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得官道上,段岭便下车来,跑向李渐鸿,李渐鸿在他耳畔教了几句,段岭便又回去,站在车前,说:“我爹说,感谢夫人相助大恩,回上京后,定会来琼花院讨一杯酒吃。”
“不敢当。”夫人忙揭开车帘要下车,段岭又阻住,按李渐鸿教的说:“此地不宜久留,不劳烦夫人了。”
“公子万福。”夫人悠悠道,“天佑我大陈。”
段岭:“……”
春色遍地,草长莺飞,田野尽头的芦花荡中,飘絮犹如一望无际的天河,掠过这万物欣欣向荣的季节。在这明媚的阳光之中,段岭却隐约感觉到了几分庄重与几分希望。
“天佑我大陈。”段岭自言自语道,仿佛这话里带着不容置疑的信心。
“出来吧。”李渐鸿说。
拔都与奇赤折腾一夜,已累得不轻,倚在车旁小憩,段岭回到驾车位上,靠在李渐鸿怀中,不时回头望,却见拔都再无与他交谈的意思,车辆晃悠晃悠,在那春风里,段岭也渐渐地睡着了。
熟睡之中,他听见了拔都的声音。
“别叫他。”拔都说。
段岭翻了个身,迷迷糊糊,感觉到有人摸了摸自己的头。
不知过了多久,再醒来时,装满干草的拉车停在坡上,李渐鸿躺在车斗里,叼着根草杆,悠然望向那皓皓春空,皎皎白云。
春风拂面,段岭打了个呵欠,伸了个懒腰,在李渐鸿怀中醒来,李渐鸿便亲昵地亲了亲他的额头。
“拔都呢?”段岭一个激灵,醒了。
“走了。”李渐鸿搭着儿子肩膀,“那蛮小子想让你当他的安答,这算盘也打得太精了。”
“安答是什么?”段岭问。
李渐鸿答道:“同生共死,幸亏咱们没啥拿得出手的,不然倒是要被诓了去。”
段岭有点惆怅,说:“爹,我还能见到拔都吗?”
李渐鸿说:“世间万物,俱有其缘法,缘是一阵风,人和人,就像你眼前的云,聚散有时,来去匆匆,你还会有朋友,不必伤怀。”
段岭“嗯”了声,不知为何,听李渐鸿这么说,心里便好过了些。
“你也会离开我吗?”段岭突然觉得更难过了。
李渐鸿哈哈大笑,说:“答你话前,你得先把好处给了。”
段岭:“……”
是哦,段岭想起来了,只得问:“你要什么好处?”
李渐鸿打量段岭,又笑道:“你这磨拳擦掌的要做什么?谋杀亲爹不成?”
段岭哈哈笑了起来,只觉得李渐鸿实在太风趣了,未几,李渐鸿又说:“过来拿根草杆儿,给你爹把耳朵掏掏。”
段岭便折好草杆,让李渐鸿枕在自己大腿上,聚精会神地给他掏耳朵,李渐鸿闭着眼,像是睡着了,又像是在想事情。
“我儿。”
“嗯。”
“爹的本领如何?”
“厉害。”段岭由衷地赞道。
“本领这么厉害,日子想怎么过便怎么过,自然不会离开我儿,否则学这么一身本领做什么?”
段岭一本正经道:“你要去琼花院喝酒,就要认识女孩儿,认识女孩儿,就要续弦,续弦就要生小儿子,自然就不要我啦。”
李渐鸿一怔,说:“你小子还吃醋了?”
段岭笑了起来,自己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不过也只是说说,当然,李渐鸿也知道,他只是说说。
但他还是认真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不会的。”李渐鸿漫不经心道,“是爹欠了你,这辈子不会再有人来替你位置了。”
段岭的手一抖,李渐鸿却道:“哎哟,当心。”
段岭一腔复杂情绪登时烟消云散,只得又低头小心地给李渐鸿掏耳朵。
“这年头莫要说后宫。”李渐鸿道,“哪怕是自己的孩儿们,也要争宠的呐。”
段岭:“……”
段岭总是被父亲揶揄,李渐鸿却正色道:“爹明白,爹从前也和你四叔争宠来着,太正常了。”
“四叔?”段岭问道。
掏完耳朵后,李渐鸿满意地坐起来,解开套马的车杆子,拍拍马背,朝段岭说:“既然出来了,便去散散心,想去不?”
段岭的注意力再次被转移了,登时欢呼一声,知道李渐鸿这么说,多半也是想去玩,当即过去让他扶上马,问:“过夜吗?”
李渐鸿说:“随你。”
段岭:“回南方的家吗?咱们从前的家在南方吗?”
“是罢。”李渐鸿说,“但如今不是了,你想回去?在上京待得气闷了?”
段岭骑在马上,李渐鸿在他身后抱着,不疾不徐地朝南边走,春光明媚,和风习习,万物复生。李渐鸿自来上京后已有近一月,这是他们第一次长途旅行。
段岭问:“那去哪儿?”
李渐鸿答道:“去会一会爹的一位老友,向他请教几个问题。”
“什么问题?”段岭觉得十分有趣。
李渐鸿答道:“关于天命的问题。”
段岭:“……”
第17章 言传
段岭有点兴奋过头了,和李渐鸿在一起的时候,人生是无拘无束的,天大地大,无论跑到哪里都不担心。而李渐鸿还偶尔会让他控马,朝着平原上一通乱冲乱跑。
“自己骑会儿马不?”李渐鸿饶有趣味地问道。
段岭有点想试试,他还从未独自骑过马,然而李渐鸿若不护着他,他又有点怕。
“来罢!”李渐鸿翻身下马,随手一拍马臀,马匹登时嘶鸣一声,冲了出去,段岭吓得大叫,转头喊道:“爹——!”
李渐鸿朝他挥挥手,打了个唿哨,战马便飞身跃起,越过小溪,飞驰而去。段岭连声大叫,起初觉得刺激,然而回头时李渐鸿已不见了踪影,登时惊慌起来,尝试着调转马头,战马却不听命令,段岭大惊,喊道:“别跑了!爹!爹你在哪儿!”
战马冲进了一片树林,段岭险些摔下来,紧紧抱着马背,带着哭腔大喊。
“爹——!”段岭喊道,“你在哪里?!”
唿哨声抑扬顿挫地一收,李渐鸿出现在树后,笑着看他。
段岭险些背过气去,忙下马来,紧紧抱着李渐鸿。
“它叫万里奔霄。”李渐鸿拍拍那神驹,神驹便低下头,打了个响鼻,蹭蹭段岭,段岭这才松了口气。
“是乌孙马。”李渐鸿一手牵着段岭,另一手扯起缰绳,解释道,“爹在祁连山下救了乌孙王一命,他们便以这马为谢礼。”
“跑得真快。”段岭说,“险些将我甩下来。”
李渐鸿说:“逃出雪漠时,是它救了爹一命。”
时当正午,李渐鸿与段岭在树林中穿行,段岭见到许多叫不出名字的果子,问:“这是什么?”
“女儿果。”李渐鸿随意一瞥,说,“太酸了,路边的山菌野果不要乱吃,越是五彩斑斓的东西,就越容易有剧毒。”
“我不吃,这又是什么树?”段岭有着非同寻常的好奇心,他渐渐发现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无论朝李渐鸿问什么问题,都能得到一个有信服力的解答,而不是郎俊侠式的“不要问,以后你就知道了”。
“胡杨。”李渐鸿答道,“小时长得像柳,舒展开后极其耐旱。”
李渐鸿几乎无所不知,段岭心想还要读什么书,有事不解问爹不就行了。
段岭又问:“今夜咱们要在外头露宿么?”
“那可不成。”李渐鸿正色道,“日落前,想必我儿是能在怀德吃一顿热饭的。”
段岭:“怀德是哪里?”
“信州的一个地方。”李渐鸿说。
“信州又是哪儿?”段岭对这世间简直一无所知。
李渐鸿答道:“辽太祖以上京为都,设上京路为十九路中的一路,南方所到之处,便连着信州,从信州再往南走,便是长城了。”
长城段岭是知道的,说:“过了长城,就是玉璧关,再往南走,就到直隶,河北路再南下……”
“正是。”李渐鸿避过树的枝桠,答道,“就是上梓、汝南,如今已都是辽国领土了。”
段岭问:“陈国都在更南边吗?”
“长江南北归于陈。”李渐鸿仿佛被勾起了久远的回忆,叹了口气,说,“在西川、江南、江州等地。”
段岭又问:“那你说了,咱们以后会回陈国去,是吗?”
“真想回去?”李渐鸿问。
不知不觉已出了树林,李渐鸿抱段岭上马去,沿着溪流走,段岭在马上说:“夫子说,南方是很美的,可惜我没见过。”
段岭也不知道,想象一个从未见过的、遥远的桃源,对他来说还是太费劲了。
“远来是客,尽数思乡。”李渐鸿翻身上马,说,“南方思北,北方思南,汉人都是一般的念头。是的,南方很美。”
段岭在上京五年,渐渐也明白了许多事,明白辽的铁蹄南下,汉人背井离乡,苟延残喘,每一个在上京的汉人,心底都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回到南方。
“咱们家也在辽军南下的时候没了吗?”段岭问。
“什么?”这发问打断了李渐鸿的思考,马儿不紧不慢地跑着,李渐鸿摸摸段岭的头,答道:“咱们家还在,不过也差不多了。”
“还有谁?”段岭从未想过自己也有亲戚,但就在这一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就像别的人一样,有父亲,有母亲,也有叔伯舅姨等亲族,就像父亲话里那个素未谋面的“四叔”。
“你四叔,”李渐鸿答道,“五姑都在,爹告诉你,我儿只须心里记得,切不可朝外说。”
段岭点点头,李渐鸿便道:“爹排三,上有一位大哥,不到弱冠便夭了,二姐非是嫡出,也早夭了,四弟还在西川,未有子嗣,你五姑她嫁到了江南。”
“爹的爹呢?”段岭问。
“还在。”李渐鸿说,“他喜欢你四叔,不喜欢你爹我……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