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68 章
? 一时间劝皇帝为国本建储的折子,雪花一般的都到了内阁手里。
诸位阁老一商议,便与宗人府宗人令泰郡王一并进宫陛见去了。
这日皇帝的精神还算好,竟能在廊檐下晒会子日头了。
宋志来是伺候皇帝多年的人了,最是知道皇帝的性子,这时候是最听不得和熙皇子有一星半点干系的话,听了一准又黯然神伤起来。
所以宋志来一听说内阁和宗人府前来,为的就是过继立储之事,一时也顾不得启禀皇帝的,便先忙忙迎出去了。
户部尚书郑承付瞧见宋志来,忙问皇帝龙体康健。
宋志来躬身回道:“太医院寻得一古方,皇上吃了总算是有些效应了。只是太医们说了,皇上这是心病,还要心药医才对症。可这天下间什么药都好找,为有这心药难寻。”
郑承付等人都是宦海沉浮多年的人了,那里会听不出宋志来的意思。
宋志来这是让他们千万别提和皇上心病相干的事儿,不然可没有心药治皇帝的。
而皇上的心病是何,可不正是熙皇子的。
诸位阁老和泰郡王一时间也有些面面相觑了。
这时,皇帝寝宫里的出来一人,竟是皇帝让他们这些都进去说话了。
郑承付和泰郡王等人忙理了理衣冠,随宋志来进去。
来到御前,郑承付等人叩拜山呼万岁罢,得旨起身,没想抬眼看到的竟是如此憔悴消瘦的皇帝。
这才几日的功夫,皇帝竟已成了这般模样了,郑承付等人都不禁心内震惊,方才还有些动摇的劝谏皇帝立储之事儿,在这一刻才肯定了。
皇帝虽一直在将息养病,可朝政上的事儿,他不必细问也能猜到都有些什么事儿。
今年风调雨顺民心思定,可见外头是没大事儿的。
既然外头无事,那便只剩下朝廷中的文武百官有事儿了。
但天下安定,百官所思所想之事儿也唯有立储了。
想罢,皇帝嗽了两声,满面病容之上再添了疲惫了。
皇帝登基至今,虽并未开疆扩土,威震四邻,但他一心为民也算是个仁慈守成之君了。
所以皇帝也不愿因他的后继无人,而让天下动荡,百姓遭殃。
于是待内阁首辅董阁老将近日朝政一一回禀罢,皇帝便自个先提了个话头。
这话头一起,果然让内阁等人以立储建储乃国之根本,滔滔不绝地劝说起皇帝来。
宋志来直着急,好在皇帝只是闭目听着,并无异状。宋志来这才稍放下心来。
内阁诸位虽长篇大论,皇帝却得以闭目养神,所以皇帝再睁眼时,疲态才去了些许。
“诸位爱卿所言极是,但朕子嗣不丰,只能在宗亲中过继了。”皇帝说着,又嗽了起来。
宋志来忙上前又是喂皇帝喝热汤水,又是给皇帝顺气的。
好不容易皇帝的咳嗽止住了,这才又道:“只是不知诸位爱卿以为,朕该过继谁才好?”
泰郡王年轻,至今只一女儿且方一岁,所以他不必避讳,于是便将宗亲中适龄的兄弟子侄名册献上。
罢,内阁诸位上前又是一通国赖长君的长篇之说,但归总起来也不过是让皇帝选年长有经历的。
皇帝被内阁众人说得头脑发胀,越发不耐烦听他们说了,只道:“你们只说他们中那几人适合。”
董阁老上前回禀道:“启禀皇上,臣以为宗亲子弟之中,怡亲王世子为首选,次之为安南王与襄郡王三公子。”
皇帝听了直点头。
内阁将怡亲王世子列在首,其用意皇帝也是知道的。
只因怡亲王可是当今太后的亲生儿子。
当年若非怡亲王年纪尚幼,太后扶持怡亲王当皇帝也不是不能够的。
听罢,皇帝道:“这虽是朕的家事,但到底事关国运国本,大意不得,还要朝堂之上听百官商议,朕方能定夺。”
内阁众人自然是无异议的。
次日,皇帝竟然就上朝了。
这日朝会,百官三本奏罢,皇帝便说起过继立储之事儿,再将候选三人一提,顿时朝上一片哗然。
起先群臣还能按部就班各抒己见,到了后来争议过大,便开始都面红耳赤起来,只差没动手了。
就听这边有人道:“安南王祖辈可是因错立下誓言,子孙后代将永世镇守云南。如何还能立他为储君。”
话音方落,那里就有人道:“怡亲王世子一心风花雪月,正经差事没当过,如何能堪当重任。”
才完,就又听别处有人道:“薛云上不过毛头小儿,侥幸办得几件差事就敢张狂。”
群臣越说越没个顾忌,安南王不在听不见也就罢了。
怡亲王脸上就很不是那么好看了。
皇帝只冷眼看着殿内的混乱与争吵,忽然就瞧见郑国公躲在人后,依着盘龙柱在那打盹儿。
皇帝一怔,再找襄郡王却不见,要问宋志来才想起韩氏新丧。
想罢,皇帝也觉着累,便起身退朝。
底下的人好半晌才发现皇帝不在了,这才都怏怏地散朝。
郑国公走得最快,可才到宫门便被锦衣卫拦下了,“国公爷慢走,皇上有旨,郑国公宁定宫陛见。”
后头跟来的人听闻,不由得都窃窃私语开来,说定是皇上让郑国公去商议过继之事,还有人说郑国公可是薛云上外祖之类的话,云云。
少顷,郑国公就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有人让郑国公在皇帝面前美言薛云上的。
也有人义正言辞劝说郑国公要为天下计,万不可因为薛云上是他外孙便偏颇的。
郑国公听得头疼,忽然就真的扶着头哎哟了起来,“哎哟,不行了,我旧疾又犯了,要赶紧家去服药,不能去觐见皇上了。还请这位小将军待老夫回禀皇上了。”
闻言,有人正要怒其不争,就看那锦衣卫像是早便知道了一般,道:“国公爷放心,皇上知道国公爷身子不好,已命刘御医与下官随行,谨防国公爷身子有何不测。”
这下不说郑国公了,就是旁人也没话说了。
郑国公只得跟着锦衣卫去了。
到了宁定宫,宋志来直接便领着郑国公进去见皇帝了。
郑国公跪地呼万岁。
皇帝也不着急着让郑国公平身,还道:“这回你又是什么旧疾犯了?”
郑国公跪地上讪讪道:“回禀皇上,臣……臣只是饿得有些晕。用了刘御医的药油,臣现在好多了。”
皇帝坐郑国公头顶笑道:“那你平身吧。”
郑国公忙谢恩起身。
这时,宋志来端着几样小菜和羹粥。
皇帝见了,道:“给郑国公也准备一份。”
郑国公府又赶紧谢恩。
皇帝胃口不大好,用了几口便罢了,郑国公见了忙也放下了筷子。
皇帝却道:“你用,咱们也好说说家常闲话。”
郑国公只得又执起筷箸。
宋志来伺候皇帝盥漱过后,皇帝才道:“听说前些日子你可是当曾外祖父了。”
郑国公笑道:“可不是。就是孩子不足月,身子不大好。”
皇帝便借着这话头往下说了一会子,忽然的才说起,“常言‘成家立业’。安哥儿也为人父了,该有一番事业了。你这个做长辈的就不为他打算打算的?”
闻言,郑国公诚惶诚恐地跪下,“皇上明鉴。臣当真没那心思。”
皇帝伸手虚扶郑国公,“不过是家常的闲篇罢了,不必如此。起身吧。”
郑国公又是一副战战兢兢的样子谢恩起身。
皇帝长叹一声,追忆往昔道:“想当年先帝在位时,你对朕可是知无不言的。到了如今你倒是处处避嫌了。”
郑国公嘴上说着惶恐,心里却道:“正因当年老夫知无不言,才让你鸟尽弓藏了。”
郑国公的心里所想,皇帝自然是不知道的,还道:“不过这回你怎么都得跟朕说句掏心窝子的话。那三人你以为谁堪当承嗣?”
“这……”郑国公面上越发的诚惶诚恐了,“臣不知。”
皇帝笑道:“那你什么时候知,就什么时候出宫去。”
郑国公惊惶抬头,好半晌才道:“请皇上容臣细细斟酌。”
皇帝也不催郑国公,扶着宋志来的手到里头去歇息了。
待皇帝醒来,郑国公还在凝眉忖度。
“如何?”皇帝问道。
郑国公忙躬身迎接,“臣还是不敢妄言。”
皇帝道:“你只管说,朕恕你无罪。”
郑国公四顾了下,道:“那臣就说了。”
皇帝道:“说。”
郑国公道:“臣以为,唯安南王方能堪当承嗣。”
皇帝还真有些意外,道:“为何是他?”
郑国公道:“安南王祖父虽有过,但其一支多年镇守云南,忠心不二。远的不论,只说此番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