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是把庞昱勾得不行不行的。
白玉堂肚子里直冒黑水,常常说一半留一半,往往当庞昱追问他,就只会说“等你去了就知道了”,再不肯多说一句。
双重煎熬之下,庞昱往开封府跑得更勤了,恨不得自己长了两个包拯的脑子,能够将天下大势看得透透的,把幕后之人下一步要做什么都算好了,然后抓他个人赃并获。
等到襄阳王(基本上就是他没跑了……)落网,到时候带上他爹和小庞琪,一家四口去江南避暑去!
可惜,关键的大理世子由于昏迷太久,脑子还不太清醒,记不起太多东西。
不过好一点的是,这位世子不像坠崖失忆的王崑,他还记得自己的身份和从小到大的经历,就是最后重伤的那几日记忆有些紊乱——那几日里几乎不分昼夜都有人来刺杀他,哪怕是那会儿他都未必能记得每次来了多少人,都使的是什么兵器,就更别说几个月之后了。
人的记忆,都是越久远,就越记不清的。
所幸在段承锋出事之时,白玉堂就曾在出事地点搜查过,后来又和展昭分析一块分析过,基本上将刺客的武功路数还原得七七八八,有几伙人也能分得出来,唯一不能确定的是,大理世子身边的内鬼究竟是谁,又是哪一方的人。
世子身边肯定有奸细,这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不然一个行踪并不高调的人,怎么可能在进了中原以后就频频遇刺,好似算准了他们会从哪条路经过,特地等在那里?
只是最后世子能逃出生天,还是身边忠仆舍身拼出一条血路,随行的侍卫都没能留下一个活口,这个内奸到底是谁,已经死无对证。
“若能知道那个背叛了我的人出自大理哪个世家,顺藤摸瓜,总能揪出藏在幕后的那个人。”段承锋叹道,“如今过了这么久,便是有蛛丝马迹,应也被他们抹掉了。”
而且不光如此,能证明段承锋是大理世子的证据,除了那块玉佩以外,就再也没有第二样东西。
大理如今局势未明,大理王生死不知,王妃虽然手段高明,可外有强敌环伺,内有夺嫡阋墙之忧。
原本王妃用的就是釜底抽薪这一招,将世子送上京,正式受封大理王,有赵祯亲自赐下的圣旨,来位才正,才能压得住众人。
可现在,段承锋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不说,大理那头的局势也让他牵挂,可若是就这么回去,还是等于送羊入虎口——他不但需要圣旨,还要向赵祯借兵,否则难以平叛。
所以几人日日聚头,就是想方设法先找证据证明世子是世子,并且还要派人去大理探一探,看看那边的局势。
能令众人都信得过的人,自然还是开封府的人,而恰好王朝、马汉就在查桂州知府,离大理也不是很远。
要证明世子的身份,还不是很难的问题。曾在西南一带做过官的,稍微官大一些的,多半都在大理王府做过客,当中肯定有人能认出段承锋来。只是就怕这些官员里也有襄阳王的人,贸然上门,只怕还没找到人证,就先打草惊蛇了。
更要紧的还是王朝、马汉那边,自开春起,开封府就再没收到他们送回的消息了。
第93章 谋天下2
“等不了这么久了。”段承锋眉眼中浮现忧色,“拖得越久, 母妃的境况越是堪忧, 需得早日赶回大理。”
“别闹了。”公孙先生毫不留情地打击他, “你一个人回去, 能干成什么事?没有兵, 没有钱, 没有身份, 你镇压不了任何人。”
闻言,大理世子只好闷闷地坐在一旁, 捧起公孙先生给他泡的降火苦茶,食不知味地喝进肚子里。
连包大人喝了都会皱眉的苦茶, 这位倒是眼睛都不眨就能喝进去, 真不知该说他神经大条好,还是已经心急如焚到吃什么都没味道了。
不过世子仍旧是世子,即便忧心忡忡, 仍保持着王族的风度翩翩。
“既然如此, 咱们何不主动出手?”庞昱随口开了个头, 后来被越想, 越觉得有可行之处,想了想道,“如今找不回能证明世子身份的东西, 那么这些东西的下落,就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被刺客们毁了, 二是被他们捡回去,以期日后能派上用场。”
众人听后,皆是一怔。
庞昱还以为他们不赞同自己,又道:“我觉得若是这些落入旁人手中,不大可能会被销毁。比起让大理各派系斗争、群龙无首,还不如从大理王府中选一个傀儡扶持,让冒牌货拿了世子的文书宝册,上京请封,这样一来大理岂不就尽在掌握了?好歹也是一块富饶之地,若真要起兵,也能解决一部分粮草并征来不少兵了。没道理派出刺客只为杀掉世子,却对大理没有图谋的,这也太奇怪了……不是吗?”
见众人还是看着他不说话,庞昱有点着急了,瞪了瞪白玉堂,小声道:“你倒是说句话呀!”
白玉堂回过神来,笑着看了他一眼:“小螃蟹倒是变得聪明了。”忍不住又伸手摸摸他的脑袋,被恼羞成怒的庞昱挡了一下。
人这么多,注意点影响啊……
可惜庞昱眼里的话还没传递给白玉堂,展昭也过来摸他脑袋了:“小侯爷果真聪慧过人,哈哈!”
“如此一来,敌在明,我们在暗。”公孙先生也一脸欣慰地摸了庞昱的脑袋,“占尽先机,可以筹谋不少事情了,大人。”
包大人也如法炮制,大黑手豪迈地按在庞昱的脑袋上:“说的极是,本府不怕等不到那李代桃僵之人,他们也必定想不到开封府之内还有一个真世子!”
庞昱:“……”说归说,大家能不动手吗?
……
有庞昱开的这个头,后续的计划就由包大人和公孙先生商量,底下的按着计划来就行。
而庞昱是总算觉得这个酷热的夏天有点盼头了,心情随着白玉堂的描述飘到了长江以南,那个他从未踏足过的锦绣山河中。
白玉堂也巴不得此间事快些结束,好带着小螃蟹回家见兄长,虽说男子之间没有拜堂那一说,但见过面就等于是过了明路,以后都是一家人了,便是自己不在庞昱身边,其余兄弟也能代为照拂。
所以,在听到包大人与公孙先生的请求后,白玉堂心里是不怎么乐意的。
奈何庞昱一听见有事可做,去的也是南边,便一口答应下来了:“包大人,此事尽可包在我二人身上,绝不空手而回!”
包拯摸着胡须道:“此去襄阳,还是以打听情况,收集罪证为主,莫要与地头蛇正面对上。待大理世子借到了兵,到时也可让他稍微绕个路,借道襄阳,与你们汇合。”
“那就再好不过了。”庞昱笑道。
“只是你二人行事需小心,外出时切莫忘了易容。”包拯道,“凡是不可冲动,至少要等到展护卫或钦差去了襄阳再说。”
白玉堂漫不经心地问:“若那襄阳王已然在他的地盘上招兵买马,残害忠良了,我们也只能袖手旁观不成?”
“能救则救,但尽量不要被他们发现。”公孙先生道,“若是来不及,也不宜冲动寻仇。大人不是叫你们见死不救,而是在救人时,也要尽力保全自己。”
庞昱点头:“不必担心,我们都明白的。”
“再者,朝廷未必会给钦差派多少兵马,多半是一边出行,一边就地招兵。便是钦差来了,所带的兵也未必能与襄阳王私兵硬碰硬,所以世子这边就极为重要。”公孙策说,“我与大人会尽快安排,令世子早日证明身份,获得册封。如今我们兵分三路,小侯爷与白少侠先一步去襄阳,展护卫与钦差招兵买马,大人和我则尽快促成世子册封并借兵一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