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随意扯了会儿,沈翠看任务时间到了,就放他回去。
当天他们就写好了两封书信,沈翠让周氏跑了一趟,依旧走的是加急件,让镖局托运。
九月上旬,沈翠收到了老山长的来信。
那信上居然还带着泪痕,老人家知道了他们十分欢迎梅若初的到来,且梅若初也在信上说了这里的人都待他极好,沈翠更是让自己亲儿子和他同住,半点没有嫌弃他。
他觉得道谢之词都不足以表达他的心情,但记下了这份情谊,说有机会再报答。
沈翠是真觉得老山长言重了,抛开他那倒霉蛋体质,梅若初这样优秀的学生给自家当助教,自家才是占便宜的那方!
而给梅若初的那封,沈翠自然不会去看,也自然不知道老山长洋洋洒洒写了上万字教学心得,让他势必要好好当助教——老人家想的深远,他虽不想承认,但不得不说按着梅若初过去的遭遇,科举一路上多半是无望的。难得翠微这边不单收留了他,还愿意让他当助教。教书育人,也是发挥自己真才实学的正经路子。
这样来日翠微的学子出息了,旁人知道梅若初指点过他们。就算梅若初没有功名,再开班教学,也有人会愿意的,不至于他日生活无以为继,真回乡下种田放牛或者在路边摆摊。
第九十三章
前头沈翠和老山长通信的时候,他们二人也会交流一些心得。
但沈翠办学时间短,其实根本没什么心得,老山长也不好跟她说的太详细。
不是他藏私,而是两人都是书院之长,是平等的,不能说因为他比沈翠年长、有经验,就对别家书院的事情指手画脚,容易给人倚老卖老说教的感觉。
而传授自家学生梅若初,他老人家则没有这方面的担心,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梅若初仔细研究了老山长的教学心得,他自小不论学什么都是一学就会,一点就透。
是以他虽然没有什么正经教书育人的经验,但研究了几日,就开始着手准备自己的教育方案。
劳不语自问指点不了他什么,所以每天看他拿着本《礼记》抄抄写写的,以为是他自己的温书方式,便也没有多问。
然而梅若初的教案写好后,却并没有派上用场,翠微书院虽然看着简陋,但经过这么久的磨合,早就自成体系,大家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前头穆二胖他们‘争抢’之后,看着像刮分了他的时间。
可事实上,卫恕和卫奚每天都照着之前的安排做自己的事儿,并不去烦扰他。
真能用上他的,也只有穆二胖每天睡前那半个时辰温书的时候,会请教他一些问题。
但穆二胖的程度问出来的东西,在他那里当然称不上难,睡前两人往炕上一躺,跟闲聊似的也就教完了。
而且穆二胖其实并不是每天都会起夜,但他睡前特地会多喝一些水,这样半夜起来出恭,就能顺带检查周围状况,赶一赶不知道为何老是摸过来的野猫、老鼠,保他一夜好眠。
两厢一抵,那睡前谈天答疑,实在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儿。
后头梅若初也总算反应过来,所谓让他当助教,其实只是让他安心待在翠微的一个说法。
他从前在弘乐,同窗们虽然不会欺负他,但多少都有些害怕他,只把他当隐形人。
没想到出来一趟,翠微书院的人和他素昧平生的,非但不止不嫌弃他,还想方设法地照顾他的心情。
梅若初觉得自己也该付出一些什么,找了个空儿抱着自己整理的教案找到了沈翠。
沈翠还在赶工呢,腰带她一口气缝了三条,全让梅若初系在腰上了。
她现在对做腰带越做越顺手了,按着一二天一条的速度,前头已经做好了十几条,但也不可能让梅若初都系上——不是梅若初嫌弃,这少年也实诚的很,沈翠让他多系几条,他也不问为何就照做。但三条布料厚实的腰带已经让他的腰成了水桶,每天出恭都得费好一番工夫。
加上九月的天气也谈不上多冷,沈翠也不能真让人系个十来条,裹出一腰的痱子。
一个月的时效到了,15点幸运值永久加进他的属性里,沈翠让他把前头三条换下,换上新的三条,并叮嘱他自己算好时间,再过一个月就换新的。
然后沈翠开始着手做旁的,2级女红已经推荐她开始裁衣服了。
内衣里衣那些她不方便给梅若初做,就做外衫——正好他空身过来了,前头出弘乐书院的时候所带的行李,都在路上当的当,丢的丢,眼下都是借身形和他差不多的卫恕的衣裳穿,确实需要置办旁的衣物。
梅若初寻过来得时候,沈翠依然在做针线。
梅若初知道她最近一直在给自己忙活,而且也肯定不是瞎忙活,他最近确实不如之前倒霉了,也确实需要衣物,还真不好拒绝沈翠的好意。
在翠微书院待了这段时间,梅若初知道这里不兴那些弯弯绕绕,所以心中感动的同时,他直接开口道:“山长,这是我写的教案,请您过目。”
“怎么还特地写这个?”沈翠搁了针线,把针线笸箩挪得离他远远的,立刻认真看起来。
还别说,梅若初这教案写的是真不错。和时下的教书先生,想到哪里就讲到哪里不同。
他这教案写的跟后世的教育工作者写的似的,十分有条理。
不止详细地做好了教学计划,标出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甚至还能写上某某年份,某场考试根据哪句话,出过什么题。
更列出了哪里适合和学生提问互动,按着出了卫奚、卫恕和穆二胖的学习进度和个人性格,预设出了他们可能会如何回答,而后应该如何解释。
可以说拿上这份东西,只要识字,照本宣科,直接就能当先生了。而这份教案给到学生,也可以直接成为宝贵的复习资料。
直接把沈翠都看惊了,“这是你们书院里学来的?”
弘乐书院真要是这样超前的教育模式,也难怪可以屹立两朝不倒,培养出那么些厉害的学子。
梅若初有些赧然地说不是,“我们书院里,山长他们也并不需要做这些案头工作,万卷书自在心中。这是我根据我们山长的教育心得自己鼓捣的。毕竟我没有经验,所以就需要这样准备。老话说‘笨鸟先飞’,大抵就是我这样的。”
这话一说,沈翠越发惊讶,目瞪口呆,要不说梅若初是除幸运值之外,都接近满数值的天才呢?搞个教案都快直接接轨现代了。
现代的老师在上岗之前还需要接受好长一段时间的学习呢,他无师自通,直接把千百年后的教学模式都创造出来了。
沈翠作为现代人,其实早前也想过弄这个。但做教案的前提,是得会书上的内容。
她于四书五经上造诣为零,又看劳不语带两个年级已经十分辛苦,便不好冒然指手画脚的,增加劳不语的案头工作量。
没成想,梅若初才来一个月,自己鼓捣出来了!
看她久久没有言语,梅若初又接着问:“您觉得如何?”
沈翠是除了夸好不知道说什么了,此时她也体会了一把劳不语私下和她嘀咕说教不了梅若初的体验。
“您觉得好就成,那我就接着往下做了。”
沈翠阻止说:“我虽不懂,但也知道四书五经那些书目极为庞杂,你要是每本书都写过去,得写多久?”
梅若初认真地算了算,“一本《礼记》,五千二百七十字,拆成教案,我从刚来的那天写到今天才完成,用了一个月。《周易》那样比较精深的,字数又多,大概需要写半年?”
“那更不成了。那光是四书五经那九本写完都要二三年了。你不科考了?”
“我……我……”梅若初涨红了脸,但嗫喏半晌,他还是道:“我不考了。”
“你在说胡话。”沈翠板下脸,“不考你前头寒窗苦读的那些年算什么?我知道你聪慧,劳夫子说他都教不了你,但你别说你现在会的那些,都是生下来自己悟的,没有你恩师的悉心栽培?你付出的努力,老山长付出的努力,难道就是奔着让你当个普通的教书先生?”
这要是现代社会,各种职业地位平等,梅若初有这份教书育人的本事,想当老师,她肯定不会横加干涉。
但在这个时代,说难听点,就是功名代表一切。没有功名,就谈不上掌握自己的命运。
更别说,梅若初这份天资,真要有了功名,入朝为官,能造福多少苍生。
要不是想让他别放弃科考,沈翠何至于废寝忘食给他做这么多针线活?
反正有胖儿子在,可以压住他的霉运,随便刷一刷,让他安心教授穆二胖就行。
察觉到自己说话重了些,沈翠缓和了脸色道:“我说话重了些,我不是说教书育人不好,而是以你的资质和潜力,该有更大的发展。而且我想着,你的初心应也不是只当教书先生。”
“我省得的。”梅若初连连点头,越发赧然地道:“当初我和我们山长说这些,他老人家直接拍着桌子骂我,比您这话重多了。我知道你们都是为我好,但是我就是……”
说来说去,他还是不相信自己不会倒霉了。
“那就再试一次,你也信我一次,我会……我是说,我们这‘风水宝地’,会保佑你的。”
梅若初仔细一想,好像近来确实好了不少——平均每天只会摔跤或者磕碰一两次了,吃饭也最多吃到骨头,硌得牙齿有点疼,不会像从前似的吃到石子儿,满口是血。
更没有再引发火灾那样的恶性事故,牵连到旁人。
“那我明年接着考?”梅若初试探着问。
沈翠点头,但想了想还是道:“明年你先考府试和院试,再往后的乡试……就等一等吧。”
一来是如系统所言,科举是需要气运的,现在的梅若初幸运值已经将近40了,再给点时间刷刷就能上及格线,想来应付府试和院试不成问题。
至于乡试,那是考举人。举人和秀才之间的差距犹如天堑,应该需要更高的气运,她暂时刷不过来。
而且最近一场的乡试,穆云川也要下场。
人家是这个位面的亲儿子,气运之子,梅若初跟他考同场,那不是以卵击石?肯定要往后压一压的。
“好。那我再试一次。”梅若初认真地点头应下。
转头他离开后,第二天沈翠在书院陪读,就看到他还在写教案。
不等她发问,梅若初道:“我说句托大的,您别嫌我狂妄。这些书我读了十来年,说是倒背如流也不为过。早在我们山长说我可以下场的那年,我就不在书院上课了,日常就是自己找点书看,而后做些杂活抵束脩。让我整日温书,我也不知道温什么,因为我好像没有哪里不会的。写这个教案,正好就当温习一遍了,回头让大家看看,也等于帮我查漏补缺了。”
要不说他是不输穆云川的天才呢,论起口齿伶俐,沈翠还真不如他。
而且因为最近日子难得的顺遂,梅若初身上也多了几分少年人特有的朝气,说完又顿了顿,他带着促狭的笑意问:“当然在翠微,都得听您的。您不让我写,我就不写了,我帮着做点杂活抵束脩?”
沈翠立刻投降——他洗碗就碗裂,扫地就扫帚散架,早上帮着挑水,那扁担还断成了两截。虽说他经验丰富,凡是坏掉的东西到手都能修。而且因为幸运值整整比之前提高了30点,修出来的东西还勉强能用,不会接二连三的发生意外。但真让他做更多活计,又不知道哪里会出问题。
“算了,按你自己想的来,别耽误你的正事儿就好。”沈翠无奈笑道。
转眼便到了冬日,年关将近。
而这也意味着,过完这个年,卫奚下场的日子近在眼前。
前头卫恕虽然考过了县试,更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但他那会儿是青竹学院的学子,他考的不错,旁人也不会觉得翠微书院如何厉害。
而卫奚,他是在翠微学了二年的正经学生。
他这次的成绩,才能代表翠微书院的真正实力。
第九十四章
十一月的时候,沈翠总算给梅若初缝好了一件能看过眼的外衫。
依旧是乌黑的玄色,歪扭的针脚,看不出具体模样的绣花,甚至两个袖子的长短都不太统一。
任谁打眼一瞧,都只会觉得被蹩脚的做工糟蹋了好料子。
但是梅若初不嫌弃,沈翠给他做好,他就穿。
一件外衫的工序比腰带可复杂多了,所以能加上10点幸运值。
只有一点不好,外衫是需要常换常清洗的,而且晚上睡觉肯定得脱下,所以算下来得穿两个月,才能把那10点幸运永久加进属性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