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美食录

临安美食录 第42节(2/3)

动得沸腾不安。
    原本渔民们辛辛苦苦打渔上来可以做成海货、可以自己吃,可以在就近的集市上换钱,也可交给鱼贩子。
    海货晒干了可当作干粮。
    就近的集市离海边也不远,海产品充足也换不了几个钱,如果要赚更多的钱也只能通过贩子往更远的地方运。
    是以他们被鱼贩子狠狠的杀价压价,他们运货极为挑剔甚至动辄就不要了,但是渔民又不能得罪他们,因为再无其他途径赚钱。
    但是这样一来就受层层盘剥,渔民其实得到的银钱很少。
    是以当村民们第二天聚在村口时,李大伯呸了一声:“我才不跟她做生意呢,谁知道何家人发什么癫?!离开了家乡去接他女儿回来以后全家人就变成了这样,谁知道怎么回事!”
    李婶子却说:“我愿意。”
    她不顾旁边李大伯的白眼:“何家一家人都是老实本分人,萍娘做姑娘时就是个踏实能干的女儿家,不是那种偷奸耍滑之人。”
    还有个村民说:“就是,管他家是怎么回事呢?反正何家到时付给我的铜钱是真的便是。”
    他妻子也赞同他:“反正比起那种不知底细的贩子来说我更相信萍娘。”
    “你?你们,你们啊!”李大伯痛心疾首,“等着瞧吧,你们迟早被骗。”
    他所期盼的那一幕并没有发生,因着萍娘是当地人,为人爽利,开出的价格又比外面的鱼贩子要价要高很多。
    只一条,说好了要船刚靠岸便给她送来。
    说是为了保证海鱼新鲜。
    这却不难理解,渔村的百姓世世代代都讲究这一口鲜。于是到了约定的日子,诸人便都聚在村口码头。
    萍娘早驾了一艘船在等待,她将用了少东家教自己的法子,在水桶水缸中注入海水倒入活鱼,而后在船里备着备用海水和大量海盐,为的就是保证能够随时换水。
    李大婶接过沉甸甸的铜板,笑得合不拢嘴,见何大爷和萍娘划橹将走,奇道:“怎的这般匆忙?也不在家中歇息几天。”
    萍娘笑道:“不了,去晚了怕海鱼死了这一船血本无归。”大娘子如此相信自己,自己定要将此事办成。
    这一番话倒叫村里眼红她的那些人平了心气:也是,海鱼离了海水活不了多久,如今天气又变热了,倘若她这一船鱼死了,只怕这些钱便白打了水漂。
    想到这里,又赶紧捂住怀里的银钱。
    船桨轻触岸边,小船离岸,村里人热切地开始数钱,他们这一回可是赚到了银钱。
    唯有李大伯满怀懊恼,他为了赌一口气,一直没去何家谈生意,如今看别人又拿了银钱,心里那个后悔啊。
    萍娘只用了一天半就到了临安,曼娘收了信件早派李山在码头接应她。
    李山和大哥两人把这些货从船里搬到了车上,船就暂时锁在了恒家租的塌房里面。
    塌房是临安城的水上仓库,是在水中打几个桩子用木栏杆围开,下面有木板的储存货物,下面没有木板的储存船。
    他们把船保存在这里能保证安全,以后若是换了新船也能叫人瞧不出端倪来。
    **
    却说乌大礼被卸去了个胳膊,寻了正骨医生嗳吆嗳吆养了半月才好些。
    身上的伤好了,心里却越想越气。
    想他钻地虎乌大礼纵横临安南城,岂能被个不知底细的后生当场下了面子?
    于是派出不少手下人去打听恒家酒楼的底细。
    不多时传来消息:说这恒家是浦江一户殷实人家,在当地开酒楼做大了便到了临安城里。
    “原来是一个乡下土包子?”乌大礼气得暴跳如雷。
    “但那天那位公子出手确实也重,只怕是哪个富裕人家的公子……”手下提醒。
    乌大礼不以为然:“京城哪个王公公子我不知道?说不定就是浦江本地土包子。”
    不过这也不怪他,牧倾酒十岁左右在京城里,可那时不过是在豪门世家里头闹,等纨绔们打马跨斜桥时牧倾酒早就在北疆了。
    乌大礼其实并没有见过牧倾酒,便不知自己不知不觉招上了个大麻烦。
    第四十章 鱼骨、梅干菜鱼肉臊夹饼、鲍……
    四月, 临安城里渐渐热了起来,白昼越长,街市冶游的人也多了许多。
    白歌阑带着两包干货来寻曼娘时, 曼娘正在原先的李家酒楼忙着指挥伙计们摆放桌椅,见白歌阑过来忙笑着冲她摆摆手。
    白歌阑的女儿白汝玉如今四五岁,一点都不认识, 捧着糕点便去一旁去好奇张望酒楼。
    白歌阑递过来两包干货:“我清明节随家人去外地祭拜,顺手给你捎了两包干货。”
    曼娘道了声谢, 拆开干货, 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推荐阅读: 你好恩熙妙手狂医白头吟:人妖不了情姑娘请自重星际植物驯养师草根警察大明星竟是我自己千亿代孕:小妻,娇滴滴明日未临赐婚当晚,被疯批太子强取豪夺