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独让段岭朝窗边稍微挪一点,说:“叫人来擦。”
“小二!”武独高声唤道。
楼下传来脚步声,段岭收敛心神,呆呆坐着,想抬眼去打量武独,却又不好意思,从前只觉武独长得英俊,似乎有一些从前没注意到的,今夜看在眼中,却是越看越好看。
脚步声响,一个身影上了二楼,却不是小二,进了隔壁雅座。
小二跟着上来,问:“这位爷,您吃什么?”
“我不吃了。”一个声音答道。
段岭听到这声音时,瞬间如中雷击,武独的表情也充满了诧异。
郎俊侠!
郎俊侠怎么来了这儿!
郎俊侠就在武独背后屏风另一边的隔间里。段岭瞬间脑子里天旋地转,武独却伸出一手,按在段岭手背上,摇摇头,示意不必害怕,有他在。
“上一碗你们的金字招牌馄饨,泡一杯普洱。”郎俊侠又说,“送到隔壁雅座。”
“今天是你生辰。”郎俊侠在屏风后说,“忙着办事,没顾上,尝一尝他家的馄饨,味道很好。”
段岭没有答话,三人便这么安静坐着。
一片静谧,茶水顺着案几漫了开去,一滴,一滴,淌落下来,滴在木案底下铺着的毡子上,渍了一小摊。
武独眉头深锁,片刻后段岭说:“我已经很久不吃馄饨了。”
“怕有毒吗?”郎俊侠在屏风后说。
武独深吸一口气,正要开口时,段岭却拉着武独的手,示意他不要说话。
这时又有人沿着楼梯上了二楼,人未到,声音先到。
“把你们的酒再拿两瓶出来。”郑彦的声音在楼下说,“切点上好的牛肉。”
武独:“……”
“楼上居然还有雅间?”昌流君的声音说。
段岭:“……”
怎么一下全都来了,段岭哭笑不得,郑彦与昌流君上了楼,昌流君见段岭与武独对坐着,当即诧异地“哟”了一声,没问究竟,与郑彦入座,进了郎俊侠所在的隔间。
段岭用手指蘸了点茶,在案上写道“什么意思?”武独摇摇头,表示不清楚,指指外头,意思是要么先走?段岭却摇头,意思是留下来听他们说什么。他感觉到今夜既然四大刺客都到了,说不得确实有什么事。
“不好意思。”郑彦先侧头,从屏风后看了两人一眼,笑道,“武独,扰了你们的雅兴,实在是没地方待了,方让他们来这儿。”
武独答道:“不碍事,有话就说吧。”
郑彦道:“其实也没什么要紧的事,饿一天了,先填饱肚子再说吧。”
“王山,你没回府去?牧磬呢?”昌流君也探出头,打量段岭。
“没有。”段岭答道,“他在皇后那儿,应当是留饭了。”
面端上来了,摆开,武独与段岭的案上除了两碗面,还有一碗鲜虾馄饨。面上码着四色河鲜,又有几瓣梅花漂在汤上。
“这家的面汤乃是秘制。”郑彦笑着说,“以鳝骨、鸭脆骨、牛膝骨、北海昆布与隔年的梅花慢火熬成,配一枚盐渍梅子,乃是一绝。吃面,须得搭些青田酒喝,方有味道,武独,你们不来一壶?”
“不了。”武独答道,“吃完就走,有话就快说吧。”
段岭哭笑不得,但既然昌流君与郑彦都来了,郎俊侠应该不会找自己麻烦,于是松了口气,武独却似乎有点恼火,只按捺着不发作。
小二上完面,躬身退走,郑彦又吩咐道:“若无吩咐,不必再上来了。”
“想吃馄饨吗?”武独朝段岭问。
段岭摇摇头,两人都不动那碗馄饨,段岭喝了口汤,只觉味道确实非常地鲜,且半点也不腻人,面条爽滑筋道,蛤蜊、虾、鱼腩与蟹肉鲜嫩无比,这面馆确实当得起这嚣张名字。
“特地约在此处。”郎俊侠在屏风后说,“乃是有几件事,想问问诸位怎么看。”
“东宫议事,有人缺了席。”郑彦道,“想必是打听消息去了吧。”
“实不相瞒。”郎俊侠说,“我到馆驿中走了一遭,查到一事。此事靠我一人办不成。”
四人都停下了动作,听郎俊侠转述。
“元人使节是哈丹巴特尔。”郎俊侠说,“但实际上使节团中说了算的人,却是阿木古。此二人计谋虚实相间,哈丹巴特尔在明,阿木古在暗,除了为太子庆生之外,还有别的意图。”
郑彦答道:“傍晚在东宫,听礼部尚书提到,元人经上京之战后,恐被辽报复,是以生出联陈抗辽之心,想与陈修好订约。陈、辽有上梓之恨,陈、元又有上京之仇,三国之间,两两为敌,牧相与各位大人议论良久,亦未谈出个办法来。”
“陛下怎么说?”段岭忽然道。
“陛下什么也没有说。”郑彦答道。
武独说:“先帝虽非元人所杀,却因上京一战而崩,太子若在此时联元,只怕陛下不会答应。”
“是这么说。”郎俊侠答道,“但天底下没有永远的敌人,上梓一战后,国仇家恨尽在辽国,又怎么想得到先帝会率军回去救耶律大石?”
昌流君问道:“乌洛侯穆,这话是太子殿下的意思,还是你的意思?”
“谁的意思,这很重要?”郑彦说,“布儿赤金拔都与太子殿下乃是童年故友,据说更是安答之交,昔年奇赤、拔都父子是被先帝所救,送出上京。布儿赤金家,是希望与大陈修好,藉此止战的。”
武独望向段岭,段岭指指自己,点了点头,皱眉,摊手,做了个“全局”的示意,又轻轻摆手,武独稍一转念,便理解段岭之意——安答不假,但两国之间,不能掺杂个人关系做决定。
“所以呢?”昌流君道,“这个盟,是结,还是不结?”
“那就要问武兄的意思了。”郎俊侠说,“今日陛下特地将你召到御书房,想来不是闲话家常,问你家事的。”
段岭沉吟片刻,武独开口道:“陛下吩咐我一桩事,具体是什么,却不便告知。”
“事儿我替你办了。”郑彦说,“陛下心意,目前只有你最清楚,说来听听吧。”
“大家各为其主。”武独说,“既与国运相关,说也无妨,仍是关于镇山河的下落,陛下要用忽必烈之剑,换回镇山河。”
数人沉默片刻,郎俊侠答道:“那么,陛下便是不愿议盟了,昌流君,元人议盟的条件是什么?”
昌流君沉吟片刻,目前众人对这事虽不清楚,但只要有心打听,总能问到,也不是什么秘密,便开口解释道:“元使在三个月前抵达江州之时,便拜访过牧相。哈丹巴特尔口称镇山河在元国,却不在拔都手中,两国若愿成兄弟之盟,北军撤出将军岭,订一南北商道。大陈出让邺城、河间两城,这两城划给元。”
“邺城是塞北重镇。”段岭说,“这不可能让。”
昌流君答道:“他们也会用玉璧关下的一百二十里地来换,这样一来,陈、元互换领土,元人便可放心对付辽国,逐步蚕食南下。朝廷若订此盟约,双方换城,元国还回镇山河,两国和亲,修百年之好,永不开战。”
镇山河如今仍下落不明,猜测极有可能在元人手中。
“和亲?”武独说,“和谁的亲?不会又是姚侯家的吧,他有几个女儿能嫁?”
武独话中颇有一番幸灾乐祸之意,段岭一听就知道,郑彦为什么这么操心这件事了,姚筝的身份乃是郡主,嫁谁也不想被远嫁到北方去。万一朝廷真答应了这事,姚复就只好两行清泪,挥别爱女了。
第100章 智计
“总之。”郑彦说,“目前情况就是这样,接下来的,就是乌洛侯穆的情报了。”
数人又沉默片刻,郎俊侠才开口道:“这次元人的手段,据我猜测,将会软硬兼施,至于具体方式,还在打听之中。”
“软硬兼施?”武独冷冷道,“软的不成,还能来硬的?有什么手段能要挟一国太子,我倒是想看看。”
这话只有武独、郎俊侠与段岭三人听得懂,武独这话说得非常巧妙,郎俊侠直至如今,仍无法确定,武独是否知道蔡闫鸠占鹊巢一事。郎俊侠自然不能当着众人之面,说出哈丹巴特尔要利用假太子的身份来要挟他,让他出力促成两国结盟。
“牧相是什么想法?”郑彦问。
“这我不知道。”昌流君答道,“只有问王山了。”
“我更不知道。”段岭答道,“牧相没有说。”
昌流君说:“真不想结盟,朝中还是陛下与殿下说了算,尽快把哈丹巴特尔和阿木古送出去,不就完了吗?”
郑彦答道:“所以麻烦就在这儿,大家都不下决定,连殿下也不愿出面赶人走,其实由他开口,是最合适的。”
虽然说两国结盟,使臣理应受到礼遇,没有把人直接赶走的说法,但元使名义上是来给太子庆生送礼,只要蔡闫一封信,便能打发走他。
“我觉得未必。”段岭说,“阿木古不想走,总能找到留下来的理由。而且,朝中大臣对元人认知有误,元人虽脾气直率,却半点也不蠢。他们和咱们想事情是不一样的,而且非常懂得利用别人的弱点。窝阔台之所以会攻入上京,正是因为窥破耶律大石与韩家之隙,其中利弊,各位应当也是知道的。”
郎俊侠微一顿,郑彦已知“王山”在潼关表现,昌流君更是常听长聘与牧旷达对这小子的评价,是以毫不奇怪。
“那么照你说来,该怎么办?”郑彦慢条斯理地说。
“陛下想结这个盟吗?”段岭先问武独。
“不想。”武独摇头道,“否则也不会吩咐我去找剑。”
“太子想结这个盟吗?”段岭继续问道。
数人望向郎俊侠,郎俊侠没有回答。
蔡闫当然不想,一是揣测李衍秋之意不愿结盟,二则是受到元人使者威逼利诱,若办得到,蔡闫该想着把这些人连着拔都一起统统灭口才对,只可惜郎俊侠并无这通天本事。
“昌流君,牧相想结这个盟吗?”段岭问。
昌流君吃完面,系上蒙面巾,说:“你不会自己去问他?你在他面前正得宠,他不会瞒你。”
“既然他不会瞒我,你说也是一样。”段岭答道。
“户部苏阀,内阁大学士吴遵、江州黑甲军统帅,镇国大将军谢宥。”昌流君说,“这些人是支持订盟的。”并朝郎俊侠与郑彦说:“换句话说,今天亭中,除牧相以外,几乎都支持与元人结盟,至于牧相怎么想,我不敢妄自揣测。”
与元结盟确实有利有弊,段岭知道他们支持订盟的理由是什么。一旦签下这和约并遵守了,边境至少十年不会有战争,元人将开始放开手脚整治辽国。大陈说不定还可袭辽之后背,趁机占些便宜。
不事兵戈,江南一带也就能得到充足的发展机会,轻徭薄赋,让长江以南的大陈从辽帝南侵后,长达数十年中的穷兵黩武里解脱出来,休养生息。
“姚侯想结盟吗?”段岭又问。
“我猜他不想。”郑彦自若答道。
“那,姑且算猜测一致。”段岭说,“乌洛侯穆先查清楚,他们一旦来硬的,会发生什么事情,最好是杜绝这个隐患。郑彦假冒姚侯的命令,前去拜访哈丹巴特尔,朝他们示好,答应结盟之事可以再谈,会从中出力,并套他们的话,查问镇山河是不是确实在元人手中。”
“这俩家伙是带着结盟的目的来的。”段岭又说,“暗示他们拿钱贿赂并打通朝廷官员,让大臣们在太子面前为元人说话,但郑彦你自己不要收贿赂。”
“昌流君也去拜访他们一下。”段岭说,“暗示牧相是想促成这次订盟的,只是朝中以太子意见为主,太子态度不明,大多时候,听几位大臣的。”
“武独找陛下要一封手谕,待他们开始贿赂后,查有谁收贿。”
“昌流君把情报交给牧相,由牧相出面查出证据后,转交给武独。”段岭说,“武独再呈于陛下,正好就把使节逐出去,同时贿赂一事,由牧相与太子抓在手中,随时可治苏氏、吴氏之罪,收不收,就看他们的命了。至于谢宥,我知道他应当不会受贿,不过是为国家着想。”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沉默不语,郑彦笑了起来,说:“果真今夜过来是对的,散了吧,大家先各自分头准备。”
隔壁屏风后,三人便不再多说,起身离开,来得快也去得快,剩下一面屏风、两个人,武独那碗面还没动,段岭的碗已经空了。
段岭心想这样就走了吗?不过也是,大家都时间宝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