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翠是耐得住寂寞的人,便为自己找了事情来做。
上回刚打扫出了灶房和堂屋,家里其他地方有原身积攒下的不少家务让她做。
沈翠已经习惯了一心二用,在光幕上打开他的属性面板,时不时瞧上一眼。
此时的穆二胖心情确实还很不错,如他所说,他并不讨厌去外祖家。
只是今天的体验有些不同。
别看前头李氏真心实意跟沈翠保证照顾好二胖,她也是几个孩子的母亲,带孩子的功底不弱,但其实她心里也有些没底。
因为在她看来二胖……二胖跟别的孩子有些不同。
首先当然是身型上的差距,虽说李氏也把他当小福星,但不得不承认孩子的体型确实有同龄孩子两个那么大。
胖人容易累,也容易喘,往常李氏或者郑氏来把他带进城,都会特地雇个牛车来。
今儿个也是运道差,两人在村口等了好半晌都没见有牛车来,而且眼看着变了天,再不走指不定要落雪,便只能步行。
水云村是距离县城最近的村落,但对于像穆二胖这样常年不运动的半大胖孩子来说,怎么也得走上两刻钟。
没等上牛车,李氏把穆二胖手里的小包袱挂到自己脖子上,又蹲到他面前,说要背他。
往常的穆二胖虽然呆呆蠢蠢的,但在偷懒上头还是很知道的。
像让大人背这种事,过去的穆二胖早就习以为常。
他下意识地往前伸出两条胳膊,可伸出之后穆二胖不好意思了——
他两条胳膊胖的像莲藕似的一节一节的,比他小舅母的胳膊还粗呢!
他把胖胖的胳膊缩回衣袖里,不紧不慢地和李氏说:“还有好些路呢,我想自己走。等我走不动了,我再和舅母说。”
说话的功夫,天色越发不好了,眼看着不能再耽搁,李氏没在路上强迫他听自己的,只同他说好累的时候一定要说,不要强撑。
穆二胖乖乖点头,然后牵上李氏,两人踏上了进城的路。
没走多大会儿,穆二胖就喘上了,在李氏出声前,他就说要歇歇。
路边当然没有坐的地方,他就略微站一站,等呼吸均匀了,他就再走。
李氏看着他这样,不由从头到脚把他打量了一遍。
二胖还是那个二胖,白白胖胖的脸,细长的眼睛,秀气的鼻子和嘴巴,四尺左右的身高,穿着家常的青灰色厚袄子,头戴一个皮帽子,像个放大了几倍的年画娃娃。
怎么看都还是那个李氏瞅着长大的孩子。
说不上哪里不同,但又觉得他好像变了。
两人在下午晌入了城门,后头再走上一刻钟,就到了沈家所在的茶壶巷。
这茶壶巷的地形如名字,入口的地方是一条略显逼仄的长巷,过了巷子之后就是一派宽阔景象,大小民居鳞次栉比。
这样的地形自然算不上什么好地方,所以住着的大多都是最普通的百姓。
李氏牵着穆二胖刚出了长巷,迎头就遇上了附近的邻居。
这个时代城里人娱乐活动也不多,这会子几个妇人正缩着脖子、拢着袖子站在门前拉家常。
“沈二媳妇这是又把外甥接过来了?”说话的是和郑氏年纪相当的妇人,头发都有些发白了。
一边说,和她一起的几个妇人一边将眼神穆二胖从头打量到脚。
不过和李氏看穆二胖不同,她们的目光不算友善,甚至是有些鄙夷的。
因为穆二胖经常出入沈家,而且他特征又很明显,所以附近一带的人都知道沈家有这么一个痴肥的孩子,十岁了连话都不怎么会说。
郑氏出了名的厉害,大家也只敢在背后嚼舌根,没敢当面说过什么。
这会子左右郑氏不在,只性子软的跟面团似的李氏在,也不妨碍她们用眼神把穆二胖嘲弄一番。
李氏见她们这般,面团似的人也生出三分火气。
但她嘴笨不擅争吵,也不想在这年根底上和人发生争执,所以就只是眼神不善地瞪了回去。
穆二胖看着近在咫尺的沈家,开口询问道:“小舅母,咱们怎么不走了?”
说着话,穆二胖从李氏背后探出半张白胖的脸,“哦,原来是赵阿奶、孙阿奶、钱婶子……”
说起来,十岁的孩子能认人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但过去的二胖可认不得她们,猛得被他挨个喊过一遍,几个妇人这才生出做长辈的自觉,讪笑着让开一条路。
李氏轻哼一声,拉着穆二胖往自家门口去了。
等离得远了,李氏才笑起来问穆二胖说:“二胖,刚那几人你都认得?怎么才几天不见,你就变得这般聪慧了?”
穆二胖听到夸奖,抿唇一笑,回答道:“本来就应该都认得啊。而且前两天在家读《百家姓》,正好她们的姓氏都很好记。”
听到这儿,李氏知道自己前头没想错,二胖真的是不同啦!
婆婆正是气不顺的时候,连带着沈家一家子过年前都谨小慎微的,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她,让她高兴高兴,其余小辈也能过个舒心年!
李氏一边笑,一边跨进沈家大门,冷不丁地就听一道要笑不笑的声音问:“噗——了不得,亲家家的外孙都会读书啦?”
李氏定睛一瞧,只见此时沈家堂屋里坐满了人。
坐在主位上的,当然是郑氏,而她旁边则另外坐着一个长脸妇人。
这长脸妇人说起来也不是外人,是沈家大儿媳妇陈氏的亲娘。
说起来,这里头也有一桩官司。
沈大当年被亲娘进城当学徒,就是拜的陈氏亲爹为师父。
那会儿还是姑娘家的陈氏和沈大相处多了,便互生了情愫。
陈老爷子看沈大勤学肯干,带着一股农家人的质朴,倒也没嫌弃他泥腿子出身。
沈家这边当然更没意见了,凑了半副身家去陈家提了亲。
两家人前几年关系是很不错的。
但坏就坏在陈氏进门后,连着两个都是生的闺女。
郑氏那极品的性子就显露出来了,平时没少给她脸子看,那难听的话更是一篓子一篓子地说。
陈氏是城里姑娘,性子也被养的娇,哪里能受得了这个,没少回娘家哭诉。
陈家太太更是气的牙痒,偏又确实是自家闺女没能为人家开枝散叶,无形间矮了人一头,让她没得发作。
一直到前头几年,陈氏终于生下儿子了,陈家太太总算能排出一口浊气。
但她不知道,郑氏不是因为大儿媳妇生不出儿子才那副嘴脸,而她本来就是那个性子!
大儿媳妇后头生了儿子咋了?这不是应该的吗?
而且若不是他们沈家得了二胖这个福星,这陈氏的肚子指不定还像从前似的不争气呢!
这话叫陈家太太知道了更是气了个倒仰,合着她闺女生的儿子,功劳还得记在他们沈家的外孙身上?
如果沈家那外孙真是个聪明伶俐的也就算了,偏人都知道,那小子痴痴肥肥,说是个傻子呆子都不为过!
所以这几年,两家关系越来越不好,有从亲家发展到冤家的趋势。
年根上,亲家之间少不了走动送年礼。
前头沈大已经去陈家送过一回,今日陈家就来回礼了。
两家人将将在堂屋坐定,开始不咸不淡地话家常。
正好李氏和穆二胖一边说话一边进了来。
这陈家太太正是气儿不顺的时候——她看不上郑氏,却偏偏因为女儿在别人家,为了女儿往后的日子好点,她还得特地跑这一趟。
猛得听到穆二胖这话,陈家太太笑起来,知道在哪里可以踩郑氏一头了!
第十章
穆二胖早前见过陈家人好几回了。
照理,他得喊陈家太太一声姻伯婆,但这称呼太拗口,他一直记不住。
今儿个说也奇怪,一见到陈家太太,他脑子里自动浮现出了这个被教过许多次的称谓。
他喊了人,陈家太太还颇有些吃惊。
“好孩子快过来!”郑氏和亲家打过好几年交道了,看前头陈家太太那么一笑,就知道这老虔婆嘴里吐不出什么好话来。
郑氏不怕她,但是也不想在孩子面前闹得太过难看,就把穆二胖招呼到跟前。
穆二胖乖乖地走过去,郑氏亲热地拉上他的手。
这一拉,郑氏脸上的笑容垮下来几分。穆二胖的手背居然冰冰凉凉的。
她转头看了一眼李氏,李氏嗫喏着解释道:“在村头没等到牛车,又变天了,所以我……”
郑氏不想在陈家人面前说儿媳妇,就又看她一眼,再摆摆手,示意稍后再说。
尽管没人接她的话茬,陈家太太却不觉得冷场,又自顾自道:“我说亲家太太也别太纵着孩子了,你那闺女不是住水云村嘛,离县城又没几步路的工夫。别说恁大的孩子,就是我带的这几个小的,走那么点路都不会有啥问题。”
郑氏翻了个白眼,“我家二胖跟别人怎么一样?”
陈家太太也跟着翻了个白眼,意有所指道:“是不一样。”
说完,陈家太太依旧转过脸笑眯眯地看着穆二胖,“二胖啊,难得见到,我听着你说最近在读书了?”
穆二胖大大方方地点了点头,随即又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不过只读了几天,学了三本书。”
“哎,这不是巧了嘛!我家大牛也是今年才开蒙读书。”陈家太太笑呵呵地喊来在一边玩耍的小孙子,“你俩进度差不多,正好比一比。”
亲戚聚会上比比孩子是很常见的操作,陈家太太要是指着沈家其他孩子比,郑氏肯定同意。
但是自家的宝贝外孙“与众不同”,背书这种东西他怎么可能会?郑氏可舍不得叫他让人比下去!
郑氏刚要帮着他挡回去,却察觉到穆二胖拉着她的手晃了晃。
“姥,没事儿的,比就比嘛,比不过也没啥。”
陈家太太要的就是他这个比不过,闻言脸上的笑又多了几分,“对对,比不过没事儿,咱们又不是什么正经比试,就是年根上图个乐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