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老爷子夫妻两人虽然觉得有些对不起女儿,但既娶了这样的儿媳又能怎么办呢?
可李氏本就是个心胸狭窄,爱好搬弄是非的人,她老实了一段时间后,又看冯老爷子夫妻不顺眼了起来。
概因她家境虽也不错,可到底没有冯家富贵,因此李氏父母的吃穿用度自是比不过冯老爷子夫妻。
李氏看了之后就心生怨怼,觉得这老不死的夫妇凭什么能把燕窝人参当饭吃,每日里穿金戴银的,而她爹娘却没能享到这等福分。
她就又和冯老爷闹了起来,说要把自家父母接到冯府来奉养。
李氏的爹娘自有兄嫂奉养,她们这做女儿女婿的来奉养算什么,冯老爷便说有舅兄在,他们自不能越俎代庖。
李氏一听便带了儿子回了娘家,冯老爷也不想接她回来便说你回去就回去。
李氏没想到自己走了一步臭棋,冯老爷不来接她们母子,她总不能自己回去吧,便又心生一计。
冯母是个心地善良,心性懦弱的妇人,李氏便打起了她的主意。
她时不时的让丫鬟派人去冯府找冯母,说儿子想祖母了。
冯母其实也不甚喜欢李氏,可她一想到孙子就心软了。
再来她是知道李氏的兄嫂是个什么模样的,担心她们给孙子脸色看,便催儿子把她们母子接回来罢了。
冯老爷只好去接了,可他去了之后,李氏却说要把她父母带到冯府住一段时间。
冯老爷只不吭声,李氏的兄嫂就在一旁敲边鼓说冯老爷家里富贵,所以看不起他们这些穷人。
时人最怕的就是被别人说自己嫌贫爱富了,冯老爷想着自己只是将李氏爹娘接过去住一段时间罢了,就忍这一段时间吧。
哪知道这请神容易送神难。
李氏爹娘既能教出李氏这样的女儿自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本就是贪图冯府富贵才费尽心思将女儿许到了冯府。
李氏狠赶冯三娘夫妇时,他们也在背后出了许多主意。
既来了冯府这样的富贵地方,看着冯老爷子如此金尊玉贵的生活,李氏爹娘自然不肯走了。
冯老爷子做生意多年,信奉和气生财,见他们不走,自然也不会赶他们。
冯母也不是个能说狠话的人便也没说什么。
可李氏和李氏爹娘犹不满足,他们本就是无事生非的性子,看到冯老爷待父母极孝顺就心生怨怼。
李氏总拿冯老爷对冯老爷子夫妇的细节和对李氏爹娘的细节做对比,说冯老爷对李氏爹娘不如对冯老爷子夫妇好。
李氏及其爹娘的想法也是不合事情常理,人人都是最爱自己的爹娘的,没有人说不对自己爹娘好而去对别人好的。
冯老爷自认自己对李氏爹娘虽没有那么好,但也做到了女婿应尽的本分。
可李氏及其爹娘却犹显不足,他觉得这一家子极为的不讲道理。
可李氏之前的所作所为让冯老爷极为惧怕,他担心自己一旦反驳李氏,她就又把府里闹着个天翻地覆,因此也不敢多说什么,只在心里生闷气。
久而久之,冯老爷就病了。
冯府就这么大点的地方,冯老爷子夫妻哪能不知道儿子和李氏的口角。
两位老人家没想到自己一生行善,最后却娶了个搅家精回来,自是心情郁郁。
冯母倒还好一些,可冯老爷子本就卧病在床,这么心情一不好,病情就更加严重了。
冯家姐妹听到消息后就过来探望,李氏见她们来了也不出面见她们,也不让丫鬟给她们端茶倒水。
冯家姐妹见自己爹娘和弟弟这里冷冷清清的,只有几个心腹老仆照料着,而李氏和其爹娘那里却是欢声笑语的,自是心生愤懑。
可她们到底是嫁出去的女儿,且又比不上李氏泼辣恶毒。
冯老爷子和冯母担心以李氏的狠毒心肠,若是女儿们和她起了口角,她会雇人害了女儿们,因此并不肯让女儿们和她争执。
冯家姐妹见爹娘们总在府里和李氏生气也不是个事,且李氏是个心性狠毒,没人伦的东西,她爹娘却已年老体衰,别到最后她们爹娘被气出了好歹,李氏却一点事都没有。
冯氏姐妹就盘算着把爹娘接到府里住上一段时间,这就正遂了李氏的意。
她像甩开了一个包袱似的送走了冯老爷子夫妻,倒把冯家姐妹气的够呛。
李氏气走了公婆后,觉得遂了心意,便又安静了一段时间。
她不跟冯老爷吵闹之后,冯老爷的病情也好了起来。
冯老爷子夫妻去了冯三娘府上后见女儿女婿孝顺,心情好了许多,再一听说李氏自他们走后也不跟儿子闹了,所以儿子的病也好了后,心里就更宽慰了。
冯三娘的夫婿实在是个极为厚道的人,况且冯母是他的亲姨母,他生母早逝本就是冯母帮着拉扯大的,视冯母如同自己的亲母一般。
他自是不想让冯母回去受那恶妇的气,便说让冯老爷子夫妇就不要再多想,安心留在他们府上养老便罢了。
冯三娘也不想和那恶妇纠缠,就劝父母既然年纪大了,那就想开一些,别再管弟弟的家事了吧。
冯老爷子夫妇自感年老体衰,已无力气和那恶妇缠斗,便听了女儿女婿的劝,不再去管李氏如何了。
可冯老爷子想着自己辛苦半生打下家业,只因为娶了个恶妇就有家不能回,到底心情郁郁,没过几年他便去了。
他走后,李氏就再也没有什么约束了。
她为了显摆自己的本事就把李氏阖家的亲眷都安插在了冯家参行,这些亲眷们都是些贪婪成性的人,自去了参行后就想尽办法的排除异己,将参行的收入放入自己的腰包里。
参行那些积年的管事早就攒足了养老的钱,他们之所以在参行做下去也是看在冯老爷子对他们的恩情上。
如今他们见冯老爷子去了,李氏的亲眷们为了排挤他们将什么下三滥的罪名都往他们身上安,自然不愿意再做下去。
这些管事们便集体向冯老爷辞去了。
冯老爷苦留不住,只好罢了,说给他们一笔养老银子,这也本是生意人的惯例。
可李氏视冯家钱财为私产,哪里肯出这笔钱。
冯老爷的小厮去催了几次,她都不肯拿出这笔钱。
管事们早就知道李氏的品性,见他面色尴尬,便说冯家给他们的已经够多了,他们不要这笔钱。
这些管事们都是为冯家立下汗马功劳的人,到最后临走前竟连一笔养老银子都拿不到。
冯老爷想到这个就觉得气苦。
可他根本说不过李氏,李氏的性情十分的凶悍。
冯老爷但凡和她有个什么争执,她就横眉竖眼,闹的要死要活的。
冯老爷说要和她和离,她就说要抱着儿子们去死,冯老爷独自去前院睡觉不理她,她就带着人闯到前院,在前院打砸一通。
整个冯府被她闹的鸡犬不宁。
冯老爷越发的郁郁,素日里就时常去姐妹家住上两日,只眼不见罢了。
哪知这李氏见冯老爷时常不在家,竟生了异心。
她有个表兄,素日里最是游手好闲,见李氏发达了之后便时常上门来奉承。
这表兄虽无所事事,但长相甚好,又很有本钱,他见冯老爷跟个弱鸡似的,李氏又眼角带春,想见不是个安分女子,便起了引诱她的念头,以便从她那里要钱。
李氏也着实不是个安分的人,冯老爷身子弱,本就满足不了她。
这表兄引诱了她几回后,她就沦陷了,只道自己这才明白什么叫女人。
自那以后,她就和这表兄勾搭上了,隔三差五的都要偷偷在一起厮混一番。
冯老爷去她姐妹家小住时,她不仅不像之前那般拦着,还巴不得他多在那里住上两日,以便她们厮混。
时日久了,李氏整个人粉面含春的。
冯氏姐妹看她这模样觉得不对,便私下打听,就探听出了这李氏与人私通的事情了。
冯氏姐妹气的不行,但她们看着母亲怯弱的模样,担心她知道后被气出个好歹,便只好隐忍不提。
只是自那以后,冯氏姐妹就再看不起李氏了,平日里也不再登冯府的门了,便是想几个侄儿了,也只是派人接到府上罢了。
李氏越发的没了顾忌,时日久了就露出了些痕迹,可李氏爹娘装聋作哑并不管她,下人们惧怕她也不敢说些什么,只在私下议论罢了。
冯老爷就不免听到了些风言风语,他纵然再怯懦,也是个男人,哪里容得下此等奇耻大辱,便去找李氏对峙。
李氏自是不肯承认,就与冯老爷争执起来。
两人吵架的声音大了便引来了李氏爹娘和住在冯府后街的李氏表兄。
李氏表兄一来就和李氏对了个眼。
这男女只要有过苟且,那眼光间的的流转就与单纯无事之人不同。
冯老爷也是经过人事的人,哪里看不出来这两人间的猫腻。
如果说他之前有五分的怀疑,现在这五分怀疑也变成十分怀疑了。
冯老爷大怒,便和李氏表兄打了起来。
李氏表兄本就是个身强体壮的,自勾搭了李氏之后自觉要靠这强壮身子吃饭,便更注意锻炼了,还拿着钱专门去和人学这功夫,以求把李氏伺候的舒坦。
冯老爷自然打不过他,李氏表兄又是个易怒的,打着打着没控制住,竟失手把冯老爷打死了。
这下可是出了人命了。
李氏和李氏爹娘知道冯老爷不同于一般下人,他要是死了可不是那么简单就能了结了,便害怕了起来。
李氏表兄原本害怕了一通,但他本就是个横的,想着反正冯家无兄弟帮衬,他们买通仵作掩了冯老爷的死因不就成了吗?
李氏原本还担心冯家姐妹不会善罢甘休,但李氏表兄说她们再怎么样不过是妇道人家,冯家那些女婿无事也不会为了小舅子和她混闹。
这事说不得就这么混过去了。
李氏这才放心。
李氏表兄又说了些这样也好,以后他们必能长长久久在一起之类的话哄她。
他这段时间为了收服李氏,在她身上使出了千般万般的手段,为了哄李氏开心,他甚至连让李氏往他身上滴蜡油这样的事都肯干。
李氏早已离不开他了,再被他这么一哄,便觉得冯老爷死了正好方便他们厮混。
李氏表兄见自己说服了李氏,便拿着银子买通了衙门上下一干的人,最后把冯老爷定了个意外磕到头致死的死因。
冯家姐妹自是不肯信,便闹着要重新验尸。
可李氏手中有钱好办事,那出来的结果自是和之前一样。
冯家姐妹还要不依,可知县却说证据确凿,应是依着李氏的意思说这是意外。
冯元娘和冯二娘的夫婿都是老实人,又和冯老爷没什么情谊,便不许自家内人再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