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老大人对婚期倒是很满意,觉得这样一来他们就有时间为孙女置办嫁妆了。
六月份的时候,恒哥儿终是从安西赶了回来。
不过他这次回来倒给李浩淼带回来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
“你说万有龄当初以良民的头颅冒充山匪谎报军功?”李浩淼双目凝重的问恒哥儿。
恒哥儿点了点头道:“我也是深入安西才发现了这些事情。”
李浩淼听恒哥儿说完后,不由得沉思。
半响,他才对恒哥儿道:“这事你且不要跟任何人说,我想办法透露给二皇子和三皇子。”
恒哥儿点了点头。
他明白父亲的意思。
三位皇子现在相互斗的厉害,若是二皇子和三皇子知道了这件事情,一定会拿着他们大做文章的。
不过李浩淼却不打算在这两年将这件事情爆出来。
因为现在时机还不到,三位皇子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在这个时候出事。
不过他已经又派暗卫去了安西,准备再多搜集一些万有龄谎报军功的证据。
第131章
毅哥儿的婚礼举办的盛大而温馨。
婚礼过后不过两个月,瑶姐儿就诊出了身孕。
乐太妃和仁安长公主知道后,都在宫里和府中烧起香,拜起佛来了。
瑶姐儿比毅哥儿要大些,她们一直担心她的子嗣问题。
眼下她能一进门就有身孕,自是让她们十分的喜悦。
毅哥儿没想到自己竟是几个兄弟里面最先有孩子的,小厮过来同他报喜的时候,他不住的在那傻笑。
老太君对瑶姐儿的这个孩子十分的期待,她对老夫人和魏若道:“我现在是四世同堂,若是这个孩子在一出生就是五世同堂了。我这一辈子能活到这个地步也是知足了。”
魏若对瑶姐儿这一胎其实也很重视,但她不仅要管家,要筹备恒哥儿的婚礼,还要照顾另外几个年幼的孩子,这时间就有些忙不过来。
于是,她先是去宫里找了贵妃,让她找了几个老成的嬷嬷放到瑶姐儿身边。
随后,她又去了康平县主那里,问她能不能派个老成的嬷嬷放到瑶姐儿身边。
她也同康平县主说了自己这段时间的不得已。
康平县主自是知道她现在是有多忙碌的,自然不会在这个事情上和她较真。
魏若一说,她就答应了。
有了这几个嬷嬷放在瑶姐儿身边,魏若总算能放下心来了。
于是在十二月份的时候,余五姑娘也进了门。
此时离除夕只有二十多天了,瑶姐儿也怀孕四月有余了。
余五姑娘是个聪慧稳重的姑娘,这一点从她进门后的表现就能看出来。
她一进门,魏若就让她跟在她身边管家理事。
随后魏若就发现,余五姑娘的心算很利害,管事妈妈们跟她报的帐,她连算都不用算就说出了总数。
魏若见状就把今年一年的采买账本,拿给她看,并让她找出这里面的问题。
她估摸着余五姑娘怎么着也得年后才能告诉她结果。
哪知道她拿着这账本不过五六日,就把这账本里的猫腻给指了出来。
不过她是背着人和魏若说这些事的。
魏若自是又对她刮目相看。
有了余五姑娘的帮忙,今年年底的结账比往年要快一些。
那些管事妈妈原本对余五姑娘有一丝轻视之心。
可她们看老太君和魏若等人全都十分的支持这位世子夫人,这位世子夫人又是个能干的,便将这分轻视之心收了回来。
自余五姑娘进门后,瑶姐儿就借着养胎的借口缩在屋里不怎么出去。
她见自家这位嫂嫂倒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回去便和母亲及外祖母提了两嘴。
仁安长公主和康平县主听后就嘱咐瑶姐儿:“她既已嫁给世子,就是正儿八经的世子夫人,你切不可因为她的出身轻视她,也不能被别人一挑唆就和她打擂台,务必要尊重她才是。”
瑶姐儿连连应了,回去以后自是对余五姑娘更加的尊重。
俗语说的好,敬人者人恒敬之。余五姑娘自是能察觉到瑶姐儿的态度,她见瑶姐儿态度和气,自然对她也很和气。
她们妯娌间相处的倒也不错。
到了来年五月份的时候,瑶姐儿产下了一女。
老太君和老夫人双双松了口气,竟比得了男孩还要高兴。
李浩淼和魏若也很喜欢这个长孙女。
李浩淼为这个长孙女起了个名字叫静姐儿。
静姐儿一下子成了安国公府的新宠。
就在敏姐儿刚出月子的第二日,余五姑娘也诊出了喜脉。
当下阖家欢喜。
魏若见她有了身子便也不令她管事了,而是让瑶姐儿帮着管事。
余五姑娘自也知道当下最重要的事情是养胎,自是从善如流的答应了。
到了七月份的时候,承哥儿的媳妇葛氏也诊出了身孕。
景仁侯夫人过来串门的时候,就奉承老太君道:“您府上近日真是喜事连连,倒让我们十分的羡慕。”
老太君就谦虚道:“孩子们岁数离的近,也只是赶巧罢了。”
无论如何,家中添丁进口到底是喜事。
到了第二年的三月份,余五姑娘生下了安国公府的嫡长孙,她满月后,葛氏也生下承哥儿的长子。
老太君就抱着静姐儿笑道:“咱们这一辈里面,静姐儿竟成了独苗苗了。”
瑶姐儿原因为两个妯娌都生了男孩,心中有些不自在,但在看到家中长辈并不因静姐儿是女孩就偏心后,自是松了一口气。
生下孩子后,余五姑娘在安国公府算是初步扎稳了脚跟。
不过她却没有因此而轻狂,仍是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对瑶姐儿和葛氏等妯娌仍是十分的和气。
魏若见她品性过关,便把手上的事物渐渐的移给了她。
余五姑娘除了一开始有些手忙脚乱外,其余时候倒也做的得心应手的。
魏若也多了时间去关心年幼的两个女儿和两个儿子。
两个女孩里面润姐儿是已经定了亲的,魏若只用盯着她的功课就行了。
橙姐儿却仍未定亲。
早些年的时候,贵妃和老夫人等人都隐隐催过魏若想要让她早些寻女婿,但魏若总觉得橙姐儿还小。
可眼见着橙姐儿眼下都要九岁了,她就觉得在怎么样,自己也得先去看看各家男孩的品性了。
魏若按照惯例参加了京里的几场宴会后,回来心情就有些不好了。
她想她总算能明白当初成国公世子夫人为什么那么想定下恒哥儿做女婿了。
她冷眼看了几家勋贵之家的这些孩子们,发现他们要么被家中长辈溺爱太过,要么不思进取,要么就是有些呆笨。
总之就是各有各的毛病,如她家孩子这样文武双全的人才真的难找。
或者说在勋爵之家里比较难找。
魏若忍不住揉了揉额头,回去老君堂同老夫人和老太君说了此事。
两位老人家听后,都沉默了起来。
老太君就道:“当初我给你们二姑母寻亲事时也是很难寻的,到最后还是觉得男孩的人品和才干比较重要,所以就选了你们二姑父。可没想到他竟早早的去了。这姻缘的事情总也说不准,横竖橙姐儿现在还小,你们做父母的多看一看吧。”
魏若闻言就想起了润姐儿的这门婚事。
当初启和帝刚赐婚时,她在私心里还在埋冤启和帝。
可当她正儿八经的打算为橙姐儿寻亲事后才发现,润姐儿这门亲事竟是极好的。
景王府的家风是不必说的,敦哥儿也是一个老成持重的孩子,倒比她看的那些公爵之家的孩子要强上不少。
思及此,魏若就在想,要不然她把目光在放宽一些,不在只从勋贵之家里面选女婿?
不过,如果这样的话,倒要问问李浩淼的意见了。
第132章
晏哥儿现在是跟着五皇子一起在宫里启蒙的。
原本李浩淼和魏若是想把他接回府里的,但晏哥儿和五皇子自小同进同出的,如今骤然听到要把两人分开,自是有些接受不了。
贵妃也舍不得晏哥儿离开自己身边。
启和帝就说既如此那就让晏哥儿和五皇子一起开蒙吧。
他毕竟长居宫里,魏若时有照顾不到的地岁的时候,边境那边忽然传来了急报。
此时魏若已经将大部分的心思都放在了给大女儿置办嫁妆以及给小女儿找婆家上了。
骤然听到边疆蛮族作乱的消息后,魏若险些没反应过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