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先生暗暗下定决心,回开封府后,一定要跟包大人提,给这两人的其中一个安排个编制,不求事事都能服从命令,但愿他们以后行事能稳重一点!
既然话也说开了,公孙先生便也没再板着脸了,他火速走了世子的关系,搜集了许多有关异族风俗方面的书籍,亲自压着庞昱、白玉堂和展昭一块翻找资料。
足足翻了有三个昼夜,才好不容易找到一丝头绪。
“这里!”庞昱兴奋地将一本泛黄古旧的册子摊放在身前,“这个会不会是线索?”
“嗯?我看看。”白玉堂顺着他手指的地方念道,“‘北有鲜卑一族,仲夏之月,以狼祭之’……仲夏之月便是六七月份,与我们闯冲霄楼的时间对得上。”
“没错,你看下面这段话,它说这一支鲜卑族的祭祀之法与其他的不同,他们崇敬狼,却会在那一天亲手捕猎一头狼,以狼血为刚成年的族人‘开蒙’。”这里的开蒙和中原人所说的开蒙不同,不是学识方面的启蒙,而更类似于一种可以独立狩猎的证明。庞昱顿了顿,又道,“而已经成年的族人,则会在那一日在身上佩戴自己猎杀的狼身体的一部分,如狼毛、狼牙之类……”
也就是说,面具人戴的狼头,很可能是一个真的狼头!
公孙先生一拍大腿,道:“就是这个!鲜卑!”
“啊?”庞昱还楞楞的,没反应过来。
白玉堂叹气道:“你还记得那位横死街头的丁大人吗?”
庞昱眨了眨眼,总算是想起来了。
刑部的丁大人,死前办理的最后一个案子就是包勉的那个,案子结后不久,他就被人毒杀,凶手至今未明,只查出他可能早已被人李代桃僵,失去利用价值后遭人灭口。丁府的小妾曾说丁大人的管家有问题,他们说的话,也不是中原方言,而是类似契丹语。
更准确地说,他们说的就是古鲜卑语!
公孙先生急忙翻阅剩下的内容,更加肯定道:“就是这一支鲜卑族,拓跋鲜卑!”
之前包大人也研究过,目前说契丹语的辽人祖上是宇文鲜卑,和拓跋鲜卑还有龃龉,分属两支。
“当日拓跋鲜卑远走西域后,一部分人留在塞外,曾与羌族共同生活过一段时日。”公孙先生边看边皱眉沉吟,“羌族……那岂不是如今的西夏?”
“西夏?”庞昱倒吸一口气,心脏鼓动不已,“西夏离大理这么远,要说中原也就罢了,他们为什么还插手大理国的事情啊?!”
公孙先生摇摇头,进房间寻了一幅地图出来,摊开给众人看。
“夏在辽的西面,与西域诸部相连,如果再往南下,将成都府与大理国连成一片……”公孙先生抬手画了个半包围的弧形,脸色愈发沉重,“那么大宋就将被他们包围其中,逐渐蚕食,吞并。”
这……这真是好大一盘棋啊!
地图上不但有西夏、西域、大理,还有与西夏相连的辽和高丽,更远处还有虎视眈眈的倭国。
如果这些国家当真联手对付大宋,后果简直无法想象。
西夏的国主藏得好深!
庞昱忽然觉得自己周身温度都降了几分,浑然有种置身寒冬腊月的错觉,连呼吸都有些不稳。
他想起口说鲜卑语的丁府管家,想起曾为辽帝宠妃的秦夫人……说起来,秦大人的原配,不正是因为其父里通西夏,郁郁而死,才让秦夫人趁虚而入的吗?
大宋的武官要是都被外邦如此渗透,那也难怪屡战屡败,直不起腰啊!
还有还玉公主身边疑似细作的刘公公,弄了个红花案杀了好几个国之栋梁,还栽赃给展昭,居心何其明显……
就连包大人,在出了包勉的案子后,也被有心人泼了不少脏水。幸而包拯在民间深受百姓爱戴,流言对他的影响并不大,而最后也没让有心人得逞。
这一盘棋,可能不止下了十年二十年,而是几代人的布局。所以诸如面具人这样的幕后推手,犹如沉疴痼疾,难以拔除,又藏得太深,不出手就绝难发现。
他们或许有办法破除一两次阴谋,可长此以往,也显得太被动了,如果不小心松懈下来,被敌人得逞,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
“我就说小螃蟹胆子小,你看他都吓成什么样了?”白玉堂在身旁悄然握住他冰凉的手,渡了一点内力给他,“公孙先生,你且慢点说,下一步究竟有何打算?我看这猜测虽然大胆,却也八九不离十了。”
公孙先生一腔热血还没挥洒出来,就冷不丁听见这么一句,差点没呛着自己,连忙清了清嗓子道:“必须将这个消息快马加鞭送回京城,不能耽搁。”
展昭皱着眉道:“送信之事,展某义不容辞,小侯爷只怕也要与我一同上路。只是这样一来,就剩下先生还要留在大理,到时候孤身一人,你要怎么回来?”
世子飞快道:“到时自然由小王亲自将先生送回开封府,绝不会让先生少一根头发。”
公孙先生也默认了这个安排,点头道:“我今晚便书信一封,从襄阳到大理事无巨细给禀告给大人,也省得你们三言两语说不清楚。”
“那敢情好!”庞昱欣慰道,“我最不擅长解释了,有先生一封信,就比我们说破了嘴皮子都要好。”
公孙先生无奈摇头,谁让整个开封府,除了包大人,就他一个通文墨的人呢?
从公孙先生处走出来,白玉堂就发现庞昱整个人都闷闷不乐的。
“怎么了?”白玉堂扳过小螃蟹的肩膀,额头抵着额头,轻声道,“莫非你事到如今才觉得养家压力大,不想与我成亲了?”
庞昱没好气地哼了一下:“少来,你明知道我在想什么。”
“你不说,我如何知道?”白玉堂轻声诱哄。
庞昱叹息:“我在想,听完公孙先生这一分析,大宋简直是岌岌可危……我想为它做点什么,可又不知该从何下手。”
白玉堂轻声笑道:“你现在做的,难道不是事儿了?大宋历经多年还没有倒,就说明其气数未尽,只要上下一心共同御敌,任何阴谋诡计都无需惧怕。就比方说你之前遇到的那些算计,最后不是都没得逞吗?”
庞昱想了想,好像确实是这么回事。
白玉堂又道:“何况,难道只有他们会派细作分化大宋,我们就不会找人潜伏其中,挑拨离间?”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庞昱忙要转身回头跟公孙先生提议,却被白玉堂好笑地按住了。
“你能想到的,别人早就想到了。”白玉堂摇摇头,随即冷笑道,“不然你以为朝廷当真会这么轻松地就让秦夫人回辽国吗?”
敢算计小螃蟹的人,一个都不会好过。
第127章 太平年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