刻对这小管家公投降道:“这不是做习惯了吗,闲来无事就随便做一些。好了好了,我不做就是。”
穆二胖脸上这才有了笑模样,“晚上做针线费眼睛,娘要是真喜欢做,那就白日里再做。”
转头第二日起来,沈翠就提议说:“好不容易考完,你们这几日别在家拘着,就照着前头商量好的,去吃小吃、逛书局、爬爬山,好好散散。”
这样玩一玩,也就不用一心记挂着考试成绩和放榜了。
半大少年郎哪有不喜欢往外跑的?更别说还有个第一次出远门的穆二胖,加上早先倒霉到家、从来不敢随便外出的梅若初,卫恕和卫奚早就想着要带他们好好玩玩了。
后头几个少年就开始商量出行计划。
暑热还没过去,其他人还好些,都是年少力壮的,卫奚肯定是吃不消的。
于是他们便说好每日就早上出去玩半日,等到日头毒起来了,则回来吃午饭。下午晌和晚上就还是上课温书。
劳不语年纪不轻了,而且早些时候在外头游历,什么山水风景都看过了,就说自己在家歇着。
沈翠也没和他们同行,说天气太热懒得动弹,只私下叮嘱穆二胖多带着点梅若初。
回头等他们吃过早饭出去了,她便又回屋把针线笸箩拿出来。
沈翠现在缝腰带那真叫一个得心应手,熟能生巧,从前紧赶慢赶,一条怎么也要做一整夜。
现在就算没有时间增益,一上午可以做两条。
两天她就做好了四条,一口气全拿出来让梅若初穿戴上,把他的幸运值刷回了8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