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时候,柳青青被几个族老带到了祠堂里面,看着面前众多的祖宗牌位,她按照族老所说的,将准备好的贡品摆上,之后认认真真地磕头。
晚上,柳青青将所有的红包打开,把里面的铜板放进木盒子里,这次收到的甚至比之前过年还多,家里兄弟姐妹的礼物她认真地收好,打开柳青云所送的木盒子,里面放着一只木簪子,上面是一颗青草,雕得不算好,可她看得出来对方用了心的。
笑眯眯地在头上比划了一下,然后房间梳妆台的抽屉里,这才起身,打开木县令让人送来的箱子,除了中间有一个木盒子外,都是鲜亮的布匹,有棉布的也有丝绸的,摸了摸,才打开那个木盒子,里面尽是姑娘家的首饰,有金有银,有珍珠也有玉饰,都很精致,不过,她一个小姑娘,现在用不着。
好吧,对于这样的礼物柳青青并不意外,毕竟对方是县令大人,身份摆在那里,将木盒子合上,放进箱子里,她不是不想将这些东西给奶奶和娘亲她们用,只是,这样的东西在柳家村太打眼了,不好。
生辰过后,柳家的日子又恢复了平静,这天,柳元吉四兄弟查看秧田里的水够不够,“大哥,有没有觉得我们这一亩田长得比旁边的要好啊?”
刘元丰这么一问,三人仔细一看,可不是,秧苗解释粗壮,虽然旁边的也不错,可一对比,优势就出来了,可是为什么?同样的田地,他们也是同样的精心伺候,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
“下田看看。”秧田里只要没有杂草,秧苗不出问题,平日里只要在缺水的时候担水,水多的时候防水,基本不怎么下田的,多是在秧田的四周查看。
柳元宵说完,弯腰就脱了鞋,挽起裤腿,“你们先别下,我看看再说。”小心翼翼地下脚,避免猜到秧苗,一步步地往里走,瞪大眼睛查开,等看到在水里游来游去的鱼时,眨眼确定他没有看错,只是这田里怎么会有鱼呢?
“大哥,怎么了?”柳元和开口问道。
“这田里有鱼,我看着一条至少已经有一斤了。”柳元宵回头吼道。
三人也很吃惊,田里有鱼已经很奇怪了,可更奇怪的是为什么这田里的秧苗长得比其他田里的还要好?
兄弟四人带着这样的疑惑回家,并没有急急忙忙地将鱼捞出来。
晚上,柳青青也听说了这事的,她不会种庄稼,所以,比其他人更加不明白,倒是柳梅花心头一惊,稻田养鱼这事她在现代听过,叫做什么生态农业,难不成柳家村除了她还有人是传来的?
鱼从天而降,落在柳家的田里,老天爷到底是个什么意思?这些日子柳家人连同村长族老们都在琢磨这件事情,这样的事情根本就瞒不住,毕竟刘元丰能发现那亩秧田的不同,其他的村民也能发现。
所以,还没等村长他们琢磨出个道理来,村子里已经开始有了传言,并且是越穿越邪乎,甚至有人认为那田里的鱼是老天爷赐的神鱼,应该要好好地供养着。
柳青云是从他爹嘴里听说这事的,当时他正在吃晚饭,一听了他的话,直接将嘴里的饭菜都喷了出来,青青忘了他可没忘,什么神鱼,那是小水沟里的小鱼好不好?
第二天一大早,柳青云草草地吃了早饭就往柳青青家去,“二爷爷,那鱼是青青放进去的。”
正在吃早饭的柳家一群人都看着柳青青,而柳梅花则是特别留意对方的表情。
吃着鸡蛋羹的柳青青看着柳青云,眨眼再眨眼,“青云哥哥,你在说什么?我什么时候放进去的。”
“青青,你忘了,在买小翠之前,你是打算捞鱼给四太爷爷解闷的,”柳青云提醒道。
柳青青点头,是有这么回事,“可是那鱼不是在路上被常笑摔了盆,倒了吗?”
“那是因为你不小心跌倒在稻田里,我反正是从田里把盆捡起来的。”柳青云开口说道:“我想那些小鱼就是那个时候放进田里的。”
众人恍然大悟,原来鱼是这么来的,柳青青有些不好意思,“爷爷,我会不会闯祸了?我不是故意的。”她可明白比起鱼来说,秧苗才是最重要的,那些鱼别把秧苗给祸害了。
“没事。”柳全贵收起惊呆了的下巴,慈祥地说道,“青青是做了好事。”他也去查看过,只要不出意外,那亩田的产出绝不会比其他的差,甚至更好,最重要的是,这些鱼也算是收获之一啊。
不再纠结鱼是怎么来的柳全贵,突然觉得眼前一亮,若真是这样,那以后秧田里都可以养鱼,那鱼可以卖了换钱,也可以自家里吃的。
柳梅花提着的心落了回来,真相竟然是如此的简单,柳青青摔到秧田里的事情她还记得,明明一丁点小事,家里人硬是折腾了许久,甚至还特意请来三大爷来给她诊脉,生怕她有个伤风感冒什么的,所以,她想不记得都很难。
“真的?”柳青青有些忐忑地问道,她可知道,在村民们眼里,糟蹋庄稼就应该被天打雷劈的。
“真的,”柳全贵保证道,想了想,还是给自家宝贝孙女解释了一番,“若那亩田真的丰收了,还能养鱼,以后其他的秧田也可以这么做的。”
能给村民带来收获,柳青青自然是高兴的。
柳全平听了之后,很快地平息了村子的传言,一个个都将注意力放在了那亩水田上,若事情真像村长所预料的那样,明年他们就会多一笔收入,这让他们怎么能不关注。
所以,到了秋收的时候,那亩秧田的产量以及田里活蹦乱跳的鱼都在村民冒着绿光的眼神下被统计了出来,产量果然要比旁边的水稻多一成,更别说还有鱼了。
柳全贵也大方,直接将田里的鱼分给了村子里的人。
等到秋收结束后,柳全平才来到柳全贵家,“你说这事要不要跟县令大人汇报?”
柳全贵想了一下,点头,“要的,这样的好事情,就像之前医术的事情,我们不应该私自占有的。”
柳全平也是这么想的,只是到底是从对方田里出来的,在汇报之前,是应该问对方的意见。
这一次去县衙,柳全平只带了他的儿子,将那亩田的产量和鱼的重量都写在一张纸上,递给了木县令,“稻田里养鱼?你们是怎么想到的?”
“这只是个意外。”柳全平笑着说道,随后也没有隐瞒柳青青摔跤的事情,“明年我们村子的秧田大部分都会养鱼,我就想着,这样增产的事情也不能瞒着。”
“恩,我知道了。”木县令倒不觉得意外,事情一件接着一件,他实际上是有些麻木了,“我会上报的。”
等到柳全平离开之后,木县令才招来一位懂农事的幕僚的,将柳家村献上来的数据给了对方,看着对方激动的表情。
“这事很大吗?”好吧,木县令在其他方面都很行,可农事却是一点也不懂的。
“大人,这是大喜事啊,”那位幕僚笑着说道,随后又皱眉,“这样的数据,应该不是增产一成,至少也有两三成的。”
管家开口提醒道:“他们村子里的产量一向比较高。”
柳家村都是老实人,既然已经将事情上报,那就更不可能在数字上作假。
幕僚想问是哪个村子,可看着两人的神色,就知道这是不能问的,接着说道:“大人,这事应该尽快推广开来,先不说那些鱼能让那些百姓提高生活,就单单这一成的产量,试想整个大夏的水田都增产的话,那是多么庞大的数字,我想很快皇上就不用在为各地的民不聊生而发愁,百姓安居乐业也是指日可待的。”
“那你写一份详细的折子,我会让人递给上面的。”木县令点头。
大人的事情跟柳青青没有多大的关系,在冷风开始吹的时候,她又得给果树苗加衣服,撒草灰,至于养鸡场,她倒是不担心,搭棚子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保暖的问题,按照家里鸡窝的规格做的。
学堂放假后,接下来又是新年,只是,在这之前,柳青才开始在他的学生家里走动,对于念书没什么天分的,他说得委婉,至于如何选择,他交给那些家长。
而柳青才第一个家访的对象就是柳全贵家里,因为过年大家都挺忙碌的,所以,他是吃过了晚饭后再过来的。
最先被提及的是青柏两兄弟,柳梅花期待的奇迹终究没有出现,而听了先生的话,看着她的两个哥哥一副放下重担的模样,就知道青青所说的另一种可能希望更加渺茫。
其他人除了苗氏,脸色倒是很正常,这毕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接下来就说说青松和青榆两兄弟。”柳青才看着两人,笑着说道:“你们的努力我看在眼里,也有些天分,只是到底启蒙时间有些晚了。”
柳青松两兄弟点头,原本神采飞扬的杨氏脸色有些不好,“青才,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青松今年十四岁了,”柳青才笑着说道:“翻过年就到了说亲的年纪,柳大伯,这也是青松的人生大事,在我看来,我再教青松半年,然后讲他送到县学去认真地读两年,很有可能考中秀才,但在往上的可能性就不大,其实,青瑜也是如此。”
“先生,你是说我的两个儿子都有可能考中秀才?”杨氏眼睛一亮。
“恩,”柳青才点头,“他们继续这么努力下去,可能性很大。”
“那还用说,肯定是让两个孩子继续读啊。”杨氏笑着说道。
“你闭嘴,能不能先听青才把话说完。”柳元宵对着杨氏吼道,杨氏也不介意,点头,喜滋滋地看着柳青才。
“柳大伯,但对于他们兄弟两人能不能考上秀才,我只能说可能性很大,却不能保证,”柳青才慢条斯理地说道,柳元宵点头,他也明白这个道理,关键还是在两个孩子身上。
“青松翻过年已经十五岁了,他的功课可以说是完全靠他自己的努力,若是想尽可能的去考秀才,在读书期间就最好不要说亲,分了他的心思。”柳青才说完停顿了一下,“我觉得青松得到功名的时候最早也要三年以后,到时候青松就十八岁了吧。”
柳元宵点头,他心里明白青才说这话的意思,就怕到时候功名没考的,人又给耽搁了,不好说亲,青瑜倒是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爹,我想继续读下去,成亲的事情不着急。”柳青松红着脸说道。
柳元宵也是这个意思,点头,随后看向柳全贵,想听听他的意见。
“读,怕什么,你是家里的长子长孙,就算年纪大了,还怕娶不到媳妇,”柳全贵很有魄力地说道。
柳青才心里其实也是这个意思,只是到底人别人家的事情,他不能替他们做主。
“二爷爷,接下来就说说你另外四个孙子,”柳青才笑看着柳青桦三兄弟还有柳青檀,“他们在学堂里也是佼佼者,青檀稍微要差一点,四叔,你多督促一些,很快就能赶上他的三个兄弟。”
“恩,”刘元丰点头,儿子的功课他还是很关注的,即使他如今认的字还没有儿子多,但督促从没放松过。
“二爷爷,我建议过了年,就将他们四个送到县学里去,我毕竟是第一次当先生,经验才学等比起县学里的都要差许多,”柳青才对于自己的不足一点也不掩饰,“这样,他们四个才能得到更好的教育,至于以后能够走到哪一步?就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柳全贵点头,还没说话,杨氏就忍不住了,“青才,你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的两个儿子要再等半年才送去县学,明明是同一时间去的学堂,我的儿子就差他们那么多吗?”
听了这话,柳青松和柳青榆都有些脸红。
“大娘,这事你私下里问青松他们,他们会跟你说的。”柳青才倒也不生气,很是委婉地说道。
只可惜向来直来直去的杨氏并不明白柳青才是在给她的两个儿子留面子,“那照你这么说,我的两个儿子都可能考上秀才,那他们呢?”
“他们,”柳青才看着四人,笑着说道:“他们的天分比我好太多了,如今条件也比我那个时候优越,只要他们不懈怠,我可以说秀才是铁定的,至于再往上,我只能说,可能性同样是很大的。”
这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柳家人有高兴有失落的,“青才,你的意思我明白,过两天我就去打听打听,去县学需要准备什么。”
“二爷爷,这倒是不用,”柳青才拿出一封推荐信,“到时候二爷爷你带着这封信,那上银子,对了,县学里一年是五两银子,二爷爷最好早些准备好。”
“恩,”柳全贵点头,其他人却是深吸了一口气,苗氏脸上的黯然更甚,杨氏眼里带着明晃晃的嫉妒,不过,想到她的两个儿子下半年就要去县学,倒也什么都没说。
柳青才又说了一些县学的事情,才起身离开。
“你们几个,先生都对你们寄予厚望,”柳全贵面容严肃地看着站在他面前的四个孙子,“去了县学后就老老实实的读书,若是被我知道其中有谁偷懒的,我可不会客气的。”
“是,爷爷。”柳青桦兄弟四个同时说道。
苏氏和云氏眼里闪着骄傲,儿子整齐,柳元吉兄弟两人也是高兴的。
“青松,青瑜,你们也要努力啊,争取早日考取功名。”柳全贵将另外两个孙子招上前,同样说道。
两人同时点头,自然是满口答应。
“青柏,青衫,”柳全贵看着两人,这些日子他们也变过来了,只可惜脑子依旧不开窍,“你们真的决定,不再读书了吗?”
“恩,”柳青柏点头。
“那等这年过后,青青的两亩田地爷爷就交给你们打理,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你爹,也可以问你的叔伯,”柳全贵开口说道:“要是累得撑不下去,想去学堂,就来跟爷爷说,爷爷再送你们去。”
“恩。”两人同时点头。
苗氏一听柳全贵的话,差点就将袖子给扯烂了,同样是孙子,为什么差距就那么大,四个一人一年五两银子的往县学里送,明年下半年另外两个也要进去,那一年光是束脩就是三十两,还不说其他的费用。
而她的两个儿子却在家里种地,凭什么?
柳全贵看着他的四个儿子,即便他在努力维持,平衡依旧被打破,罢了,如今只希望二儿子能够明白他的用心,不要走进死胡同,否则,他也没有法子。
第47章
“你们跟我说说,咋就差那么多?”杨氏看着她的两个儿子,有些咋呼地说道:“你们和那四个是同一年进的学,同样的先生,为什么他们已经可以去县学?你们却还要等半年?明明你们比他们大,应该比他们厉害才是的。”
回到自己房内,杨氏实在是忍不住了,如今她对于二房的得意早已经被另外两房给打击得无影无踪。
“你闭嘴,青才不是说得很清楚吗?他们两个没有碰到好时候,启蒙完了。”柳元宵说完,有些无奈地对着两个儿子说道:“老大,老二,别将你娘的话放心上,她是什么样的人你们还不清楚吗?”
“爹,我知道。”柳青松和柳青榆同时说道。
“可是,一共才读一年书,这差距就是半年,也太离谱了吧?”杨氏当然也将青才所说的话听了进去的,只是,脑子总拐不过那个弯来,在她看来,这就应该像种农活那般,年纪越大就应该越有优势才对的。
柳元宵一看她的表情,就知道她在想什么,斜眼十分鄙视地看着她,“那我送你去学堂试试,你能比得过两个儿子我就把你供着成吗?”
一听这话,杨氏立刻摇头,有些讪讪地说道:“我哪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