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岭去看过几次,不愧是当年父亲带出来的军队,一旦认真起来,便都进退有据,在冲锋陷阵上非常熟练,一看就是打过许多仗下来的,知道怎么样才能在战场上活下去。
大部分时候段岭都在绞尽脑汁地想,如何让这两城人在冬天活下去,他下令禁止伐木烧炭,让浔水南岸的山林恢复生机。现在百姓们正在用存炭,每年入秋时对木与炭的消耗都非常大,这么烧下去,烧不到入冬就要告罄。
还有他们的口粮……朝辽国派出去的信使还没有回来,日夜兼程的话,现在也应该快到中京了。要是拔都来了,还不知道怎么办。
这感觉是他一生中极为艰难的时候,从前他只要活下去,现在他则要带着这么多人,一起活下去。
武独对此的反应则是:你管好城里就行了,冲锋打仗是我的事,如果什么都要你心烦的话,那要我这个校尉来做什么?但段岭始终不放心。
“你就别担心了。”反而是郑彦劝说段岭,自从他来了,段岭就每天换着花样有好吃的,昨天是牛骨汤熬的汤底,卤肉浇头做的刀削面。今天则是盐爆河虾与秋葵汤,段岭有点心不在焉的,叹了口气。
“这算是他第一次正式带兵。”段岭说。
郑彦答道:“当一个上位者,有些事,总得有人与你一起去承担。你以为武独是输不起的人?我看未必吧,从前他不知输了多少次,底儿都赔光了,认识你以后才渐渐地起来。”
段岭知道郑彦对武独的了解其实在自己之上,只得点点头。段岭相信如果需要,自己也能带兵,但一军不可有二帅,正如一国不能有二君,给武独出主意,反倒不如索性完全交给他。
这些日子里,武独甚至连晚上也会很晚才回来,段岭先自睡下等他,郑彦便在院里坐着看月亮,待武独回来,郑彦才径自回房去。武独进来睡在段岭身边,并不惊动他。
翌日睁眼时,武独又走了。
第139章 魂佑
拔都与他的军队迟迟不来,邺城派出十名斥候散入周遭侦查,发现几次元军的踪迹,现在他们每到一个地方,都不会停留太久。迂回曲折,以扰乱邺城军的判断,不知何时才会开战。
“他们在等什么?”段岭看着地图,眉头深锁着问。
“等进攻的机会。”武独答道,“至于是什么机会,只有他们才知道了。”
天气闷热,层层乌云滚滚而来,眼看又一场暴雨正在酝酿,这不是好事——段岭站在城头,观察远方的天气。一旦这场暴雨来到,他建立在邺城与河间之间沿线的烽燧便难以发挥作用,被雨水淋湿后无法传讯。
一片泥泞之中,行军打仗也会变得更困难,万一元人在这个时候攻城,便将非常危险。
风异常地大,第一座烽燧塔正在附近,城内有不少民兵正在练习射靶子,武独挑选了部分壮年人,让邺城军派出五名百长与二十名什长,带着他们做简单的操练。这样算是勉强多了两千人,然而操练时间很短,派不了什么用处。
这就是自己人的好处,不会产生什么冲突,但段岭觉得这些民兵不可能去与元人打,只能守守城,站在城上吓人。
“你觉得他们什么时候会来?”段岭问。
“明天就是先帝的忌辰了。”郑彦答非所问。
“是呐。”段岭被岔开了思绪,说,“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两年了。每年祭日,陛下是怎么过的呢?”
“不过是在宫中悼念。”郑彦,“还能怎么过?”
段岭点点头,忽见武独带着上百人,从城外回来。
“你出城去了?”段岭大声问。
“快下来!”武独抬头,朝段岭喊道,“站在城墙上做什么?太高了!”
一连两夜,武独都没有回来睡觉,不知去了何处,也许是去打探元人动静了。段岭便下了城楼,让人开门。
武独却不进城,说:“我都准备好了,不用担心,你先回去,快下雨了,我去检查烽燧,去,回去吧。”
两天没见武独,段岭十分想念他,要了匹马,追出去,说:“我与你一起去!”
武独要让段岭回去,然则想了一想,说:“过来。”
于是段岭与武独共乘一骑,郑彦留下守城,两人带着百余士兵前去检查烽燧。
“起来!”武独朝烽燧下的士兵喝道,“打起精神!快下雨了!”
烽燧内狼烟、木柴已备好,下雨时士兵会将之搬进避雨棚内,以免燃料被淋湿。两人依次看过去,检查了六座烽燧,段岭不时抬头望天,恐怕有问题。
“如果有元人的探隼就好了。”段岭说,“哪怕是信鸽也好。”
“你爹说过。”武独答道,“他们有专门的猎禽射手,专杀信鸽。冷不?”
狂风吹起,黑云压城,在这苍茫大地上,武独抖开斗篷,裹着自己与段岭,斗篷猎猎飞扬,战马载着二人驰向远处。
“要下雨了。”段岭说,“希望他们千万别在这时来攻城。”
武独答道:“来也不怕,放心吧。怎么突然想跟着出来,想我了?”
段岭伸出手,从斗篷下搂着武独的腰,两人紧贴在一起,答道:“你说这一仗,咱们能赢吗?”
“不会输的。”武独答道,“这是你爹的封地,他在天上保佑着咱们呢。”
然而天顶是重重乌云,乌云越来越多,时有闪电划过。武独驻马,说:“下雨了,先回去吧,明天我再检查余下的。”
武独吹了声口哨,士兵们齐齐转身,回城。不知为什么,段岭有着极其强烈的预感——拔都会在今天来攻城。
“报——!”一名士兵远远冲来,喊道,“孙廷大人回来了!”
段岭的一颗心登时提到嗓子眼,说:“快!走!”
“报——!”
行到距离邺城不足四十里时,又有士兵来报,喊道:“斥候消息!元军出现在百里开外,正朝着邺城赶来!”
终于来了!
紧接着一声霹雳穿透天际,暴雨倾盆而下,段岭喊道:“他们来了!快!去个人!朝河间城报信!”
武独扯起斗篷,罩住自己与段岭,斗篷下露出英俊而冷漠的侧脸,冒着瓢泼而来的雨水驭马狂奔。
邺城笼罩在黑暗之中,雷鸣电闪,入秋前的最后一场暴雨来了。
“全部就绪!”武独一进城便喝道,“准备打仗了!这场打完,把元人都给赶回去!”
武独的几个手下马上分头去调动军队,段岭殊不知他居然这么快就收服了邺城军士,诧异地看着他。
“笑什么?”武独问。
“没什么。”段岭说,“你要出城去打仗了吗?”
武独答道:“分兵伏击,今夜可能不会回来了,先回去找郑彦。”
孙廷等在太守府中,一见段岭便单膝跪地,说:“太守、校尉大人,幸不辱命!”
段岭听到这句话时险些晕过去,扶着案角,激动道:“很好……很好。”
韩滨见孙廷带信前来,果然就如段岭预料中的一般,元军派出几只信鹰,分头将消息送到窝阔台处。窝阔台也派兵前来支援拔都。
而韩滨二话不说出兵,在玉璧关外伏击元人,孙廷随军出战,那一战打得元军人仰马翻,且阻断了前往邺城的道路。大功告成后,孙廷火速回邺城送信,提前一日抵达邺城,此刻拔都所在的元军主力部队兴许还尚未得到消息,他们的援兵不会来了。
也许已经知道了,所以他要冒雨攻城。
“你办得很好。”段岭朝孙廷说,“下去休息吧。”
“是大人的信写得好。”孙廷说,“韩将军看完信,甚至没有多问,便去点兵了。”
段岭点头,放下心头大石,孙廷又道:“现在要出战?属下愿为太守大人当前锋!”
“不。”武独摊开地图,朝孙廷说,“你留在城中策应。”
武独又朝段岭说:“我们在这里、这里以及这里,在这三处伏击他们。”
郑彦也来了,看了眼地图,说:“今夜下雨,这雨一时半会儿停不了。”
武独说:“已派人去通知秦泷,一来一回,急行军一夜可到。我率军出城,埋伏在城外,待元军来时,再偷袭他们的后阵。你们留在城中,什么都不要做,民兵会虚张声势守城。”
“你最好等秦泷的援兵抵达以后,再发动袭击。”段岭说。
“不能把希望全部放在他的身上。”武独转身出门,段岭一路追出院中,又一道霹雳划过,照亮了黑夜,将两人的身影投在地上。
“骑奔霄去!”段岭说。
段岭停步,拉起武独的手,武独背对段岭也停步。
“千万当心。”段岭说。
武独转过身,低下头,抵着段岭的额头,凑上前,亲吻了他的唇。
“等我回来。”武独答道。
大雨铺天盖地,哗啦啦地下着,仿佛想浇灭世间所有的烽烟,洗刷掉人间一切的罪孽,冲走新仇旧恨,洗净夜幕,以迎接新一天的到来。
“元人来了——!”
当——当——当——
钟声响起,民兵全部朝着城墙涌去,武独则率军从北门出城,驾驭奔霄,踏出千万水花,一声唿哨,身后士兵四散,各循道路,赶往伏击之处。
外头喧哗声四起,段岭站在府中,呼吸急促,不禁想起上京城破的那一夜,也是如此暴雨,也是如此嘈杂。
郑彦袖手,站在段岭身后,他一身暗红色武服,低头戴上手套。
“咱们现在做什么?”段岭问。
“不知道。”郑彦说,“武独让我保护你的安全,你没主意?”
“去城楼上看看可以么?”段岭问。
“当然。”郑彦答道,“你用什么武器?还没见你打过仗,会兵器不?”
段岭换了便服,扎起袖口方便射箭,取来长弓背上,并将一把长剑系在腰畔。雷鸣暴雨,两人出了太守府,赶往城楼。
民兵正在城楼下预备,人群拥挤,时不时听到有人呐喊。
“快将火盆端来——”
“油呢?”
“雨太大了!点不起来!”
“太守来了!都让开!”郑彦一声大喝。
沿途人等纷纷自觉列队,段岭喊道:“弓箭队在哪里!跟我来!”
一名百长快步下来迎接,答道:“大人!风太大了!射不出箭!”
武独留下了一百名弓箭手,余下的士兵全部带出城去,眼下邺城除了弓箭队便只有民兵,士兵们在百长的指挥下纷纷就绪,登上城楼。
段岭走上阶梯时险些被风刮下来,那风实在太大,刮得暴雨几乎在横着飞。
保佑我,爹。段岭心中默念。
“不要上去!”郑彦喝道,“风朝咱们这边刮!太危险了!当心中流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