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穆家这边,沈翠正和往常一样坐在临窗的炕上,周氏做针线,她则坐靠在枕头上闭眼假寐,和系统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
系统之前犯上了倔,还真把蓝星法律知识恶补了一遍。
补完他发现不对劲了,那个法律是沈翠所在时代的东西,怎么那个五十年着作权期限,又论到这个时代了?
这个时代没有那种严谨的律法,各种书肆的盗版书屡见不鲜,根本没什么正版盗版的说法。真要论版权,那市面上的书肆得倒闭七八成。
所以不论是按着古今哪个时代,系统卖书都不可能产生什么版权纠纷。
合着全凭沈翠一张嘴,哪里对她有利,她就往哪里扯!
为此连着好几天,沈翠找他聊天他都有些郁卒,闷声闷气的。
看他自己想明白了,沈翠也有些不好意思,做下保证说往后真的不会利用这个漏洞敛财,只是增加卫恕那半个自家人,偶尔收点笔墨银子,帮补家用而已。
系统本来就说不过她,她好一通哄,总算是把他哄好了。
于是两人便又和之前一样,在任务之余时不时还能聊上两句。
窗户上传来一点响动,周氏立刻放了针线把窗上掀开一条缝。
沈翠也抬眼看去,就看到自家胖儿子的一张笑脸。
母子俩也不用多说什么,沈翠挑了挑眉,他就伸出手指,比了个沈翠教他的“ok”的手势。
沈翠轻轻笑了笑,知道是书院里头卫奚已经把卫恕哄好了。
两人一起笑了一下,沈翠朝着屋里努努嘴,问他要不要进屋来坐会儿。
穆二胖老神在在地摇摇头,一边摇头一边拍拍自己壮实的肩膀——他现在可是当师兄的人呢,肩上也是有责任的,可不好来报个信儿还连带着歇会儿的!
然后母子俩又不约而同地笑起来,穆二胖朝她挥挥手,回书院那边去了。
周氏在旁边亲眼看了他们母子一场无声的互动,虽瞧不明白,却也不由自主地跟着笑了起来。
她不是多言的人,不懂也没多问,但视线落到手中的针线上,想到还不知道境况的穆云川,不由又是微微叹息。
…………
四月下旬,府城放榜。
穆云川人还未归,但青竹书院消息灵通,他在府试中一马当先、拔得头筹的消息传回了县城。
前头获得案首之后,他便已经成了县城的名人,如今连中二元,城里都在传,后头的院考对他来说也不过探囊取物一般。
虽说越到后头的考试越难,也越发人才济济,穆云川还不一定连着考中‘小三元’,但一个秀才的功名肯定是跑不了了!
卫恕来帮着报喜的那一日,周氏依旧在做活。
前头的银钱都给了穆云川,她越发不敢停歇,若不是沈翠劝着看着,她恨不能连觉都不睡,做更多的活计。
听说了喜讯后,周氏眼眶通红,薄唇轻颤,一时间连道谢都忘了。
而沈翠这边,她的面色也有些凝重——穆云川前头说过,院考之前他会归家一趟。
前头沈翠几次和他碰面,都是随便说上几句,匆匆一见。
但如今周氏搬到了这里,旧宅那边也给了劳不语他们使用,穆云川归家,自然是住回这里。
也就是说,她很快就要迎来和穆云川的第一次正式交锋了。
第四十九章
沈翠虽还是对穆云川有些发怵,但既然避无可避,也只能安慰自己说,应付过这一次,穆云川考过院试,他就会去府学读书了。
到时候天高皇帝远的,一年到头也不见得能见上一次面,她也就能接着过之前那种“山中方数日,世上已千年”的悠闲日子了。
这么想着,她也就安心了许多。
穆云川连中二元的消息不胫而走,晚了几日,村里人也得了消息。
原身人缘差,而穆成虽是本县人,却不是在水云村长成的,又一般都是在县城里讨生活,所以穆家和村里其他人家来往一直不是很多。
至多也就是有时候沈翠从村里买些鸡蛋和菜——虽然周氏自己也养了鸡,种了菜,但她辛苦劳作得来的,并不够一大家子人吃喝。而且沈翠也不好意思拿她的东西,宁愿花点小钱从外头购置。
但是自打穆云川考上的消息传来,村里人一下子对他们都热络起来。
倒也不图啥,就是过来道个喜,进来坐坐,聊聊家常,沾沾喜气。
若是按着原身的性子,此时知道继子马上要当上秀才了,那肯定是眼睛生到了头顶,恨不能抖到天上去。
沈翠做不出来原身那种极品事,在她空闲的那半天时间里,逢人上门,她也会请人进屋坐上闲聊一会儿。
乡亲们当然很快发现了她的不同,沈翠也并不否认自己的改变,就说:“我家二胖现在也是读书人了,我这当娘的,自然也不好给他跌份丢人。”
村里人都知道从前的穆二胖痴傻,前头听说穆家旧宅这边又是请先生,又是弄什么书院的,私下里没少嘲笑。
但眼下不是那般境况了,水云村出过好几个秀才,也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举人,但连中二元的人物却未曾有过,眼下的穆云川在村民眼里俨然是文曲星下凡,都有神仙似的哥哥了,弟弟开窍不也很正常吗?
这说法十分可信,毕竟穆云川不是从她肚子里出来的,她为了穆云川没必要改变自己,但为了亲儿子,那当娘的是啥事儿都愿意的。
就这样待着客,五月初,穆云川从外头回来了。
其实前一天他就从府城赶回来了,但比起归家,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做——在山长面前凭记忆默写出试题和整张卷子。
其他和他同年下场的同窗都是如此。
他们的卷子往后也会成为书院中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
山长看过他的卷子后十分高兴,在人前倒是没多说什么,等人散了,他脸上才露出真切的笑容。
“云川这文章写的好,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词藻瑰丽,既言之有物,又文气斐然。保持下去,院试的头名也非你莫属。”
穆云川依旧自谦道:“山长谬赞,云川不过是侥幸而已。”
山长见他态度如过去一般无二的恭敬,越看他是越满意,“院试还有一段时间,你年前便一直长留书院,确实也该归家一趟。这便给你几日假期,但你切不可分心,科考才是正道。”
穆云川道一声自己省得,歇过一晚,今日便回来了。
他人不过刚进村,还不到穆家,村里人见了他就笑道:“文曲星回来了!”
而后便簇拥着他一路往穆家走。
沈翠算着日子他这几天就该回来了,而当天的书院日常又没在吃早饭时发布,所以她没在书院待,和周氏一样在家里等着。
听到外头的响动,周氏立刻从洗衣盆前站起身。
一路快走到门后,周氏反而不敢开门了。
夫君眼下已经是童生了,又马上是板上钉钉的秀才。
村里人如今见了她,都会笑着喊她“秀才娘子”,连带对她的态度都客气了不知道多少倍。
周氏从前就笃定自家夫君会有出息,也一直盼着他归家,可真等到这一天,她反而生出一股莫名的不安和害怕来。
热闹的人声越来越近,周氏捋了捋头发,抻了抻衣服,却还是不敢开门。
沈翠便站起身,到了她身后,轻轻地拍了拍她的后背。
春衫单薄,察觉到后背的那一点暖意,周氏深呼吸了一下,打开了大门。
穆云川也正好到了家门口,周氏见到他唇边噙着的那和过去一般无二的温柔笑意,一颗悬着的心这才落到了实处。
穆云川看过她一眼,同时也见到了站在她身后的沈翠,便躬身作揖道:“不孝子请母亲的安,数月来为了科考而没在母亲身边服侍,是儿的不是。”
沈翠是真没想到穆云川身负功名后还能对自己做到这般地步,短暂地惊讶后,她拿起帕子擦了擦眼角并不存在的眼泪,而后笑着快步上前把他拉了起来。
“回来就好!你看你都瘦了,在外头辛苦了!”
“不敢言辛苦,取得一点小小成绩,算是没辜负母亲的教诲。”
村民们跟了过来,沾沾喜气只是一遭,其实也有不少人是来看热闹的——看发达后的穆云川会如何对待苛待了他十来年的继母。
两人“母慈子孝”的画面落入村民眼中,自然也惹起了不少议论。
“从前这沈翠花不是苛待这穆大郎吗?怎么两人看着关系还挺好?”
“肯定是穆大郎大人有大量,不跟她一般见识呗!”
“那也不至于这般吧?我从前没怎么来过穆家,前两天倒是来坐了会儿,沈翠花不像是会做出那种极品事儿的人,难不成从前都是误传?”
“啥误传不误传,沈翠花从小就不是省油的灯,村里老人都知道的!”
就在村民们的议论声中,沈翠这边收到了书院日常的任务提示,还是让她为书院上下烹制一顿饭。
也正好,她就不用被众人当成动物园的猴子被人围观了,于是她挎起菜篮子,说出门去买菜,做顿饭好好犒劳穆云川,将应酬的事儿交给穆云川和周氏来做。
反正越是人多,穆云川就越会顾忌到名声,越不敢生事儿。
从家里出来后,沈翠干脆真的进了趟城,割一斤肉,顺带让摊主半卖半送了几块大棒骨。
周氏做啥都好,就是实在太过精打细算,家里现在比从前富裕不少,但她愣是一个大肉菜不做,至多每顿弄一些肉丝、肉末的。
沈翠也不好说她,毕竟她确实是在为整个家打算,却是真的有点馋肉。
后头沈翠再在商城里购买了烙菜饼需要的食材,提着满满当当的一篮子菜回了家。
彼时穆家的人居然不减反多,其他没见到穆云川归家的村民,都得了消息往这儿赶。
然后众人便把他围在中间,询问他科举是怎么考的,府城是什么模样的?
穆云川唇边的笑容自始至终都没有变过,温声和气,极其耐心的解答众人的问题。
周氏插不上话,见到沈翠回来,便跟着她进了灶房。
烘菜饼这种东西,沈翠一回生二回熟,自己就先开始和面揉面了。
周氏就负责料理肉菜。
这次不用沈翠再特地说,她很自觉地没把肉切成肉末或者肉丝儿。
也就半个时辰,沈翠的菜饼烘制好了,周氏也炒出了一盘时蔬,炖好了一锅肉,只剩下一锅骨头汤,在灶上呼呼冒着热气儿。
看着村民们还没有走的意思,沈翠就想着留他们吃饭了,总不好把贺喜的客人往外头赶。
但村民们却有自觉,他们空手上门的,又没带什么礼来,不好白吃人家的饭,就自觉地告辞。
走在最后头的的是一个年事已高,已有些糊涂的老阿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