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氏见薛云上回来,要下榻来迎薛云上,王妃都不许,最后韩氏只得含羞带涩的躺回榻上去,十分矜贵的样子。
薛云上才要问,就又听丫头子来回说太妃来了,薛云上只得又出上房去迎。
太妃虽不及王妃这般欢喜,但也十分高兴的样子,直问:“如何?太医如何说的。”
王妃忙起身回道:“太医说日子还浅,若是不是三奶奶她身子弱,有些受不住胎气,也没那么快显露出来的。日后愈发小心保重才好。”
薛云上一怔,“胎气?”
王妃笑道:“可不是,你媳妇有喜了。”?
☆、第 146 章
? 听王妃如此说,薛云上愈发怔住了,只因又想起他被韩氏下药的那晚的事儿了。
再看韩氏越发娇嫩起脸面,羞答答地看着薛云上,让薛云上愈发的不自在,最后连一句保重的话都说不出口,便草草与太妃、王妃告辞,更衣进宫去了。
韩氏见薛云上如此不待见她,便委屈地哭了,怎么劝都不听。
虽说能做祖母了,王妃是高兴的,可如今这孩子不过是韩氏肚子里的一块肉,且是男是女还不知道的,自然是自己十月怀胎生下的儿子要紧些,所以见韩氏如今不过是胎气才身上,便这般持宠而娇了,王妃自然不悦了,道:“你这是做什么。爷儿们自然是外头的事儿要紧些,难不成还要他陪着你在家养胎不成。你也该知些进退了,没得才见好了,便又‘风驶尽帆’了,招人不待见。”
太妃在旁也如此道:“你婆婆说得是。你如今头等要紧的事儿,是保重你自个的身子。”
韩氏听了,自然觉着是越发的委屈了,可一时不敢露出来,只待太妃和王妃去了,这才痛哭了起来。
芄兰和缁衣劝了韩氏半日,见只会越发地让韩氏哭个不住,于是芄兰道:“三奶奶了有喜了,可是好事儿,可往奶奶娘家送信儿去了?好让亲家太太知道,来瞧瞧三奶奶也是好的。”
韩氏一听这话,连哭都顾不上,揩拭了眼泪就连声道:“可去我娘家报信儿了?我娘可说要来?”
褰裳进来道:“早打发人去了。只是你们别忘了,早先王妃可是说了,无王谕韩家人再不能来王府的,所以就是去说了,亲家老爷、太太也来不得。”
韩氏这才想起是有这么回事儿,可一想到不能见着娘家父母的,这心里就越发的不好受了,哭得什么似的。
又说太妃。
回到优昙婆罗院后,常安家的又是让人给太妃更衣献茶的完了,这才道:“这位三奶奶的肚子倒是争气的,才一回就让她怀上了。”
太妃呷了一口热气腾腾的茶汤,也不知在暗忖着什么,好半天儿才道:“她既如此,倒是不好这会子便对她做什么了。倘若她生下的是女儿也就罢了,若一举得男……”
常安家的近前,轻声道:“太妃以为如何?”
太妃放下茶碗道:“那便去母留子罢。虽说若韩氏一举得男,这不但是安哥儿的嫡长子,还是咱们王府的嫡长孙,于安哥儿而言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可韩氏却是个不堪母仪天下的,没得让她坏了安哥儿的圣明。”
常安家的点头,“瞧三奶奶如今这病歪歪的身子,许不必使什么手段,她自个生产时就要受不住了。”
太妃却又默了默,看着地上的火熏笼直出神的模样,道:“许这里头咱们还有些文章可做。”
常安家的自然是不知道太妃的心思的,于是道:“太妃的意思是?”
太妃冷笑道:“他日安哥儿登基,你说谁才是太后?”
常安家的理所当然道:“自然是太妃和王妃了。”
太妃摇头道:“你别忘了,宫里的太后才是正统。”
常安家的顿时“嘶”的一声,抽吸了冷气一口,“太妃的意思是把太后也……可太后她在宫里,只怕不好动手。”
太妃却笑道:“就她那娇花似的心肠,一点点儿委屈就够她受的了。”
常安家的还是不明白,就又听太妃道:“也罢,我明儿就进宫去,求太后赏两个老道的嬷嬷来,为韩氏的身子‘保驾护航’。”
一听这话,常安家的便知道太妃要做什么,所以直道:“太妃高明。”
说完这桩,太妃又道:“不是让安哥儿好好在府里呆着的,他怎么又被宣进宫去了?”
因近来褰裳的浑水摸鱼,让优昙婆罗院一直消息不灵便,所以常安家的也不知道的,于是道:“许……依怙知道,只是如今她被送出府去了。要不奴婢再想法把她给要回来?”
太妃沉下脸面道:“没用的东西。倘若她自己回不来,便罢了,让她自个在外头自生自灭吧。”
常安家的道:“那三爷身边可就没人了。”
太妃冷笑道:“上回来找你回话的那个小丫头叫什么来着?”
常安家的想了一会子,回道:“那是新进被依怙提拔上来的,三爷身边的丫头,好像叫什么缁衣的。”
太妃又问道:“是那里来的?”
常安家的道:“说起来也算是咱们府里根生土长了的,只是……”
太妃一听常安家的这般犹豫,还有什么不明白,自然是事关自个逆鳞了的,所以太妃冷笑道:“可是当初老王爷身边的人?”
常安家的只低着头,不敢答言。
太妃乜斜着看了常安家的一眼,道:“也罢,当初他身边的人到如今也只剩下些无关紧要了的。倘若这丫头是个机灵的,我就是拉扯她一番又如何。只是不急,你且先看那丫头如何。”
常安家的连忙答应,“是”。
这里太妃有了打算,前头也得知了韩氏有喜的大爷,便没这番镇定了。
好不容易劝说襄郡王,暗中将太妃和王妃的人都清了清,再一过连娶进肖氏来,这王府便还是他的了。
没想这时候,韩氏得身孕了。
“要是个女儿就罢了,要是个男孩,那可是嫡长孙。”大爷急得直在他自己书房里团团转的。
韩氏有喜的消息,襄郡王自然也知道了,比之大爷,襄郡王却是喜忧参半的。
襄郡王喜的自然是要得长孙了,忧的却是唯恐薛云上得了这嫡长,越发要同大爷一争高低了。
所以襄郡王就想把薛云上叫来敲打一番,可薛云上进宫去了,他只得暂且作罢,改叫大爷来安抚了一番。
而这日,熙皇子向皇上请安回来,便要到寿安宫来给太后请安。
待从寿安宫出来,正是李慎容恭送的熙皇子。
熙皇子一面走,一面同李慎容说话,心情十分好的样子,“我让皇子妃给你的血燕,可吃了?可觉着受用些了?我那里还有,回头再给你些。”
李慎容是位身着织金云肩通袖襕纹理夹袄,头戴尖顶鬏髻,饰蓝查文头面的,年约二十五六的宫人。
可只瞧这位李慎容的打扮,便知她在太后宫中的地位。
就听李慎容道:“殿下赏赐,按说奴婢不该辞,只是这些都不是奴婢能受的。一回两回就罢了,多了就不好了。”
熙皇子听了顿时脚步,回身拧眉问道:“可又是那位刘贞容仗着品级又欺压你了?”
李慎容笑道:“贞容姐姐是严谨了些,可当真也是个好人。”
熙皇子也不听,道:“要不是按制太后宫里只能是贞容一人,慎容一人,我定不会让她压在你头上的。要不,你干脆随我出宫去,在我府里就是皇子妃也不敢对你拿大的。”
得这样的话,李慎容心里自然是熨贴的,于是道:“殿下又说了傻话了。莫说太后对奴婢有恩,奴婢早立下誓言一世在太后身边服侍的,就是真跟殿下去了皇子府,殿下也不该为了奴婢如此。皇子妃到底是个好的,殿下在外还是多该给她些体面才好。”
熙皇子点头道:“她倒是个好的。”
李慎容又道:“今儿可是皇上又说了殿下?奴婢瞧着殿下略有些郁郁之色。”
熙皇子道:“还不是为了云南的事儿。”
李慎容道:“奴婢常年在深宫,外头的事儿也不知多少,但奴婢却知皇上对殿下得慈爱之心。殿下,这世上唯有皇上是再不能害了你的。”
熙皇子有所感怀,道:“我知道。只是父皇让我对云南有所松手,可我在云南有样很是不得了的东西,不能让人得了去的,如何能松手的?”
李慎容道:“不怕说句让殿下恼的话。既然那东西对殿下这般要紧,面上越发要做丢开的样子,不然在别人眼里,可就成了‘此地无银三百两’了。”
这话若是别人说,熙皇子定是不听了,只是李慎容这般说了,熙皇子才入了耳,道:“你说得也是道理。让我再想想。”
说毕,李慎容便恭送熙皇子去了。
待熙皇子走远,李慎容自言自语般道:“这般当真是帮了殿下?”
这时就见一人从隐蔽角落走出来,道:“不然殿下还这般赌气与朝中清流言官对持,可非好事。”
听罢,李慎容向那人蹲了万福,“既然皇上信得过三公,奴婢也信得过三公子。”说完,她便踅身回寿安宫去了。
熙皇子回到皇子便寻来赵庚,“怎么天龙石还运不出来?”
赵庚回道:“虽说如今云南各处的关卡要道都封闭了,消息再传不出来的,可因如此却有些人心惶惶,草木皆兵了,故而他们都不敢擅动。”
熙皇子道:“废物。”骂完,熙皇子又掂掇了一番,道:“果然还要松一松才好,不然当真成此地无银了。去,去襄王府把薛老三叫来。”?
☆、第 147 章
? 赵庚挨骂正腹诽熙皇子,就又听说要叫薛云上来,便道:“不是殿下叫他来何用?”
熙皇子喝道:“放肆。平日我以礼相待,你们便都当我是个好性儿的了。正事没见办成几件,这就敢质问我的话了。”
赵庚连忙打叠起告罪的话,磕破头了,熙皇子这才让他去了。
出了书房,赵庚就赶紧打发人去请薛云上,顺便使人去告诉太妃。
只是这会子大爷听说韩氏有孕,心里愈发不得受用,把襄王府上下搅得越发成了混水。
就是明面上来传话的人,都好半晌才得见了薛云上,那暗地里的人就更不用说了,又不敢随便抓一人来就给话的,末了也只得悻悻地把话又揣回心里带回去了。
这会子薛云上到了皇子府倒是利索得多了,直接就见到了熙皇子。
只是熙皇子还是没多少话,把一个信封往薛云上面前一推,便又打发薛云上去了。
薛云上得了信封也不多瞧,折叠齐整揣进怀里,便又直直往宫里去了。
也是因为近来喜的一子的缘故吧,皇帝龙心大悦,逢人便说起这个新得的儿子来。
薛云上便凑趣也跟着说了几句,逗得皇帝越发开怀,所以在薛云上请旨要承恩候大公子宁忠振,随他一块去办差,皇帝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可等旨意到襄王府,还是炸开锅了。
大爷那点子见不得人的心思便不消说了,襄郡王则是大怒,暗道:“前番才告诫过他云南的事儿不好掺和,这小子竟然又阳奉阴违插手了。”
所以襄郡王把薛云上叫来就是一通好骂。
薛云上倒是半句顶撞没有,只是那跪在地的身子却是十分直挺,不屈的样子,把襄郡王给气得真当要一佛出世,二佛升天的。
“逆子,倘若你还当我是你老子,便随我进宫去把这趟差事给推了。”襄郡王狠声道。
薛云上还是那不为所动过的样子,“皇上已颁明旨,倘若儿子此时再做推脱,只怕一个抗旨不尊的罪名,咱们家可就再逃了。再者儿子可不比大哥,乃王爷心中世子的不二人选,什么都不必费心便能坐享其成。儿子虽不奢望承袭王封,但也不能碌碌无为,见事便躲了,不然日后又怎么样呢。”
襄郡王一听这话,先时是有些心虚,末了还是恼羞成怒了,道:“你这是在怨怼于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