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亲王世子现下一心一计都在那书信上头,那里还分得开心去和薛云上在言语上做分辨的。
皇上一声断喝道:“大胆。”
少顷,多少锦衣卫从外涌进。
怡亲王世子这才被镇住了。
薛云上不慌不忙地理了理衣襟,这才又呈上书信。
宋志来上前接过书信,略检查了一番方敢呈给皇上。
皇上接过来,一刻也等不及便打开信封掏出信笺来看。
儿子的字是皇帝从小一笔一划,手把手教出来,所以到底是不是儿子的字迹,皇帝又如何会辨认不出来。
眼看他诬告诽谤薛云上罪名就要坐实,怡亲王世子惶恐之余,心内无不赶紧想解救之法的。
而如今宫里能救他,就只有他的亲祖母太后娘娘了。
想罢,怡亲王世子忙四处顾望,想在周围找出熟悉之人来。
果然在外围,正有个小内侍正往他这张望。
怡亲王世子忙朝这小内侍,使眼色。
那小内侍机灵地寻了个空,就隐没在侍立的人当中不见了。
怡亲王世子才要松口气,就见皇上忽然哭了。
宋志来忙要上前,却被皇上抬手拦住了。
皇帝深深埋首在信笺中,好天儿才抬起头,却已是伤神十分的样子,十分羸弱地让薛云上和怡亲王世子都退下去了。
怡亲王世子大松了口气,且和薛云上也算是撕破皮脸了,出了皇帝的寝宫,怡亲王世子就对薛云上嗤之以鼻,道:“你别得意。”
薛云上连给眼神都欠奉,就从怡亲王世子身边过去了。
怡亲王世子气得直跌足,这时方才那个给帮他请太后援手的小内侍回来,“世子爷,太后娘娘下旨,正要奴才到皇上跟前宣你过去。”
闻言,怡亲王世子不得不再往太后宫里走一回的。
太后卧病在床,这日才好受些,见到自个的正经孙儿来了,没有不嘘寒问暖的,末了这才问起他们在御前的事儿来。
对这位亲祖母,怡亲王世子自然不隐瞒,就将事情原委一五一十地都说了。
太后听罢就是一阵心惊胆战的,直道:“你糊涂。行宫那位虽被废了,可到底是他的心肝宝贝,不然他也不会千方百计把那位从宗人府弄出来,安置在热河行宫。既然皇上费尽心思将人放在行宫,又怎会不将心腹耳目都安在那位身边的。”
怡亲王世子一惊,“什么?”
太后一时也生了惶恐,道:“只怕你的一言一行,早落别人眼里了。”
怡亲王世子越发慌张了,跪在地上央告道:“那该怎么办?皇祖母救我。”
太后凝眉忖度了一会子,道:“你赶紧家去闭门思过。皇上那儿,只要他还要孝名,便还得顾忌哀家的。”
怡亲王世子听了赶紧出宫回府去。
而皇帝寝宫里,皇上闭眼歇了好一会子才缓过来,但心情却好了不少。
宋志来这才松了口气。
皇上小心将书信折叠了起来,又问宋志来道:“你师傅可是跟着回来了?”
宋志来的师傅正是皇上的保公——温来喜。
皇上对这位打小便照顾他的保公情分不浅,只因温来喜年岁渐长了,皇上唯恐他出宫后受委屈,便让他到热河行宫去,说是让他去掌事,实是去荣养了。
这也是皇上放心将废皇子安置在热河行宫的原因。
有温来喜照应着,不怕会熙皇子受委屈。
宋志来想罢这些,忙上前回话道:“启禀皇上,师傅就在后殿候着。”
皇上道:“快请。”
少时,宋志来搀扶着一位眉发发白的老内监进来。
老内监哆哆嗦嗦地就要给皇帝行叩拜之礼。
皇上忙让宋志来将老内监扶起。
老内监见到皇帝早泪眼朦胧,“皇上怎会病成这样了?”说着回头就打起宋志来来,“可见是你这小子不好好伺候了。”
宋志来不敢动弹,只能生受着。
皇上摆手道:“和他们都不相干。到底是因朕教子无方,教子无方。”
老内监拿袖子擦了擦眼泪,道:“皇上还要保重龙体。”
皇上点头,道:“此番朕正要问你,熙儿在行宫之事。”
老内监自然是毫无隐瞒的。
当老内监说到怡亲王世子挑唆熙皇子时,皇帝的脸面阴了阴。
而说到薛云上骂醒熙皇子时,皇帝又泪流满面了。
末了,皇帝哽咽道:“安哥儿这孩子……是个好的。许有个襄郡王在,日后要紧关头还能有人及时劝这孩子悬崖勒马。”
老内监道:“皇上这是看中他了?那安南王呢?”
皇上忽然笑道:“咱们这位小安南王是个聪明的,他知道若进了京,他们家世代经营的安南王军便要没了的。那可是他们这一支保命的关键,他如何轻易放手。”
说到这,皇上看了眼御案上的折子。
原来安南王竟早一步上折子表明镇守云南的决心了。
这日之后,怡亲王世子战战兢兢在家不敢出门,薛云上则小心操办韩氏的出殡之事儿。
康哥儿太小,韩氏灵柩前由常安家的抱着摔了盆,便抱回太妃院里养着了。
出殡之列各色执事和陈设、百耍等,已是浩浩荡荡,再加之各家的官客堂客的轿舆车辇不下百余数,这一摆又是四wu里地的。
路上更有各家彩棚高搭,设下路祭,可见风光热闹。
襄郡王和薛云上骑马在队列前端。
襄郡王的欲言又止,薛云上早便看到了。
且襄郡王到底想说什么,薛云上也能知道一二,只是薛云上佯作不知。
直到宗亲陵山下,队伍稍作歇息,襄郡王寻了时机这才赶紧问薛云上道:“你大哥到底到了何处,为何一直未有音讯?”
薛云上冷冷道:“我虽给大哥安排了的车马,可王爷觉着大哥会按我安排的行程走?会让我知道他到底往哪儿躲的?到底韩氏新亡,我儿每日鬼门关前徘徊,与他的干系匪浅。”
襄郡王一窒。
韩氏下葬毕,襄王府一众人方回了王府。
只是襄郡王前脚才进了府,后脚皇帝来遣人来宣他进宫了。
如今谁不知皇帝正选过继之人,这会子把襄郡王宣进宫去,可见其中的微妙。
这时候多少人在家说,亲去给韩氏送殡是对了。
这些襄郡王自然也想到,故而面圣之时难免不会忐忑。
皇帝倒是没让襄郡王悬心多久,开门见山的就说要过继薛云上,还道:“只要你愿意,你长子便罢了,幸好你还有次子也是你元妃所出,朕这就准了他为襄郡王世子。”
闻言,襄郡王虽对薛云上有不舍,可比之皇帝的承诺又压过了那些不舍。
只是不待襄郡王高兴,就听皇帝又道:“但你可要想清楚了,你那儿子如今到底还是活着的,可一旦他们成了世子,还能不能有命承袭你的王封……你要知道,你们家那位太妃如今虽吃斋念佛了,却不是真成佛爷了的。”?
☆、第 174 章
? 襄郡王当下的便窒住了,惊惶地看着皇帝。
皇帝却还是笑道:“你可知当年郑国公府支持朕的条件是何?”
襄郡王想要张嘴答言,却发现艰难十分,只得忙摇头。
对于襄郡王的失礼,皇帝也不以为意,只抬头看向紧闭的殿门,仿若能看透那门,“条件正是你们那位太妃所提的,她要你父王的宠妾魏氏和她的儿子永世不得翻身。”
当年太妃和魏氏母子斗的不可开交,太妃会提如此条件襄郡王倒不觉是意料之外的,可当皇帝接下来所说的,却又生生让襄郡王几乎魂飞魄散。
就听皇帝道:“也是当年朕小瞧了她一个妇道人家的心思。只当魏氏和你二哥不过是上不得台面的妾室和庶子,要他们是死是活再容易不过了。没深想,倘若他们母子背后不是有你父王宠爱护持,你们太妃又何必如此忌惮,动他们半分都不得,所以要让魏氏母子永世不得翻身的关键,就在你父王身上。”
起先还不明白,待襄郡王细往深处一想,不觉便似走了真魂一般,险些要了他的命,好半天才颤颤巍巍道:“臣……臣父王是……是……”
皇帝也不避讳,道:“正是。”
襄郡王当下跌坐在地。
皇帝这才垂眼看襄郡王,又道:“也是因此,朕当年这才对周家‘良弓藏’。郑国公还不足畏惧,你们那位太妃才是要害。”
说罢,皇帝缓缓地龙椅上站起,慢慢走到襄郡王跟前俯xia身来,“你如今知道也不迟。”
襄郡王惊惶万分地看着皇帝,“皇……皇上,如此……如此一来,只怕安……哥儿再不合适了。他如今……如今可是一心都……向着周家了的。”
皇帝点点头,“朕知道,但安哥儿确是个好孩子。周家也不得不防。”说着,皇帝又站起身来,可不论他如何挺直身子还是有些佝偻了。
只见皇帝转身走回御案前,拿起一卷明黄的卷轴来,又递给了襄郡王,“打开看看。”
襄郡王哆哆嗦嗦地接过卷轴,半天才展开来看。
可待襄郡王看清上头的东西,又唬得去了半条命,“皇……皇上,臣……臣……罪该万死。”说罢,磕头如捣蒜。
少顷,襄郡王额前便青紫了一块。
皇帝道:“不必惊慌,此圣旨不到万不得已,你也不能公之于众的。”
襄郡王却还是抖得筛糠一般。
之后,皇帝再度襄郡王说了什么,再不得而知。
而在襄郡王被宣召进宫后,多少双眼睛都在看着。
别人家不必多说,只说郑国公府就有些乱了阵脚。
“可问出来了?到底皇上和他都说了什么?”郑国公坐立不安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