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长聘答道,“南面北上的元军与北方南下的元军,两军会合,把安西烧了个干干净净,如今正在打落雁城。”
段岭:“!!!”
长聘说:“我要找的那人,起初正在安西。那夜兵荒马乱,我托人送他朝落雁城去,半路上被袭,幸亏躲在车子底下,逃得性命。可再出来时,人也找不着了,我还抱着一丝希望,但愿那老人家还活着,跟着逃难的百姓去了落雁城。我在外头找了几天,不见尸体,想进落雁城去探探消息,但外头全是元军,不敢贸然进城去,万一白送了性命,是为不智。”
段岭越听越疑惑,牧旷达让长聘找一个老人,是什么意思?既然找不到,为什么不回江州去?怎么又出现在汝南城里了?
“那你还是回去吧。”武独说,“我俩现在是朝廷命官,出现在这儿,已是逾矩,本想一个月就回去,许多事,还没个收拾呢。”
长聘答道:“你邺城的事,相爷心里是清楚的,王山、武独,愚兄多跟了牧相几年,便厚颜无耻,自称一声‘兄’字了。此人事关重大,还有别的人在找他……”说到这里,长聘沉吟片刻,隐去了后半句。
段岭眉头深锁,知道长聘说的“事关重大”,应该确实非常重要。
“只要你替我进去落雁城内探探动向,找到此人。”长聘说,“邺城的事,包在我身上。”
“口粮足了。”段岭答道,“倒是不必帮忙,长聘先生,大家都是明白人,你也是看着我入府的,既然是牧相的吩咐,自当尽力。但你须得告诉我此中内情,不为别的,只是方便我入城行事。”
说毕,段岭看了武独一眼。武独沉默,同样眉头深锁,片刻后点了点头,意思是听你的。
长聘这下好生犹豫,段岭突然想到一个念头,会不会是段家的人去了安西,被牧旷达辗转查出了“太子”的身世,要从段家找一个人,回朝中证明这太子是假的?
“我不告诉你。”长聘寻思良久,而后认真道,“是在为你盘算,王山,你前途无量,这件事你办了就办了,来日风光无限,你不比长聘先生,先生是个秀才,你是探花郎。”
话说到这份上,已印证了段岭心里的猜想,他登时连血液也似凝固了一般。
长聘示意昌流君,昌流君便推开了院落内,走廊一边的房门。
长聘说:“我先接着往下说吧,既进不去城,事儿又没办完,人是死是活,总要有个交代,不好就这么回去交差。我便在汝南等着,心想牧相定会派人来汝南找我。”
这再次印证了段岭的猜想——牧旷达既然派长聘来汝南找人,失去了联络,一定会再派人来找长聘。长聘的第一个目的地是汝南,来找他的人,一定也会先到汝南。
果然,长聘接着说道:“没想到来的却是昌流君,但昌流君也不方便就这么往落雁城去,一来城中守备森严,辽军、元军正在打仗,二来昌流君不……总之不好找人。”
“二来我不认识字。”昌流君不耐烦道,“只会杀人,看不懂名册上的字。也不方便朝百姓打听。三来,落雁城中守备是真的非常严,估摸着这么一围城,是要围到明年开春了。只怕几场雪一来,又有不少人要冻死,须得尽快找到人,不能慢慢打听。”
段岭:“……”
武独说:“想让我俩混进落雁城里头,是不是?”
长聘点头道:“我们一合计,想着要不先往邺城去找你们,看看有无办法,恰好刚出城,就在外头找到了一对党项人父子。”
段岭:“……”
他预感到房里头是什么东西,宅内十分安静,根本不像囚禁着人。他最看不得这种场面,当即眼里现出恐惧。武独瞬间也反应过来,皱起了眉头。
段岭退后一步,长聘将房门开到底,里头透出血腥的气味,武独朝侧旁让了让,透过窗格,看见阴暗的室内,墙角并肩坐着一大一小,穿着白色单衣,披头散发的两具尸体,显然刚死不久。
昌流君拿了东西出来,是两身党项人的衣服、一个包袱,长聘拿着一封信,“这父子二人,乃是毛皮商,通过辽国领地,朝元人的地方走,想沿安西过境,往落雁城走,做点生意……不想却在城里头死于非命,包袱被扔到一旁。人死了,我便动了心思,要么装成党项人,混进落雁城里去,可这人身上有封关文,里头写了父子二人,眼下我也不知上哪儿找个儿子去……”
长聘说着这话,段岭眼前却浮现出一幅幅场面——
——一对党项人父子从西凉过来,经过汝南城,正打算拐往北边,先休息一宿,在这废城里生火吃干粮。
昌流君躲在院外,长聘走向那父子,用党项语朝他们搭话,得知他们目的地是落雁城,便拜托两人帮忙找人。
也许父子听到元辽二国正在打仗,不打算去涉险,便拒绝了长聘的请求,并改为朝南边走,去陈国领土。
长聘拜托无果,为了守住这个“事关重大”的秘密,便让昌流君动手,顺便杀了两人。
“你会说党项话。”长聘说,“听说你在潼关,与西凉王子是认得的,且还结为好友。”
“是。”段岭说,“可你不像党项人,先生。”
“我不去。”长聘一指武独,说,“你二人带着关文,武独本来就是你义父……义兄,你们倒是像得很。”
“我不会说党项话。”武独答道。
“装哑巴。”长聘说,“虽说元军围城,难以通行,可要是真想进去,终究是有办法的,待我安排就是。入城后,你们须得设法找一份名册,安西迁往落雁城的人,应当都登记在册子里,再去找一个人。我想过,要么把这名字写在纸条上,交给昌流君放在身上,进城后对照着找,可他分不出寻常兵册与名册,名字一多,又让人眼花缭乱。”
“我懂了。”段岭说,“应当在分管流民的胥吏手上。”
长聘要找的人,在落雁城里头大海捞针,一个个看,不可能,老人太多,就算给张画像,也对照不出,长聘更不想透露出是谁,也许确实是为了保守这个重大秘密。
须得找到分管安西难民的胥吏,再从他那里偷出名册,先确认是否还活着,再把人找到。
段岭非常好奇这人到底是谁,如果曾在段家生活过,他就应该能认出。
但也有可能自己只是猜错了方向——牧旷达要找的人,和“太子”无关。虽然这个可能微乎其微,段岭还是决定去试一试。
可是,段家并没有老人,而且整个段家,难道就只活下来了一个人吗?
武独与段岭接过衣服,段岭不想看到房里的情景,便与武独到对街的一座废宅里去换上党项衣裳。
段岭心事重重,却恐怕被等在外头的昌流君听见,不敢多说。
“想起你爹了吗?”武独问。
这句话倒是不怕被偷听,毕竟“王山”在牧府里的身份,大家都是知道的,对外,他的身世是药商的孩子,父亲死了,把他托付给武独抚养。
“嗯。”段岭的眼睛红了。
武独一身白色单衣,提着党项人的袍子看。
“不是这么穿的。”段岭也一身单衣,给武独穿上袍子。党项人是左衽,内里先有一条皮带穿过胸膛前,再从后腰绕过去。
内衬环腰系好后,套上男子的长裤。
再接下来才是及膝的兽绒外袍,武独穿好衣服,段岭又给他戴上雁翎帽,这党项男人生前地位不高,帽子上插的是棕色雁翎。
段岭看着武独,武独坐在榻上,抱着一身雪白单衣的段岭的腰,让他骑在自己大腿上,抬头看他的双眼。
第147章 乔装
武独说:“昨天还想着的事,今天居然成真了。”说着便笑了起来。
段岭想到昨夜武独说的话,想在他很小的时候遇见他,把他带回家养大,想着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心里的一点难过一扫而空。
“‘爹’在党项语里怎么说?”武独又问。
“哥哥、父亲、伯父、叔父。”段岭答道,“都叫阿达。”
“嗯。”武独点头,想了想,说,“可我不能说话,要装哑巴,只能乱比划。”
“没关系,就这样吧。”段岭答道,他想了想,武独假装哑巴,其时汉人有简单的手语来交流,党项人却有自己的一套手语,胡乱比划下,应当不会被辽人看出来。
武独给段岭穿上衣服,又说:“办完这事,说不得牧相要给点好处。”
“你要什么好处?”段岭问。
“使点银钱,将白虎堂搬一搬。”武独说,“买个山庄,来日好带你回家玩。”
段岭与武独对视,室内一片旖旎,外头长聘与昌流君说话声响,两人便一起转头,武独给段岭系上腰侧的扣子,戴好帽子出去,昌流君拎着个一人高的破镜,靠在墙边。
两人对着端详,确实有点像党项人,长聘用党项话道:“到时怎么说,你先说说。”
段岭也用党项话答道:“我父子从西凉天水县过来,祖上是沙洲人士,贩点皮毛做生意过日子,来中原买点茶回去吃。我父亲又聋又哑,我是他的口舌,替他说话,有照顾不到的地方,各位叔伯弟兄,还请看着我俩相依为命,行个方便。汉人们说,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得罪了。”
说着,段岭以党项人的礼节,拇指露出,两手侧叉,放在腰边,左脚迈出半步,朝前躬身。武独本来站着不动,见状也学着段岭行礼,稍稍躬身。
段岭转身,帮武独调整动作,又用辽语说:“出门在外,本来就该多交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点照顾。”
长聘大笑道:“你这党项话倒是说得正。”
段岭答道:“谢谢了。”
“武独非是党项人。”长聘说,“就怕他露馅,可装个二愣子,这样一来,便没人怀疑了。”
武独瞪着眼,一脸茫然,段岭差点笑岔了气,忙道:“这么好。”
武独的表情说收就收,恢复了一张冷漠脸,说:“长聘先生,这事儿可不轻松呐。”
长聘一揖,说:“当真是麻烦两位,若能办成,丞相面前,该有的都得有才是。”
武独随意站着,一不装二愣子,身上自然有股气势,随口道:“我就要一件事,先生不如先许了我。”
“但言不妨。”长聘说。
“我与王山这桩事,你自然是晓得的。”武独说,“可不想再听相爷给山儿说媳妇了。”
长聘一怔,段岭也一怔,段岭登时满脸通红,没想到武独提的居然是这件事。
长聘是个明白人,答道:“丞相也是好心,既这么说了,包我身上,两位,这就请吧。”
段岭与武独上了奔霄马背,昌流君则带着长聘骑另一匹马,离开汝南,前往落雁城的方向去。当天日落时分,先是抵达安西,安西也成了废城。翌日清晨,武独找了辆破车,套在奔霄身上,让它拉着朝前走,段岭才有空好好睡会儿。
第三天日落时,他们来到了落雁城外。
“长聘先生,现在该告诉我们了,怎么进城?”段岭站在雁荡山的高地上,朝底下眺望,落雁城北部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再往北走将抵达长城。沿着西南走,四百里开外就是玉璧关。再过去,则是潼关。
落雁城三面环山,唯独北边没有屏障,这也造成了每年入冬时,这座边塞大城总是非常地冷。
而如今北面平原上,则是密密麻麻的元人大军,足有将近五万人在扎营,夜里狂风吹来,军旗猎猎作响,战事仿佛一触即发。
长聘说:“我就不下去了,你们一旦入城,昌流君也会设法混进去接应,我回邺城一趟,你有什么信,可交由我一并带回去。”
段岭想起费宏德正在邺城,便朝长聘说了,昌流君却道:“先生,你不可单独行动。”
“你带着我,进不了城。”长聘说,“留在这儿,与回邺城并没有区别,待在邺城反而更安全一点。”
郑彦也在邺城,段岭心想,应该不至于有什么事,让长聘留在此处,藏身雁荡山下,距离元军太近,反而容易被斥候发现。
昌流君还在犹豫,长聘又说:“相爷的要求,是把那个老人带回去,昌流君,你应当是知道轻重的。”
昌流君寻思良久,而后重重点头。
长聘说:“人一旦找着了,就带回江州来,一刻也不可耽搁。”
昌流君“嗯”了声,长聘又把段岭叫到一旁,极低声地在段岭耳畔吩咐道:“这人是个瞎子,今年八十三岁,无子女,姓钱,汉人,你千万得记清楚了。”
段岭满脸疑惑,实在想不起这是个什么人,难道是化名?但他同时也明白了为什么长聘没让昌流君去找人,只有一个姓氏,怎么找?只能对着名册慢慢看。
“好的。”段岭按捺下好奇心,只要找到了人,想知道对方的身份应当不难。
长聘:“还有什么问题?”
“请先生教我。”段岭说,“这么插翅难飞的一座城池,要怎么名正言顺地混进去?”
长聘望向山下的军营,笑了起来,说:“自然是有办法的,你看见那座俘虏营了没有?”
一片黑暗里,段岭什么也看不见,长聘开始安排计划,片刻后与他们道别。段岭又与奔霄低声说话,让它跟着长聘回去,以奔霄的脾气,不轻易让骑,只能把缰绳系在长聘的马后头,让它尽量跟着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